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资讯 艺术新闻 查看内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17-3-24 15:10| 发布者: yanli| 查看: 430| 评论: 0

摘要: 作品《转战陕北》。 1珍贵的作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2月27日上午,当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黄振春向石鲁的三儿子石果、女儿石丹、长孙石迦颁发捐赠证书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发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石鲁书画作品捐赠现场的

作品《转战陕北》。

1 珍贵的作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2月27日上午,当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黄振春向石鲁的三儿子石果、女儿石丹、长孙石迦颁发捐赠证书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发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石鲁书画作品捐赠现场的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再次透过这些伟大的作品感受石鲁先生拥有的真正的大师灵魂,同时也为石鲁家属深沉的感情和责任所折服,他们将价值如此巨大的遗产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为这些珍贵的作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也让石鲁先生人格和艺术的双重魅力得以永久绽放。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黄胄夫人、炎黄艺术馆馆长郑闻慧,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中央网信办网评局局长夏学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李小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唐双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原主任、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金岭等出席捐赠仪式。

此次,全体石鲁家属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412件(套)石鲁先生的重要作品。并依据法院判决,就第二批中未找到的158件(套)作品与国博签署了捐赠协议。其中石鲁在严重精神分裂的情况下加改的神秘主义作品是其最重要、最特殊的一批作品,一生只创作过8幅,现已全部捐赠国博。这批作品中还包括《转战陕北》《延河饮马》和《东渡》等巨作的写生稿和创作稿,延安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的铅笔、钢笔、水墨写生稿,这些写生作品真实记录了石鲁艺术创作题材的来源及技法演变,是研究石鲁艺术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共接收了石鲁家属捐赠的700余件石鲁先生作品,成为全球最权威的石鲁作品收藏机构。这也是国博第一个近代大师全系列的收藏项目,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反映石鲁艺术创作全貌的体系,为今后国博展开研究、出版和展览提供便利,也为全世界专门研究石鲁艺术和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源。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专门机构和组织专门力量,使石鲁艺术的整理、研究和宣传工作可以专业、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这既是对家属大义之举的最好回报,也是对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最大的尊重,更是践行“学术立馆”的具体行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发言人表示:“为支持国家文化事业,石鲁夫人闵力生携其家属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三次向国家博物馆捐赠石鲁书画作品,其高风亮节和无私的义举是极为难得和令人钦佩的,是值得大为表彰的奉献行为。”石鲁的家属也表示,感谢国博对石鲁书画作品的收藏,由此而生成的研究项目、聚集的研究力量、提供的研究条件和萌发的研究思路,将对石鲁艺术的历史评价工作产生重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石鲁之女石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以后国家博物馆所做的任何关于追索的行动,我们家属都会全力支持、全力协助,这样才能把石鲁的作品收藏做到更加完善。”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家属将价值如此巨大的遗产捐献给国家博物馆,其实是为这些珍贵的作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再一次感谢石鲁先生的家人和国博的同仁们,你们为石鲁先生乃至中国美术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且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事,历史不会忘记。”

2 石鲁作品缘定国家博物馆

最早提出捐赠想法的是石鲁夫人闵力生女士。据了解,当时已经是90岁高龄的闵力生,想看到石鲁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就向家里人提出这样的想法。 
和不少产生遗产纠纷的艺术家家庭截然不同,同样拥有多个子女的石鲁家庭内部并没有遇到这样的尴尬,当母亲提出想法之后,子女们都表示赞同。石丹曾对促成捐赠的两方面主要原因进行过解释:“首先,我母亲本身就是个老革命,她没有财富的概念,也没有把这个东西看成是与金钱画等号的东西。其次,我们几个子女也都是搞艺术的,知道艺术品最终的价值是什么,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当捐赠想法在家庭内部形成共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属所做的事,就是对博物馆的选择。当时,刚刚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进入他们的视野。在对国博的收藏与保管部门进行了几次考察,又与吕章申馆长接触之后,他们发现石鲁作品捐赠给国博最为合适。而且,石鲁与国博还有一段特殊关系: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转战陕北》是石鲁毕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石鲁为国家博物馆定向创作的作品。在该馆的中央大厅,石鲁先生的《转战陕北》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相对而展,也见证了石鲁先生与国家博物馆的特殊关系。

2011年底,石鲁家人与国家博物馆开始正式接触。挑选作品,是首批捐赠中最为繁琐的过程。在经过不断的构思之后,家属决定搭建整体捐赠框架,将每个时期、每种类型的作品补充进去,这也为艺术捐赠勾画了新的样本。

2012年8月,第一批捐赠的151件作品涵盖了石鲁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石鲁先生存世作品中除《转战陕北》以外最大的一幅作品《山区修梯田》(245×108.5cm)。该作品是创作于1958年的巨幅山水画,记录了“大跃进”时期陕西镇巴山区兴修梯田的宏大场面,是石鲁先生生产建设图景山水的代表作,是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创作理念的实践。此画立意深邃,构图饱满,表现现实生活,且具有浪漫情怀。但是,《山区修梯田》在2010年被违规拍卖,国家博物馆与石鲁家属在历经两年的辗转诉讼之后,最终在2014年8月8日才将这幅名作入藏国家博物馆。

2014年8月,石鲁先生的家属正式将第二批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书画作品89件套(142件)。书画作品的结构与第一批捐赠基本一致,包括石鲁先生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遗失的巨作《东渡》的草稿和题诗习作以及石鲁在常宁宫疗养时的写生稿等。

3 人格画品登艺术巅峰

古人有箴言:书画皆以人重。真人方能弘大道,腐儒只配享庸名。若无一生的上下求索,暴走狂奔,独思孤愤的超然修炼,怎能受得起百代高山仰止的景慕?石鲁的绘画犷率、硬朗,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华山天险,黄河咆哮,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多年来,其作品的艺术性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赞誉。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对石鲁作品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石鲁先生是我们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比如说,石鲁先生不断地探索一对对的矛盾。首先,是传统和当代美术发展这一对矛盾。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如何对接,怎么样使作品能够坚持传统又能够具有时代观赏性,在继承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面对生活,创作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第二,是平衡革命与艺术身份这一矛盾。石鲁早年出生于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他具有很深厚的、完善的国学修养,但是他又投身革命,有很高的革命觉悟,接受过很长时间的革命文艺洗礼,他在革命生涯和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很好地平衡了社会角色和艺术角色。最后,在实践和理论这一对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他不但创作出了一些代表时代的经典作品,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达到了艺术美学和哲学的高度。虽然当时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石鲁的思想深度,但是现在看来,石鲁的理论研究有着高瞻远瞩的现实意义。”

“看到现场这些作品,我们就感受到石鲁先生本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在艺术世界和艺术理论方面均做出了富有探索性的实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徐里说道,“石鲁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懈地追求艺术理想,坚持人格精神的自由,以他极其癫狂的天才风格塑造了最为耀眼的大师风范。”

作为石鲁的儿子,石果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处江湖之远,当修其道;居庙堂之高,当正其义。观百年石鲁的人生跋涉,可知艺术并不是巧取豪夺的操作与营销。”这是作为儿子对父亲艺术人生的肯定,也是石果对父亲的敬重和追思。石果眼中的父亲,“是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探索着中西结合的破壁之路,寻觅着革命历史的诗意境界,激扬着长安画派的新风新意,澄怀于新文人画的豪情傲骨,着魔于谜图天书的穿越狂想,执著于书法精神的恣意张扬,磨砺于人格画品的合一践行,彰显着自然为本的大道美义。”石鲁在他艺术巅峰的攀登过程中说过:“要把有限的生命附在一个永恒的伟大的自然身躯上;要为他人挥泪,替古人担忧,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产生真挚的高尚的热烈的时代感情;要把事物的意义和真挚的感情看得比实际生活高而又高;重气节、重品德、重情义、重真理,轻利欲、轻名财、轻物欲,这正是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的修养条件,因为艺术是不计任何代价的创造。”“将这些话语尊为家训,九思开悟,明义笃行,以继家学,以正家风,以扬家传,当成为石鲁家族后人代代相授的功课。”石果动情地说。

陕西省美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金岭在回忆老师石鲁创作的细节时感叹道:“他是一个非常‘真’的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磨难和打击,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他的清白没有办法向别人倾诉的时候,他用他的艺术才华和能力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石鲁的画每一笔都要亲身实践、深入体会后方才下笔,强调有感而发,这种超强的能力一般人是达不到的。”

4 在传承中感受“石鲁”力量

为了对石鲁先生及其艺术精品进行系统、深入和长期的整理研究,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9月21日成立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这也是国家博物馆设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20世纪著名美术家的研究机构。该中心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亲自担任主任,副主任由副馆长谢小铨和国博艺委会副主任陈履生共同担任,并聘请了第一批特聘研究员27人,其中有邵大箴、李树声、郎绍君、刘曦林等艺术史论家和石鲁家属石果、石丹和石迦等。

石鲁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展相关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4年3月22日,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为石鲁先生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展览,命名为“革命的艺术,艺术的生命——石鲁艺术展”。展品几乎涵盖了石鲁整个艺术生涯各个阶段的各类作品,且质量之高、代表作之多,实为少见。该展在新西兰引起极大轰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认为“是展览的重要意义和高品质刺激了观众人数的激增”,很多观众甚至4次购票,反复来观看展览。观众在留言中写道:“展览提醒了我应该吸收新的中国历史知识,激发了我对美丽的艺术和反映个人生平的艺术的欣赏之情。”“这些伟大的作品流露了一个真正的大师灵魂。”从观众热烈的观后感中可以看出,艺术是无国界的,石鲁先生的人格和艺术的双重魅力架起了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2014年8月8日,石鲁艺术研究中心协助石鲁家属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诉讼过程,将流失在外多年的石鲁先生的名作《山区修梯田》追回,并最终得以入藏国家博物馆。这幅重要作品得以成功收归国有,不仅对我国文博系统的文物收藏工作具有教科书式的意义,也是我国司法界维护艺术品类国有资产安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案例。

2016年5月,为避免珍贵作品的散失,石鲁艺术研究中心协同家属在国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开发表声明追索丢失的158件(套)石鲁书画作品。这批作品登记在2014年第二批捐赠国博的目录之上,2016年10月由西安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确权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6年7月,国家博物馆与武汉市美术馆共同举办了“苍山为岳——石鲁作品展”,石鲁艺术研究中心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为展览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和展品支持。

石鲁艺术研究中心已开始筹备2019年为纪念石鲁先生百年诞辰而举办的大型艺术回顾展,并预计在2019年9月出版《石鲁全集》。这将是经过扎实的学术研究的丰厚的成果积累,最大规模地系统反映石鲁艺术成就的展览和全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鲁过早地逝去了,但这个名字却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成为后人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也许随着时间的迁延,人们不仅更加珍视他留给世界的艺术作品,也会更加重视他的艺术精神,那些闪耀着真善美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芒。他试图将社会的理想与个性的艺术风采求得统一的思路,他试图将深刻的内涵与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心愿,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的那座桥梁,他将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推向现代思维的努力,他为当代中国画的变革作出的贡献……都写在他人生与艺术的旅程上,都写在“石鲁”这两个字之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7 00: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