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时间:2017-01-09 08:40:33 来源:网络 点击:0

湖州市越剧团  前身为原嘉兴地区越剧团的青年队。

创建于1981年9月,为我省第一个“小百花”越剧团,以满台新秀、满台流派成功首演《五女拜寿》而一举成名,载誉江浙沪。

建团以来剧团相继上演了《四喜临门》、《三救郎》、《双轿接亲》、《长乐宫》、《红楼梦》、《钦差大臣》、《鸳鸯戏水》、《相思奈何天》、《魂兮归 来》、《寿堂奇案》等数十台大型剧目。在历届浙江省戏剧会演中获得高奖、大奖。其中《双轿接亲》、《寿堂奇案》被拍摄成戏曲电视剧搬上荧屏。戏曲小品《大 妈进城》参加全国首届戏剧小品大赛,荣获综合艺术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表演奖三个最高奖。1997年创作排演的现代剧《男人不在家》参加浙江省第七届 戏剧节获优秀新剧目奖、优秀剧作奖和优秀导演奖等16项高奖。1998年10月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大奖。1999年在浙江省第八届戏剧节中演出《赵 孟頫与管仲姬》获编剧奖、演出奖;俞建华获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奖。剧团演出阵容整齐,主要演员、演奏员都以中、高级职称为主,“新秀”不断涌现,形成“阶梯 ”式的演员结构。主要演员有俞建华、张华丽、张敏华及陈建萍、沈丽君等。其中优秀小生江瑶1983年选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张华丽1999年调入诸暨越剧 团。

宁波市越剧团  前身为佩卿姐妹剧团,1951年5月由毛佩卿的佩卿剧团和邢艳芬的新艺剧团合并而成。1956年改为宁波越剧团,毛佩卿为团长,邢艳芬为副团长,编导刘 涛,舞美设计王云标,乐师吴林志、金岳灿。主要演员有毛佩卿、邢艳芬、汪秀贞、杨桂芳、叶小宛、许子龙、潘少楼。上演剧目有《盘龙镯》、《大同府》、《文 成公主》、《黄金梦》、《林冲夜奔》、《李闯王》、《西厢记》、《红楼梦》等。1954年,毛佩卿主演的《闯宫》参加浙江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员一等 奖。同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奖状。该团经常上山下乡,演出剧目内容健康,团风正派,连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单位。1962年,毛佩卿赴京出席全国群 英会。1965年,为适应演现代戏,宁波文化行政部门将市杭剧团并入该团,改建为男女合演的宁波市越剧实验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解体。1979 年10月,宁波市文化行政部门在市京剧团撤销后,留下部分青年艺术人员改演越剧,又调入越剧老演员杨桂芳、应佩佩、鲍玲贞、沈锦波等为教师并参加演出,由 谢枋任编剧,刘思维任作曲,鲍玲贞兼任导演成立了宁波市越剧团。先后排演了《情探》、《团圆之后》、《貂蝉》、《碧玉桃花》、《钗头凤》等剧。由于演员年 轻、功底扎实、阵容整齐,在沪、杭、宁、绍、温一带演出屡获好评。1980年以折子戏《行路》、《情探》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姚建平获一等奖,洪芬飞 获二等奖,华慧波、苏万三、刘宁国均获三等奖。以后相继演出《钗头凤》、《莫问奴归处》、《双龙剑》、《七娘救夫》、《琼浆玉露》、《归长安》、《桃花 梦》等剧,在省历届戏剧节中曾获奖。1990年赴香港演出《琼浆玉露》、《杜十娘》反响强烈。1991年赴新加坡演出《归长安》等剧,再次获得成功。1992年,宁波艺校毕业生接班,组建成宁波小百花越剧团。1994年《三刺女王》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剧团原挑大梁的花旦洪芬飞获全国第九届戏曲电视剧“ 天安奖”最佳演员奖。

宁波地区越剧团  1959年10月,宁波专员公署(辖今宁波、绍兴、舟山三地区)为兴办一个专区级的重点越剧团,以嵊县艺术院越剧一团(原新昌越剧团)为基础,抽调专区所 属各县越剧团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和艺术骨干,组建全民所有制的宁波专区越剧团。唐嘉善为团长,魏仙凤、筱湘卿等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筱湘卿、魏仙凤、黄香 娟、裘绿绿、沈申儿、章素芳、孟群亚、费绿姣等。上演剧目有《杨门女将》、《越剧姐妹》、《潘杨讼》、《云中落绣鞋》、《江姐》、《孟丽君》等。花旦黄香 娟主演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连满数百场。1969年冬,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为演出“样板戏”的需要,抽调宁波市越剧实验剧团、宁波市甬剧团等单位中的部分 演员充实该团,扩建成120人的宁波地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0年春,又抽调宁海平调剧团一些主要演员和武功演员,强化演“样板戏”的阵容。1972年定名为宁波地区越剧团,试验男女合演。陆续演出过《奇袭白虎团》、《杜鹃山》、《沙家浜》、《平原作战》等剧。主要男演员有杨柳汀、王金启、卓 胜祖、王利棠、孙常遇、张伟忠等,女演员有鲍玉英、吴红霞、虞秀玲、周艳芳等。艺术骨干有编剧沈岳星、孙蔚龙、王信厚,导演张荣标、刘春莲、邢艳芬,作曲 刘思维、李微、童昌元、鲍茂功,舞美周东昭等。1978年9月,著名演员毛佩卿等返团工作,为剧团排戏,恢复上演《齐王斩后》等古装戏,累计演出近千场。1980年排演《拷红》,参加浙江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调演,吴芝芬(饰红娘)、张伟忠(饰张生)获二等奖。1981年,小戏《会亲》获浙江省现代剧调演剧 本三等奖和演出奖。剧团不久撤销,部分艺术人员进入宁波市越剧团。

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其前身为宁波市越剧团。20世纪80年代前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并出现浙江越剧小百花现象的第一个浪潮之后,在1989年新建的宁波艺校,招考了35 名有素质和潜力的青年进行规范的艺术教育,并邀请诸流派艺术代表人物亲自授艺。1992年经严格考试后毕业,整体入团组建成宁波小百花越剧团。集“越剧十 三派”传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演员有范派小生白银飞、徐派小生张小君、金派花旦陈莉萍,张派老生杨慧月、郑春芬,老旦丁铭焱,吕派傅派花旦赵海英、吴俊、陈珠,陆派小生裴云雁,尹派小生杨慰文等。编剧有柯武松、王晓菁,导演有张强林、鲍玉英,作曲有童昌元、刘思维、刘建宽,舞美设计有鲍茂功、周树夫等。7、8年内,共演出50多台戏,其中本团创作、排演的新剧目有《周吴郑王》、《招驸马》、《琼浆玉露》、《三刺女王》(由《归长安》改编成戏曲电视连续 剧)、《孟姜女》等。传统剧目有《盘夫索夫》、《碧玉簪》、《打金枝》、《碧波金鲤》(据《追鱼》改编)、《玉蜻蜓》、《秦香莲》、《红楼梦》等。以青春 美和阵容整齐、流派纷呈的整体优势,曾二上北京、三闯津门,轰动武汉,倾倒蓉城,香飘沪宁线,誉满上海滩,两度访演香港,一举名扬两京。演员和剧目多次在 省戏剧节中获奖,不少演员还在全国或地区性大赛中获高奖,在 '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上,有4名演员分获金、银、铜奖。

曾先后为中央领导李鹏、乔石、吴邦国、钱其琛等作专场演出。1996年1月12日李鹏总理亲笔题词:“越剧新秀、前程远大。”表达了国家领导人对越剧小百花的高度爱护与殷切期望。

现任领导:团长刘建宽,副团长邹建红、王小刚、吴亚琴,副书记张强林。曾任正副团长有邵孝杰、傅丹、彭伟。

鄞县越剧团  创建于1969年。如今剧团行当齐全、阵容整齐、演艺精熟、流派纷呈,享有良好声誉。

剧团早年上演的有《狸猫换太子》、《包公斩国舅》、《凤箫怨》等一批大型古装戏和现代戏。其中《母子奇遇》、《花轿错》影响深远,并拍摄成戏曲电视剧发行于国内外,得到广大中外观众的好评。

90年代以来,剧团坚持“建强团、创名牌”的办团方针,注重演职员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艺术质量的提高,以艺术生产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自我,拓展演出市 场,提高艺术品位,扩大越剧观众,全面塑造强团形象。《琥珀情》在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中获优秀演出奖和演员一等奖等18项大奖,后又拍摄成4集戏曲电视 剧,获’94全国戏曲电视剧“天安奖”一等奖。大型历史剧《卧龙求凤》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银奖。现代戏《多雾的早晨》获省第六届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和演员一 等奖等10余项大奖,还被评为宁波市“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洪涛奇情》在1997年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中再次夺魁,获新创作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等12项 大奖,并再次被评为宁波市“五个一工程”提名奖。

近两年来,该团携带越剧精品先后在深圳、无锡、天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公演,受到戏剧界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选播。

1999年选精品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何文秀》、《琥珀情》、《重生缘》,在范瑞娟、傅全香等名师悉心指教下,剧团演技大为长进,以亮丽的风采于8月25日首次赴香港献艺,获得热烈欢迎与好评。剧团后期主要领导有:李钦祥、周晶、陈素君等。

余姚市越剧团  原为余姚县文化馆以大华舞台为基础,吸收本县在外地客串演出的流动演员,于1951年组建成群力越剧团,后改名为余姚县越剧团。曾任剧团领导有张水英、朱 秋华。主要艺术人员有:叶彩金、杨鸿芳、戴仁花、张水英、朱秋华、戚爱珠、谢婉珍、章慧芳、颜瑛、邵亚娟、戴志娟等。

1995年,演出张金海编写的现代戏《人生大转盘》在省戏剧节中获优秀演出奖、剧本奖。1997年演出《悠悠情缘》获省戏剧节新剧目奖。后充实新生力量,改称余姚市小百花越剧团。

慈溪县越剧团  组建于1950年。原为和合姐妹越剧团。先后任正副团长的有张秀英、胡笑笑、陈姗岳、方维岳等。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胡笑笑、张少鹏、张秀英、丹桂红、袁 素贞、陈雅莲、张惠君、岑宝珠、陈丽君、王岚、胡丽央、周美龄等。其中较优秀的青年花旦沈申儿抽调到宁波专区越剧团。现已撤销。

镇海县越剧团  组建于1952年。原为大喜越剧团。历年正副团长有王斐花、张南琴、黄志政、张曦。先后主要艺术人员有:王飞花、张廷凤、张南琴、张南仙、竺桂英、郑凤 姣、俞燕珍、竺鹏飞、魏秀珍等。其中大学毕业的编剧张曦,九十年代为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浙江日报社社长。现已撤销。

奉化县越剧团  组建于1955年。曾名曙光越剧团,前身为1953年建立的红玉姐妹越剧团。正副团长有凌香娟、蒋红玉。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蒋红玉、徐玉凤、郑华玉、杨春光、王建华、董晓蕾、邬月星等。现已撤消。

象山县越剧团  组建于1960年。前身为原上海精华越剧团及象山友联越剧团合并建成。团长吕嘻嘻。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尹桂芳20世纪40年代弟子尹瑞芳和陈梅芳、张亚 萍、吴巧燕、蔡莹、萧亚萍、平慰祖、胡既未、纪顺利等。其中优秀青年老生董柯娣选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现已撤销。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