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维国绘画艺术

时间:2017-05-18 15:19:34 来源:网络 点击:0

与维国交往多年,然而最初时,竟不晓他的住处,后来得知,原是近在咫尺,同一小区,真是巧了。对于他的绘画,也是这样,以前只知他很有成就,发展甚快,但能够全面了解,还是在不久前,亦堪称奇。近时,天津人美为他出版一册《孙维国作品选》,刘大为题笺,薛永年作序。薛永年,早年我就有知,一面之交。他是中国美协艺委主任,中央美院教授,不仅对绘画、画史独有研究,而且对建筑、方志、史学、美学,多个门类,皆有建树。有薛老的大序在,这是肯定了的,不敢造次。我仅凭一点直观,谈谈维国这部画集的成功。维国对版画、油画、国画、水粉、工艺,都有求索,且是多年;对人物、山水、静物、写生、素描,尤为精通。他为着写生、体验、考察、深入,足迹遍及雁荡、武当、甘南、西藏、新疆,老家长白,更数度攀临。因之,在他的彩笔下、调墨盘中、画稿本上,尽有表现,可谓内容富彩,风格多样,品类纷繁,让人观览不暇、喜不胜收。这里,我想就两幅作品,即《不夜城》《空山新雨后》,集中靓点,浅谈一下自己看法,亦为学习与试笔。

《不夜城》,是表现环卫工人,即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们生活的作品。都晓得,他们的劳动,往往夜间出行。夜间出行,不是在日暮天黑,不是在上半夜。那会儿,城里的夜生活丰富,人们不肯入睡,或睡得尚晚,正值灯火万家、灯影迷离、人车如梭,不便操作。环工出动,多在下半夜,清早三五点钟,天刚蒙蒙亮,或近黎明,有些朦胧,天现钢青色。就在这时,家人都在熟睡际,睡得正香,他们就出动了。或迎着爽爽晨风,或伴着萧萧夜雾,来到街口,走到路边,身临场地,开始作业。这幅画面,分远、中、近三个层次。近景,主体是环卫工人,他们最鲜明的标志,是身上那件号坎,鲜红如火、雪亮犹灯,配以三杠萤光,极具特色。其中,更有一工人,将红号坎掖在胯间,这可能是由于忙,或干活干热了,脱掉后尚未及时换,让人想入非非,思绪多多。劳动场面,并没有选取那个挥汗如雨、张袖成云的景象,而是突出几杆沙耙把,纤细、修长、金黄、明亮,纵横交错,上下相差,热火朝天的场面,想象可得。中景,人群背后,那台新型清洁机械,着墨尤为具体。其实这样作画,并非为着突显此物,而是通过它,让人联想高楼大厦、林立楼群、城市建筑。车顶一盏红灯亮起,犹同指示号旗,正在指引、寄示、预告。远景,则是蒙蒙夜雾,雾中的光点,当是灯盏、楼窗,犹同声屏,无穷尽也。三个层次交融一起,起到“十里听蛙鸣”“乱山藏古寺”的效果。简而不繁,繁而不泛,泛而不淡,淡而不虚,非高手而不能及也。

《空山新雨后》,是写西藏高原牧场生活的作品。画面,仍由远、中、近三个层次铺开。近处,是一位牧女,她的衣着亮点,在于头顶的那方纱巾,没用浅红,没用明黄,更无嫣紫,而是淡蓝。为何?“空山新雨后”,为着体现“空山”“新雨”,让读者自入画幅。牧场牦牛,虽在牧女身边,但它起到了中景作用。牦牛形体,犹山若岭,一座座的、一峰峰的,好生伟岸。牛角的犀利,亦让人想到山岩的陡峭、锋芒、刚劲。高原的雄拔,山岭的威烈,也闪现出来了,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远景,皑皑白雪,冰山霜岭,与云天相齐。画面很简单,用色不复杂,只黑白两种,外配以淡青。牧女面色,唯一株粉红,然而高原女人风貌,已闪现画面,让人注目。精而不奇,奇而不猎,猎而不涉,融融自然,悠悠随和。如此作画,不仅画面可读,即便常人处事,平素交往,亦蕴含在里面了。维国绘事,手段高妙,融生活于画图,聚景物于风情,达渲染于境域,感受笔墨,尽行归一,自然天成。如此看来,画面构成,是长期体味与触及、交融的结果,非一日之功,一时所得。

本画集中,还写了甘南、江南、塞北、西域、高原,也写了老一辈革命家、僧侣喇嘛、古人仕女。那组苏东坡人物,以及苏东坡诗意画作,我似早有所熟。看得出,这人物里,似有苏东坡暮年所相依恋的小妾王朝云的影子。那位执扇少女、叠书少妇,淡浅粉装,或杏色衣裙,或水色乔装,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另有一集外画幅《秋山平远图》,亦见成色,因谈本集,不再多笔了。总论维国的绘画,大多通过直观写生,获取生动感识,再动生花熟笔,进行慎审创作,从泼墨设色,体现出其高超的艺术修养,展现出其深广的生活阅历。画面笔力突出,造型准当,构图洗练,平光直铺,减少阴影,明晰轮廓,凝重体态,加之以冷暖对照,色调相谐,显得高奇,又具典雅,单纯童贞,开阔质朴,明朗粗犷,此乃大家之风范。其画作,不甜不辣,不俗不昧,不狂不躁,不卑不亢,这与维国平易近人的品格,谦逊为人的性格、豁达开朗的人格,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