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是全球第一吗

时间:2011-08-25 16:22:32 来源:网络 点击:0

“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世界第一”,面对如此“给力”的标题,想必会令很多国人都眼前一亮。给予中国如此地位的却是一家法国媒体――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Artprice,原译 “艺术价格”)。据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已经赶超英美,跃升至全球第一的位置。三年前,其发布2007年艺术市场趋势报告,中国艺术市场首次晋升至全球第三的位置,曾一度引起轰动。如今时隔才数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竟迅速赶超,坐上全球第一的宝座,西方媒体口中的数据是否可靠?“全球第一”又意味着什么?

业内分析

中国艺术品身价将来还会爆涨

配有详尽的中文版、以红色底色和黄五星图案为封面的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2010艺术市场趋势报告》,不仅分析了过去一年全球艺术市场的整体走势,更不惜篇幅重点解析了中国艺术市场短时间内的惊人表现:“过去十年,中国从第九名跃升至2010年的第一名,超越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艺术市场大国―― 英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2010年,凭借艺术品年收益30亿美元的成绩(只包括美术类拍品),中国一举超越美国登顶,美国只能以占全球30%的份额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年收益18亿美元、占全球19%的英国。法国以4.75亿美元占全球5%(2009年为13.9%)的份额排列第四”。

从遥远的法国传来的这条“喜讯”,足以令中国市场振奋不已,仅仅经过数年的狂飙突进,中国即超越了美、英、法等艺术市场传统强国数十年的发展,甚至于“为了将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心从西方转到东方来,中国不需要借助任何手段,如果将西方定义中非美术类的中国书法以及瓷器工艺品等等拍卖大宗都囊括在内,中国市场总成交额还将翻倍。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负责人董国强接受采访时认为,西方统计中忽略掉“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书法和瓷器”,是西方机构和媒体分析中国市场时最大的局限之一,“只有我们的文化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的艺术市场才能繁荣”。

中国艺术市场自诞生拍卖始,尚不足20年,用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在21世纪初期还未见端倪的市场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上攀爬”。对于这种给全球市场带来空前震撼的“中国速度”,业内人士林明杰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喜讯。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共产生了62名新的亿万富翁,而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的报告中也明确地指出:“中国的亿万富翁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中国艺术品的拍卖成交价纪录会一直刷新”。董国强对于市场的了解也为这一论断再添证据:“因为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中国95%的有钱人还没有收藏艺术品,所以,今天的价格也还处在初级阶段。”

行业声音

中国艺术品市场真的“全球第一”?

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全球第一”的名头确实够响亮,关于第一还是第二的分歧源于一些统计报告将画廊的成交额也包括在内,而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则排除了这一部分“模糊”的数据,仅以拍卖成交额为准。对此,业内人士各执一词,一些人士认为拍卖数据更加公开、透明,而另外一些人士则坚持认为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才更能显示一个国家整体的艺术市场状况。在董国强眼里,画廊就像是代理商,而拍卖公司则是经销商,“一级市场强大才能够把整个市场托住,一级市场应该是核心。拍卖公司是经销商,一级市场的很多繁荣可能要通过拍卖公司从二级市场来体现,如果一级市场不繁荣,二级市场也体现不出来好,整个艺术市场的机制是不完善的,这就会制约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就目前中国的艺术市场而言,“代理商”和“经销商”的发展显然还极不均衡。林明杰认为画廊业的滞后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繁荣并非艺术的繁荣,“因为真正的艺术潮流的涌现,必须有大量类似画廊这样的机构来推动、运作、托盘,而现在只有拍卖公司和庄家、机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画廊界人士甚至认为,一二级颠倒,画廊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拍卖,这显示了中国艺术市场的畸形,“在中国,画廊的发展状况才是当今艺术市场的状况,也就是初期、弱小;拍卖的数据其实有时也未必真实可靠”。可见,即便仅仅针对拍卖市场,对于数据的争议也依然存在,对此,资深艺术品投资顾问石建邦对记者说:“不是他们的统计方式有问题,就是数据来源有偏差,甚至干脆就是一个艺术的阴谋”,他对于报告中的数据感觉很“错愕”。

的确,统计数据说明不了一切问题,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初级阶段”这一关键词。所谓的“初级”包括方方面面:当业内人士还在为拍品真伪而纠结、为行业规范而奔走的时候,空谈数字显然不够明智。与此同时,全民对艺术品价值的认识也处在初级阶段,“在中国,一张画卖了一个亿,会有人说‘花一个亿买一张纸’,在西方,毕加索、安迪 沃霍尔的作品动辄几亿,也不会听到‘花几个亿买一块布’这样荒谬无知的言论”,董国强说。另外,中国的收藏者尽管被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誉为“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榜样”,“都普遍非常爱国并且勇于出价”,然而,并非出于喜好目的的收藏行为也隐藏了不少弊端。在林明杰看来,“许多收藏家双耳发达,两眼退化。他们在做自己本来的生意时是很聪明的,但到了玩艺术玩收藏,就变白痴了。穷人没能力去购藏国宝级艺术品,但有钱人未必收藏的都是好东西”。

专家观点

艺术品市场并非“价高”了就好

高端拍卖市场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大批高价艺术,据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的统计,“2010年全球20大古代艺术拍品中有14件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并且前六名都属于中国艺术家”;“2010年的十大艺术家中就有四位来自中国,而2009年则只有一位。这一年,齐白石列于毕加索和沃霍尔之间,排名第二”,其他三位分别是第四位张大千、第六位徐悲鸿和第九位傅抱石;“在2010年10大当代艺术家排名中中国艺术家占据半壁江山,并且在数量上击败了美国,他们是:曾梵志、陈逸飞、王沂东、张晓刚、刘小东和刘野”。在“中国力量”的“威慑”和影响之下,连一贯自视甚高的法国也开始按捺不住。作为法国本土的艺术市场媒体,全球艺术市场信息对于自己国家在全球市场中的位置跌出三甲“怒其不争”:“虽然曾经辉煌,但是法国已被视为平价艺术品的仓库,展品中不超过 5000美元的拍品占到79%。我们的邻居,平价商品的比例在英国是67%,在美国是64%,在中国是33%。此外,超过百万的拍卖品数量在法国微乎其微:2010年产生了24件。同年英国有271件,美国有401件,中国有490件”。

其间的数字值得回味。2010年,法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为40591美元,世界排名第15位。而中国则为4283美元,世界排名第95位。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法国十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艺术市场遥遥领先的时候,难怪这个向来以艺术引以为傲的国家会有些按捺不住。然而,法国人悲痛得想哭,中国人就笑得出来吗?“中国艺术市场是在向前发展,而且更多的是在向钱发展。”石建邦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观点,“我喜欢法国的平价艺术品,那才是国民审美素质提高、艺术欣赏普及的标志”。林明杰也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资金集中于个别天价艺术品,尤其在当代艺术领域,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艺术需要厚实而广大的基础,我们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做面上的投入和扶持,这才真正有利于这个国家的艺术创造和发展”。

近两年来,中国拍卖界比拼“天价”、“纪录”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高价拍品的出现固然对于市场有一定刺激和推动作用,但金字塔毕竟是层层堆砌起来的。顶尖的艺术品当然好,但平价的艺术品也未必不好。一个理性的市场本应有高有低,可现在盲目追逐高价“明星”却已成为全球艺术市场共同的问题,一贯自信的法国尚且不再“淡定”,更何况原本“初级”的中国。然而,当金字塔的顶尖光芒万丈,而中下层却摇摇晃晃的时候,塔尖还能风光到几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