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书法 砚边小语 查看内容

砚边琐语

2008-5-30 02:04|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438| 评论: 0

摘要: 髫龄学写字,初时家父用他自己写的字作为“影格”,令我蒙上纸摹写。及至稍能掌握间架笔画,即让我临写欧书《九成宫》。欧字严谨,笔画挺劲中有险势, 那时腕弱很难企及。只能略得仿佛而已。然而在短短的几年中,倒不是说打好了什么基础,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培养了

髫龄学写字,初时家父用他自己写的字作为“影格”,令我蒙上纸摹写。及至稍能掌握间架笔画,即让我临写欧书《九成宫》。欧字严谨,笔画挺劲中有险势,那时腕弱很难企及。只能略得仿佛而已。然而在短短的几年中,倒不是说打好了什么基础,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从此我对书法的兴趣和 追求与年俱增,使我终生不辍,乐此不倦。

我从读中学到大学前后十余年,这一段时间离开家乡到外地就读。课程多、生活紧张,也就很少用毛笔练 字,但我对书法热爱之情却有增无减。可以说收获之丰不亚于执笔练字。我到处留心书法作品,碑林的刻石、寺院的牌匾,往往留连终日,再三观赏,默记于心。我 如饥似渴地贪婪求索,师长中有擅长书艺的,常携纸求书,日久稍有收藏,时常把玩。要说前一段是练手,则这一段是练眼,不但眼界大开,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这些年的熏陶渐染,积蕴于胸,对以后的提高储备了应有的底气。

前辈张寒杉先生言,学书应如蜂之采花酿蜜,善于汲取众长,融会贯 通,随我驱遣,学古而不泥古,则成自己面目。据说张寒杉先生学书有“秘本”,每遇一佳字,即用纸片勾摹下来,再贴在秘本上,揣摩学习,日积月累,成一厚 册。如一本百衲本字帖。我也曾仿此举。以丰富自己行书的字形结体。不过今天已出版了各种书体的字典,对我们学习很方便。

昔年在陈少默先生座上,我以治印刻边款事求教。陈先生言应以单刀为之,大刀阔斧、一气呵成,重在行气贯通,气韵生动。不斤斤计较一点一画,甚至点画狼藉,模糊一片,亦不为过。只求天真烂漫,一片生机。这一席话,使我也领悟到作字亦如此,特别是行草书。

习字方法很多。有影写、填写、临写等。一般人认为影写是孩子初学写字之法,其实不然,成年人亦可用此法,且很奏效。大字小楷都可用,且可与临写同时并举,能较好地掌握间架结构。

双钩是古人复制书法作品的一种方法,用小笔细线钩出一种空心字。最好把一种碑帖从头至尾钩下来,这样能把字的精微之处挖掘出来,体会得到,收到在临写中不易得到的效果。最后装订成册,就是一本双钩字帖,可作案头把玩欣赏之物。

读帖是一门学问,所以说字也是读出来的。读是领悟,得之于心,写是训练,出之于手,不能得之于心,手怎么也写不出来。前辈书家尝言,字是养出来的,这话 说得更好,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它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书法也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的综合体现,一个人学养的表征。学养愈深,书法造诣才有可能提 高。古代没有专业书法家。书法乃文人“余事”。只是会写字叫书匠,非书法家也。这是前人的界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学书法要重视章法,要看整 幅字的安排布局,要看整体效果。好的作品,总是像好的建筑、好的画面。我曾将整幅《九成宫》拓片,装成大轴,挂于壁间。可远观,可近视。主要看其章法布 局,领会其惨淡经营的匠心。现在把前人的大幅书作,印成小册,大伤元气,看不到整幅的恢宏气势。把行草书的传神贯气、一泻千里之势全都腰斩了。再则把大字 缩印成小字,不但夺其气势,也减其分量。所以,看书法作品,还是要看原作,才能领悟其章法布局之美。

综观历代书家,其成功之轨迹,大致可概括 为三个阶段。初致专精,再求博涉,终至脱化。初习书法,以一家为范本,出规人矩,但求平正,打好基础。其次则须广泛涉猎,汲取各家之长,统一于我之笔下,融会贯通,诸家为我所用。终至水到渠成,写我性情,脱去藩篱,铸就一己风格,人书俱老,炉火纯青。若是一生“寄人篱下”,终是“书奴”。

今人习书,辅以研读书论之作,大有好处,但不可迷信古人,也不可迷信今人。古今书论之作,有佳者能示人以规矩,也有故弄玄虚之歪论,不可“尽信书”。不可钻牛角尖。自己要清醒辨别,择善而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0 04: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