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1:14

故宫馆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

  以竹木牙角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万余件竹木牙角器物除一部分是考古发掘的出土之物,绝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三种,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器,一类是陈设品。其中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应有尽有。这些作品精微工巧,反映了时代的风尚和审美取向,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珍贵的遗产。匏器是明末出现的一种特殊工艺品,为明末太监梁九公首创,后一直受到宫廷的重视。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制品最为有名。匏器的制作方法是当葫芦结果时,用各种形状并刻有各式花纹的模具将其夹紧,待其自然长成后再行裁割加工,即成为所需的各种器具。匏器制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为别具一格的工艺新品种,堪称清代宫中一绝。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27925.JPG           竹雕老人题壁臂搁,清,长21.5cm,宽6.4cm,厚1.2cm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足。浅浮雕峭壁苍松,一老者宽袍大袖,扬首伸臂,手拈笔管,似正于石壁上题字,其背后石台摆放着书卷砚墨。山石皆成方块,人物面部朦胧,纹饰刻画极简,线条甚为浅淡,别是一番风韵。器背面阴刻“吴之璠制”行书款识。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2:26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0582.JPG

朱三松制竹雕人物笔筒,清,高4.5cm,口径2.8cm,底径4.3cm 清宫旧藏   

    笔筒截竹制作,以高浮雕与镂雕结合的技法雕刻松下老人对弈的画面,刀法简练而人物情态传神。 画面右下角阴刻填蓝行书“三松制”,左上侧阴文填绿隶书题录清乾隆皇帝御制诗:
    巧匠试奇刻,溪堂作会棋。
    方圆含动静,胜负系安危。
    无斧痕曲肖,有神韵莫遗。
    应嗤刀笔者,此妙未能知。
    御制诗署名“子臣永璇敬书”,钤“子臣永璇”“敬书”二方篆印。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3:33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1477.JPG
                           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高8.3cm,口径9.5cm    

杯以竹根雕作折枝荷叶形,近底处雕一朵荷花。荷叶翻卷,花瓣舒张,莲蓬饱满。花叶浅雕,筋脉隐现。花瓣间隐一螃蟹,敛螯舒腿,如欲攀爬,颇有生趣。底足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巧妙自然。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诗:“截得青竹杆,制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我酿醉新醅。”及“万历庚辰(1580年)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篆书“望云”印章款。
    “墨林山人”即明代安徽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的名号,此杯或即为其所有。“望云”款待考。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4:34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1427.JPG

               竹雕松树形笔筒,高14.6cm,口径15.5cm,底径14cm

    笔筒截取近根处竹肉肥厚的老干,雕作松树形。阳刻的云朵纹布满器身,藉以表现树皮的肌理。一侧有枝杈穿插虯结,松针茂盛,重重叠叠,如云如盖。另一侧树皮开裂剥落,露出瘿瘤罅隙。小枝均倾倒欹侧,如经风雨。
    笔筒不同侧面的不同构图形成繁简、动静的对比,显示出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一段普通的竹节经匠心构思与雕凿表现出如此复杂而出人意表的变化来,的确是非高手而不能为的。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5:20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1864.JPG

                                    朱三松竹雕渔翁,高13.5cm

   渔翁竹根制,老人面露微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提小筐,足蹬草履,边躬腰前行,边举起前臂用长袖擦抹腮下的雨水。
    此件作品刀工浑厚精湛,古拙朴实,渔翁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老人双脚筋骨显露,脚趾紧抓地面,表现路之泥泞难行,而从老人向前观望的姿态与盈面的笑容又传达出老翁“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达观精神。此竹雕渔翁充分展现了朱稚征精细奇巧、气韵生动的雕刻风格,堪称明代竹雕制品中的佳作。     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6:47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2517.JPG

               竹雕飞熊,高18.5cm,底径11-9cm
    飞熊竹根制,扭身转首,双目圆睁,鼻形似如意,耳垂张,肩有双翅,背部长毛下披,双爪平举微上抬,似欲前扑,腹为蛇腹般宽条带状,脊柱突出,尾粗壮遒劲。
   此件作品为立体圆雕技法制作,刻工浑厚圆润,造型威严壮健,反映了我国民间对神勇力量的崇拜,为研究明代圆雕竹刻工艺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此件飞熊于1962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7:39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2919.JPG

       竹刻松树小壶,明,濮仲谦制,高12.3cm,径8.4cm。清宫旧藏

    壶呈天然树桩状。作者采用深浮雕技法,以一节老松树干作为壶身,一侧有枝沿树身盘附而上蟠屈成柄,断梗作流。壶盖巧雕成枝叶状,曲折如钮且又与壶身枝干相连。壶柄下方隐刻楷书“仲谦”二字款。
   此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1573—1627年),是濮仲谦的众多精品之一。作者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精心设计,巧镂细刻,树身苍古老屈曲,满布鳞皮,并配以枝叶,精致古雅。乾隆皇帝曾多次为濮仲谦所制的竹刻御题诗句,赞扬他刻竹圆润、不留锋刃的艺术风格。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8:58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3204.JPG

                     竹根制佛手,明,朱小松制,高11cm
    此物深褐色,为折枝式双佛手,均呈仰立状,枝叶相连。下承云纹木座。枝端刻有楷书“小松”二字款。佛手虽只二枚,但高低错落,转侧不同,指裂开合,变化精微。   佛手形体独特,颇堪赏玩,而其名又合“佛祖之手”,寓意吉祥,因而在明清时成为常见的工艺题材。小松所制,对竹根的肌理善加利用,再施以构思巧妙的雕琢,攲正有致,秀逸清丽,是同类题材工艺品中的佼佼者。
   据《南齐书》卷五十四载,齐高帝曾以竹根如意作为赏赐品,竹根工艺当更早于此时,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以竹根制作,深合我国取法自然、穷通造化的工艺传统。但其难度甚大,制作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更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足够的经验,因此,非能工巧匠不敢为之。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09:46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3263.JPG   
          朱三松竹雕仕女图笔筒,高14.6cm,口径7.8cm
   笔筒竹制,棕红色,下承三矮足。筒壁上刻松、岩、兰草及仕女等图案。仕女头戴风帽,手持兰花,依石壁而立,古松穿岩而出,松枝伸展,蟠曲弯转如龙。松下有石台,台上置杯、砚等器。仕女身旁岩壁上以阴文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
   不期精细期蒼古,以樸因之曆久存。
   生面略殊倚修竹,岩蘭在手默無言。
   創爲鄰鶴有來由,善畫而今畫少留。
   刻竹依然傳片羽,可思業亦貴箕裘。
   乾隆丁酉新旾月御題。
   后刻“”、“隆”印二方。丁酉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笔筒另一侧壁上又有“万历甲寅秋月三松作”款识。甲寅则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朱稚征雕刻的各种作品中,尤以仕女题材为多。在雕刻技法上,他多以浮雕为主,有时亦兼融毛雕、浅刻、深雕、留青、透雕等技巧。此笔筒利用多种技法将山石、苍松、花草和仕女的衣纹及神态举止刻画得恰到好处,刀法中见笔墨,树石皴法颇富画意。此件名家所制笔筒被收入宫禁,为皇帝所赏识。

风中百合 发表于 2007-2-24 17:10:41

                     http://www1.esgweb.net/Article/UploadFiles09/200702/20070207235835352.JPG

       竹雕蟠松杯,明,高9cm,口径10.7-10cm,足径8-6.5cm

    杯为竹根雕,撇口,平底。外壁浮雕蟠松老干,枝干盘缠。纹饰疏密有致,层次清晰。
   酒具中以竹为器者多见于明清时期。明代中晚期,盛产竹子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竹艺高手并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竹刻艺术达到高峰。此时的竹艺制品形制丰富,其中最常见的有酒杯、笔筒、臂搁等。此杯雕工精湛细腻,具有典型的明代中晚期之工艺风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故宫馆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