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建筑 建筑理论 查看内容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8)

2008-7-2 18:16|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463| 评论: 0

摘要: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第8讲 中国建筑中的塔(1)   此文原题为《中国建筑的特殊形式之一——塔》,现为编者所改,是《祖国的建筑》一文的节选。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第8讲 中国建筑中的塔(1)

此文原题为《中国建筑的特殊形式之一——塔》,现为编者所改,是《祖国的建筑》一文的节选。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 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 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 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 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的。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了。

在佛教未到中国以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 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 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单层塔云冈的浮雕中有许多方形单层的塔,可能就是中国形式的“窣堵坡”:半圆形的塔身改用了单 层方形出檐,上起方锥形或半圆球形屋顶的形状。山东省济南市东魏所建的神通寺的“四门塔”就是这类“单层塔”的优秀典型。四门塔建于公元544年,是中国 现存的第二古塔,也是最古的石塔。这时期的佛塔最通常的是木构重楼式的,今天已没有存在的了。但是云冈石窟壁上有不少浮雕的这种类型的塔,在日本还有飞鸟 时代(中国隋朝)的同型实物存在。

中国传统的方形平面与印度窣堵坡的圆形平面是有距离的。中国木结构的形式又是难以做成圆形平面的。所以唐代的匠师就创造性地采用了介乎正方 与圆形之间的八角形平面。单层八角的木塔见于敦煌壁画,日本也有实物存在。河南省嵩山会善寺的净藏禅师墓塔是这种仿木结构八角砖塔的最重要的遗物。净藏禅 师墓塔是一座不大的单层八角砖塔,公元745年(唐玄宗时)建。这座塔上更忠实地砌出木结构的形象,因此就更亲切地充满中国建筑的气息。在中国建筑史中,净藏禅师墓塔是最早的一座八角塔。在它出现以前,除去一座十二角形和一座六角形的两个孤例之外,所有的塔都是正方形的。在它出现以后约二百年,八角形便成 为佛塔最常见的平面形式。所以它的出现在中国建筑史中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此外,它也是第一个用须弥座做台基的塔。它的“人”字形的补间斗栱(两个柱头 上的斗栱之间的斗栱),则是现存建筑中这种构件的惟一实例。

重楼式塔初期的单层塔全是方形的。这种单层塔几层重叠起来,向上逐层逐渐缩小,形象就比较接近中国原有的“重楼”了,所以可称之为“重楼式”的砖石塔。

西安大雁塔是唐代这类砖塔的典型。它的平面是正方的,塔身一层层地上去,好像是许多单层方屋堆起来的,看起来很老实,是一种淳朴平稳的风格,同我们所熟识的时代较晚的窈窕秀丽的风格很不同。这塔有一个前身。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在长安慈恩寺从事翻译,译完之后,在公元652年盖了一座塔,作 为他藏经的“图书馆”。我们可以推想,它的式样多少是仿印度建筑的,在那时是个新尝试。动工的时候,据说这位老和尚亲身背了一筐土,绕行基址一周行奠基 礼;可是盖成以后不久,不晓得什么原因就坏了。公元701到704年间又修起这座塔,到现在有一千二百五十年了。在塔各层的表面上,用很细致的手法把砖石 处理成为木结构的样子。例如用砖砌出扁柱,柱身很细,柱头之间也砌出额枋,在柱头上用一个斗托住,但是上面却用一层层的砖逐层挑出(叫作“叠涩”),用以 代替瓦檐。建筑史学家们很重视这座塔。自从佛法传入中国,建筑思想上也随着受了印度的影响。玄奘到印度取了经回来,把印度文化进一步介绍到中国,他盖了这 座塔,为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庄严的纪念物。从国际主义和文化交流历史方面看,它是个非常重要的建筑物。

属于这类型的另一例子,是西安兴教寺的玄奘塔。玄奘死了以后,就埋在这里;这塔是墓的标志。这塔的最下一层是光素的砖墙,上面有用砖刻出的比大雁塔上更复杂的斗栱,所谓“一斗三升”的斗栱。中间一部伸出如蚂蚱头。

资产阶级的建筑理论认为建筑的式样完全决定于材料,因此在钢筋水泥的时代,建筑的外形就必需是光秃秃的玻璃匣子式,任何装饰和民族风格都不必 有。但是为什么我们古代的匠师偏要用砖石做成木结构的形状呢?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从木结构上已接受了这种特殊建筑构件的形式,承认了它们的应用在建 筑上所产生的形象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内容。他们接受了这种形式的现实,因为这种形式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当新的类型的建筑物创造出来时,他们认为创造性 地沿用这种传统形式,使人民能够接受,易于理解,最能表达建筑物的庄严壮丽。这座塔建于公元669年,是现存最古的一座用砖砌出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它告诉 我们,在那时候,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创造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不脱离人民艺术传统的。这个方法也就是指导古代希腊由木构建筑转变到石造建筑时所取的途径。中国 建筑转成石造时所取的也是这样的途径。我们祖国一方面始终保持着木构框架的主要地位,没有用砖石结构来代替它;同时在佛塔这一类型上,又创造性地发挥了这 方法,以砖石而适当灵巧地采用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塑形,取得了光辉成就。古代匠师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不少卓越的范例,正足以说明他们是怎样创造性运用遗产 和传统的。

河北定县开元寺的料敌塔也属于“重楼式”的类型,平面是八角形的,轮廓线很柔和,墙面不砌出模仿木结构形式的柱枋等。这塔建于公元1001年。它是北宋砖塔中重楼式不仿木结构形式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种类型在华北各地很多。


##########NextPage##########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第8讲 中国建筑中的塔(2)

河南开封佑国寺的“铁塔”建于公元1044年,也属于“重楼式”的类型。它之所以被称为“铁塔”是因为它的表面全部用“铁色琉璃”做面砖。我们所要特别注 意的就是在宋朝初年初次出现了使用特制面砖的塔,如公元977年建造的开封南门外的“繁塔”和这座“铁塔”。而“铁塔”所用的是琉璃砖,说明一种新材料之 出现和应用。这是一个智慧的创造,重要的发明。它不仅显示材料、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而且因此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光彩,更加丰富了。重楼式中另一类型 是杭州灵隐寺的双石塔,它们是五代吴越王钱弘俶在公元960年扩建灵隐寺时建立的。在外表形式上它们是完全仿木结构的,处理手法非常细致,技术很高。实际 上这两“塔”仅各高10米左右,实心,用石雕成,应该更适当地叫它们做塔形的石幢。在这类型的塔出现以前,砖石塔的造型是比较局限于砖石材料的成规做法 的。这塔的匠师大胆地用石料进一步忠实地表现了人民所喜爱的木结构形式,使佛塔的造型更丰富起来了。

完全仿木结构形式的砖塔在北方的典型是河北省涿州市的双塔。两座塔都是砖石建筑物,其一建于公元1090年(辽道宗时)。在表面处理上则完 全模仿山西省应县木塔的样式,只是出檐的深度因为受材料的限制,不能像木塔的檐那样伸出很远;檐下的斗栱则几乎同木构完全一样,但是挑出稍少,全塔就表现 了砖石结构的形象,表示当时的砖石工匠怎样纯熟地掌握了技术。

密檐塔

另一类型是在较高的塔身上出层层的密檐,可以叫它作“密檐塔”。它的最早的实例是河南嵩山嵩岳寺塔。这塔是公元520年(南北朝时代)建造 的,是中国最古的佛塔。这塔一共有十五层,平面是十二角形,每角用砖砌出一根柱子。柱子采用印度的样式,柱头柱脚都用莲花装饰。整个塔的轮廓是抛物线形 的。每层檐都是简单的“叠涩”,可是每层檐下的曲面也都是抛物线形的。这是我们中国古来就喜欢采用的曲线,是我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这塔不惟是中国现存最 古的佛塔,而且在这塔以前,我们没有见过砖造的地上建筑,更没有见过约40米高的砖石建筑。这座塔的出现标志着这时期在用砖技术上的突进。

和这塔同一类型的是北京城外天宁寺塔。它是公元1083年(辽)建造的。从层次安排的“韵律”看来,它与嵩岳寺塔几乎完全相同,但因平面是 八角形的,而且塔身砌出柱枋,檐下用砖做成斗栱,塔座做成双层须弥座,所以它的造型的总效果就与嵩岳寺塔迥然异趣了。这类型的塔至11世纪才出现,它无疑 地是受到南方仿木结构塔的影响的新创造。这种特殊形式的密檐塔,较早的都在河北省中部以北,以至东北各省。当时的契丹族的统治者因为自己缺少建筑匠师,所 以“择良工于燕蓟”(汉族工匠)进行建造。这种塔型显然是汉族的工匠在那种情况之下,为了满足契丹族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新类型。它是两个民族的智 慧的结晶。这类型的塔丰富了中国建筑的类型。

属于密檐塔的另一实例是洛阳的白马寺塔,是公元1175年(金)的建筑物。这塔的平面是正方形的;在整体比例上第一层塔身比较矮,而以上各 层檐的密度较疏。塔身之下有高大的台基,与前面所谈的两座密檐塔都有不同的风格。在12世纪后半,八角形已成为佛塔最常见的平面形式,隋唐以前常见的正方 形平面反成为稀有的形式了。

瓶形塔另一类型的塔,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在1271年修成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的塔为代表的“瓶形塔”或喇嘛塔。这是西藏的类型。元朝蒙古 人把喇嘛教从西藏经由新疆带入了中原,同时也带来了这种类型的塔。这座塔是中国内地最古的喇嘛塔,在修盖的当时是一个陌生的外来类型,但是它后来的子孙很 多,如北京北海的白塔,就是一个较近的例子。这种塔下面是很大的须弥座,座上是覆钵形的“金刚圈”,再上是坛子形的塔身,称为“塔肚子”,上面是称为“塔 脖子”的须弥座,更上是圆锥形或近似圆柱形的“十三天”和它顶上的宝盖、宝珠等。这是西藏的类型,而是蒙古族介绍到中原地区来的,因此它是蒙、藏两族对中 国建筑的贡献。

台座上的塔群北京真觉寺(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是中国佛塔的又一类型。这类型是在一个很大的台座上立五座乃至七座塔,成为一个完整的塔群。真觉寺塔下面的金刚宝座很大,表面上共分为五层楼,下面还有一层须弥座。每层上面都用柱子作成佛龛。这塔型是从

印度传入的。我们所知道最古的一例在云南昆明,但最精的代表作则应举出北京真觉寺塔。它是公元1493年(明代)建造的,比昆明的塔稍迟几 年。北京西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是清乾隆年间所建,座上共立七座塔,虽然在组成上丰富了一些,但在整体布置上和装饰上都不如真觉寺塔的朴实雄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9 02: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