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京剧 查看内容

京剧著名演员

2008-6-7 20:44|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025| 评论: 0

摘要: 老生三鼎甲    程長庚(1811 年 -1880年),安徽省潛江人。程長庚幼時既入三慶班,1822年隨父北上京城,以《文昭關》、《戰長沙》而嶄露頭角,後任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他的演唱 熔徽調、漢調、昆曲等之優長於一爐,以徽音為主,當時稱“徽派”。他的表

老生三鼎甲

群英會

程長庚(1811 年 -1880年),安徽省潛江人。程長庚幼時既入三慶班,1822年隨父北上京城,以《文昭關》、《戰長沙》而嶄露頭角,後任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他的演唱 熔徽調、漢調、昆曲等之優長於一爐,以徽音為主,當時稱“徽派”。他的表演善於體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現其氣質、神采,做功身段沉穩凝重。所演《文 昭關》中的伍子胥、《戰長沙》中的關羽,都為時人稱道。他為人正直,戲德高尚,技藝清湛,備受同行的推崇,自道光至咸豐年間,任三慶班班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楊月 樓、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等都受他的提攜,對於京劇的形成和早期發展貢獻很大。

黃鶴樓

餘三勝(1802 年 -1866年),湖北羅田人,清道光時為春臺班領銜主演,同治二年(1863年)入廣和成班。他的演唱以漢調為基礎,融合徽調、昆曲、梆子腔,吐字以湖北 音為主,在當時被稱作“漢派”或“餘派”。他的嗓音洪亮,运用自如,行腔圓潤流暢,婉轉纏綿,以擅唱“花腔”著稱。他演出的《戰樊城》、《定軍山》等劇目 為後人所效仿傳唱。在從徽、漢合流,向京劇嬗變的過程中,很有貢獻,尤其在唱腔上的創造、革新,對譚鑫培影響很大。

張二奎(1814 年-----1864年),北京人。起先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後正式加入和春班,曾為該班班主,後入四喜班為首席老生演員。他的唱功平穩寬亮,多用北 京字音,吐字清晰,咬字堅實,自成一格。他的扮相雍容端莊,擅長扮演帝王貴冑一類角色,如《打金枝》、《金水橋》等。由於他的演唱夾以京音,時稱“京派” 或“奎派”,與程長庚、餘三勝並稱為老生“三鼎甲”。


##########NextPage##########

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他善于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吸收各方面艺术修养,勇于创造而又认真总结经验。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建国后,他注重加工、提高最能代表梅派艺术的剧目如《宇宙锋》、《奇双会》、《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唱腔音乐方面,大胆增加伴奏乐器二胡以及笙、九云锣等﹐使旦角唱腔趋于委婉绮丽。他在《天女散花》、《洛神》、《贵妃醉酒》 等剧目中舞姿极为华美优雅﹔还在《西施》中创造了羽舞,在《霸王别姬》中创造了 剑舞等。他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先后受教于王瑶 卿、梅兰芳。所演的剧目有《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红拂传》等。  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程腔。他一 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舞台艺术形象,尤擅刻画柔韧、坚毅、深沉的妇女性格。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师乘王瑶卿。   他戏路很广,擅青衣、花旦、刀马旦,尤以扮演天真、热情的少女见长。  排演过许多新戏,  如《丹青引》、《钗头凤》、《香罗带》等。他吸收梆子的精华,丰富了京剧传统艺术﹐发展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荀派”,在京剧界影响很大。

尚小云﹙1899–1976﹚﹐河北人,初习武生,后改旦角。他嗓音宽亮刚劲,独擅剧目有《昭君出塞》、《梁红玉》、《双阳公主》等。主办荣春社科班﹐弟子很多﹐知名者有尚长麟﹑杨荣环﹑梁秀娟﹑李翔等﹐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NextPage##########

李世芳

四小名旦

李世芳(1921年----1947年),山西梆子名旦李子健之子。幼时即入富连成科班,未出科便以成绩优异、扮相近似梅兰芳而被誉为“小梅兰芳”。1936年拜梅兰芳为师。1940年初当选为“四小名旦”之首。

毛世來

毛世来(1921年----?年),九岁入富连成科班,先学老生,后改花旦,是继刘盛莲之后富连成的当家花旦。毛世来的功底好,戏路宽,除了唱花旦戏 外,还能顶轴子戏。唱念做打俱佳,在《双姣奇缘》一戏中,他前面演孙玉姣,后头演宋巧姣,前花旦,后青衣,一人到底。1940年初被选为“四小名旦”, 《十三妹》、《花田错》等均是他的代表剧目。

张君秋

张君秋(1920年----1997 年),北京人。先后拜李凌枫、尚小云、梅兰芳为师。他学习前人,不拘形式,追求神似。他的唱腔,兼容梅、尚、程、荀之腔,结合自己嗓音明亮、甜润、高中低 音运用自如的优越条件,形成一种刚健清新的特质。他的表演不着意人工雕饰,追求天然直率,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有《状元媒》、《望江亭》等。

高慶奎

宋德珠(1918年----1984年),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曾先后向余玉琴、郭际湘、阎岚秋、荀慧生、程砚秋等人学戏,并得到王瑶卿等人的指教。他以演武旦、刀马旦为主,兼演花旦。40年代初,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并称为“四小名旦”。


##########NextPage##########

四大须生 洗浮山

餘叔岩    余叔岩(1890年 - 1943年),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少年时就以《捉放曹》等戏而崭露头角。后拜谭鑫培为师,继承了唱做并重、文武兼长的“谭派”艺术并加以革新、发 展,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新谭派”或“余派”。他的演唱讲究字音声韵,润腔多用“擞音”,嗓音略带沙音,行腔刚健苍劲,更兼婉转细 腻,韵味醇厚,另有一层境界。《战樊城》、《战太平》等戏中的唱段,被视为余派唱腔的经典。

哭秦庭  高庆奎(1890年 - 1940年),高慶奎山 西榆次人。早年宗谭(鑫培),后改学刘鸿声。他演唱的《逍遥津》、《斩黄袍》等戏的唱段高亢挺拨,气力充沛,刚劲激昂,荡气回肠,为“高派”的代表作。《胭粉计》中饰诸葛亮、《赠绨袍》中饰范睢等的表演,身段规范,表情细致,尤其眼神的运用更为传情。他效仿刘鸿声,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 套》,红生能演《华容道》,老旦能演《钓金龟》,无不生动传神。

群英會

言菊朋

言菊朋(1890年-----1942年),北京人。宗谭(鑫培),早年演唱《桑园寄子》等戏,颇得谭氏神韵。1916年前后声名渐起,1923年随梅 兰芳赴沪演出,成为专业演员。20年代后期自己挑班,在宗谭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结合自身嗓音条件,研创新腔,逐渐形成别俱一格的演唱风格,人称“言派 ”。代表剧目有《让徐州》、《卧龙吊孝》等。

甘露寺

马连良(1901年-----1966年),北京人。先学武生,后学老生。他吸收谭、余等派艺术之馬連良长,结合自身条件,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他的唱功,嗓音圆润,唱腔巧俏、清新;念白讲究韵味,吐字清晰,节奏鲜明,潇洒 飘逸,贴近生活;做功在程序与生活之间不显露任何不协调的痕迹,极其自如随意。表演中的身段动作,都内含着坚实的武功根底。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 寺》等。


##########NextPage##########

“四大天王”花脸

言菊朋

金少山(1889年----1948年),工架子花脸,与梅兰芳合演 《霸王别姬》,一举成名,有“金霸王”之誉,又因擅演包公戏,与擅演曹操的郝寿臣并称为“黑金白郝”。1937年在北京组成松竹社,开花脸组班的先河。他 在《铡美案》、《打龙袍》等戏中演铜锤花脸,嗓音洪亮,有黄钟大吕之美。由于他的戏路宽广,而有“十全大净”之誉。

郝寿臣(1886年----1961年)河 北香河人。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主张“架子花脸、铜锤的唱”。他的发音运用口鼻共鸣的方法,加以“擞音”等润色,极为浑厚沉郁。他排演了《荆轲传》、《桃花村》等新戏,加工排演了《瓦口关》等几乎失传的老戏,形成郝派独特风格。与金少山、侯喜瑞,并称为“花脸三杰”。

   裘盛戎(1915年----1971年),北京人,工花脸。十 三岁入富连成科班。20世纪40年代后期自己挑班,以花脸为主角演大轴为金少山后的第一人。裘盛戎继承家学,在唱功方面有独到建树,世称“裘派”。他所创 的唱腔继承了净角传统唱腔雄浑豪放的风格,又融合了老生、青衣唱腔中低回婉转的抒情特色,形成韵味醇厚、含蓄细腻的独特风格,把花脸唱腔推到了新的境界。代表剧目有《姚期》、《将相和》等。

  袁世海(1916年---- ),北京人。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工架子花脸。未出科时,就曾与马良连、李世 芳等合作演出,在观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后拜郝寿臣为师,潜心继承和发展郝派艺术,在与马连良、尚小云、周信芳、盖叫天等演员的合作中,广泛吸取各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将相和》中饰演的廉颇、《野猪林》中饰演的鲁智深等人物形像,极其鲜明生动。与裘盛戎同为京剧净行中新流派的创始人之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7 0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