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京剧 查看内容

梅派主要剧目剧情简介

2008-6-7 00:34|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047| 评论: 0

摘要: 《女起解》 《女起解》是一出传统戏。剧情是明朝时,有一名妓苏三和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结识,改名 玉 堂春,誓偕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院外,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三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

《女起解》

《女起解》是一出传统戏。剧情是明朝时,有一名妓苏三和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结识,改名玉 堂春,誓偕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院外,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三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解差崇公道押解苏三自洪洞县去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梅兰芳在剧中饰苏三。此剧系伯父梅雨田按王 瑶卿的唱法亲授。于1911年在京城演出,当时年仅十七岁。《女起解》原不能独立成戏,均与《玉堂春》连演。经王瑶卿把"别狱神"的四句原版改为大段反二 黄而形成重点唱段后,《女起解》才成为单折戏独立演出。此后,梅雨田又将剧中"行路"的原版唱词增加为十个"可恨",使唱词更加丰富,形成了梅派《女起 解》的一大特色。此剧角色只有两个,即苏三和崇公道。崇公道为配角由丑角扮演。这个角色虽系配角,但直接关系到全剧的质量。因为"行路"一段,旦角每唱一句,即有崇公道说白,要说得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观众才觉得轻松有趣。与梅兰芳合演此剧的丑角先后有数人,早期有王长林、李敬山、克秀山等,后来基本上与肖长华合演。剧中唱段,至今仍在流行。

《一缕麻》

《一缕麻》这是梅兰芳编演的一出时装新戏,取材于《小说月报》月刊上登载的悲剧短篇小说。由齐如山编剧。(是齐给梅兰芳编写的第一个剧本)梅兰芳在剧中 饰小姐林纽芬,于1915年在北京首演。此剧情是:清末林知府把女儿许配给钱道台之子,原是指腹为婚,钱少爷先天是傻,林小姐学念书后方得知,一直郁郁不 乐。当钱家来娶亲时,林小姐誓死不肯上轿。林知府为保全封建体面,劝迫林小姐嫁到钱家。婚后钱小姐患了白喉症,钱家上下怕传染不敢接近她,惟钱少爷日夜伺 候在旁。林小姐经过治病缓,而钱少爷却染白喉死亡。当时林小姐仍昏迷中,醒来时看见头上有一缕治丧的麻线,问起才知噩耗,遂悲哀绝望而自尽。这出戏的意义 在于警世,使人们认识到父母包办子女封建婚姻的危害性。此剧上演后反映强烈,效果极佳。剧中梅兰芳无论唱、念、做表,都能紧扣人物与剧情,突破了某些传统的表演程式。他从编演的时装新戏中,提高了他的创新精神,成为"梅派"艺术形成的一个组面部分。

《汾河湾》

《汾河湾》是一出传统的生旦"对儿戏"。剧情是:唐代,薛仁贵投军多年未归,妻柳迎春生子丁山,长大后打雁奉养母亲。薛仁贵立功受爵,回乡探亲,行至汾 河湾遇丁山打雁,见其好箭法,正在惊讶,忽遇猛虎,薛急发袖箭,不料误伤丁山,仓皇逃回家中,夫妻相会时,薛见床下有男鞋,疑妻另嫁,柳告系子丁山所穿,薛欲见子,始知是在汾河湾射死的孩子,夫妻悲伤不已。此戏剧情比较细微、曲折而生动,演员要有较高的演技并配合默契才能演好。梅兰芳在职1913年即与著 名老生王凤卿合作演出此剧。梅兰芳饰柳迎春,王凤卿饰薛仁贵。不久梅兰芳又陪伶界大王谭鑫培演出几次,谭时近晚年,梅是后生,有幸同台,梅兰芳受益颇多。戏剧家齐如山第一次观看梅兰芳演出《汾河湾》后,对柳迎春的表演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写了一封长约三千字的信给梅兰芳,梅认真接受并进行发改进。此后多年 齐如山协助梅兰芳,使之创立了"梅派"艺术。有意思的是非曲直1930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汾河湾》时,美方将剧目译为《一只鞋的问题》,1935年在苏 联演出此剧,剧目又被译为《睡鞋的秘密》。但均受到当地观众和戏剧界的热烈欢迎。


##########NextPage##########

《凤还巢》

《凤还巢》是一出充满风趣的轻喜剧。戏中行当齐全,称为"群戏",剧情是:明未,待郎程浦告老还乡,生有二女,长雪雁,貌奇丑,次雪娥,侧室所生,美而 慧,程浦与宗皇朱焕然游春,遇故友之子穆居易,喜女风度,约其于寿日相会。归告夫人拟以雪娥嫁穆,夫人则主先嫁雪雁,夫妻争执。寿日朱焕然先至窃喜雪娥,穆居易后至,程提及婚事,留穆住书馆。雪雁冒雪娥名夜访穆,穆见其丑拒之而逃,途中遇朱焕然,朱赠穆银马,供其远行。适程浦奉旨出征,随周监军赴军,途中 遇穆,责其不告而别,此时朱冒穆名取亲,夫人以雪雁代嫁,洞房中朱与她均悔之不及。地方寇乱,程妻欲投朱焕然避难,雪娥不肯前往。程浦平贼后,迎雪娥至军 与穆重义婚姻,穆仍拒之,元帅洪功及周监军强主婚,洞房中见雪娥,知乃误会,穆急谢罪。朱焕然被劫携程妻、雪雁来投,一家团聚。此剧为梅兰芳根据清宫藏本 《循环序》改编,剧中梅兰芳饰程雪娥。于1929年在北京首演,因全剧情节巧妙,受到观众盛赞,久演不衰。梅兰芳以传统青衣扮相塑造了纯清少女程雪娥的世 术形象,表演传神,在眼神运用上特别注意"神不离法,法不离神。"剧中程雪娥偷觑穆居易时,那回眸一笑、那含情脉脉的眼神,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配合上轻 盈柔美的身段,把剧中人物的心情和形象,鲜明生动地显示出来,再加上流畅的唱腔,充分体现了梅派艺术表演中的"神"、"味"、"美"的特色。不愧为梅派有代表性的剧目。至今许多梅派弟子和梅派演员们仍精心学演这出戏。

《白蛇传》(《金山寺》、《断桥》)

《白蛇传》(《金山寺》、《断桥》)这是梅兰芳演出的昆曲剧目。其中两折剧一般是单独演出,很少连演。《金山寺》(又名《水漫金山》)的剧情是许仙受法 海煽惑,上金山寺进香,留寺不返。白素贞偕小青至金山寺,恳求法海放许归家,法海不允,白忍无可忍,聚集水族水漫金山。法海也招天将应战,白因怀孕,体力 不支而退。《断桥》的剧情是白素贞自金山寺战败后,行至西湖断桥,腹疼难行。恰遇许仙踵至,小青恨许仙负心,欲杀之,白力为解脱,亲责许之薄幸,许仙赔罪 明心,三人言归于好,偕赴杭州。梅兰芳在这两折戏是均饰白素贞,先在北京向乔蕙兰、陈德霖等戏曲界老先生学习,迁居上海后,又向昆曲前辈丁兰荪学身段,与 俞振飞等研究唱腔,此剧系老戏,经过梅兰芳在唱腔、身段、化装等各方面注入许多新的世术因素,倾注了大创作性劳动,使之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如对此剧角色 的服装和头饰,他一直不断改革。在1915年演《金山寺》时,戴的是大额子(清代演出时,白娘子与小青戴的则是渔婆罩),后来觉得白素贞并非女将身份,戴 大额子根据也不足,便改为软额子。对白素贞的穿戴扮相上也不断作出改动,如白娘子的服装,经过多次实践,最后用绣有三篮小折枝花纹,色彩既素雅,又有点仙 气。在面牌上也增添了强调素雅的白色大绒球,1950年又把大绒球改成了红色,白素贞一身白服装,头上一点红,突出了战斗精神,此剧也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梅兰芳学出的昆曲代表剧目。此剧是《牡丹亭》中的一环。剧情是:杜丽娘背父母及塾师与春香至后花园春游,见断井颓垣,陡起伤春之感。游倦 归房,梦中与书生柳梦梅至后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翼,二人订情而别,杜母恰至唤醒丽娘,见其恍惚,嘱勿常游园,丽娘却心向梦境不已。梅兰芳在剧中饰杜丽 娘。在唱念做工方面都有许多突出的地方,不仅表现出杜丽娘的温婉、娴雅贞静的性格,还把这位深锁幽闺的少女心灵深处的寂寞、惆怅、仿徨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 露出来,演得层次分明,不同凡响。是梅兰芳下功夫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的一出戏。早在1918年演出时,由姜妙香配演柳梦梅,至1933年在上海演出时又得 与昆曲名家俞振飞合作,由俞饰柳梦梅,均相得益彰。此后梅与俞合演多年,并博取众家精华,不断对此剧进行锤炼和提高,遂臻化境。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 葩。1915年12月梅兰芳应邀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剧搬上银幕,当时领导非常重视。组成优秀摄制组拍摄。仍请梅兰芳和俞振飞分饰杜丽娘及柳梦梅,梅的 弟子言慧珠饰丫环春香。历时两月,梅兰芳和全组工作人员,以极大的热情,圆满完成了符合电影艺术和时代思想要求的拍摄任务。


##########NextPage##########

《抗金兵》

《抗金兵》是1933年梅兰芳在上海编演的一出激发抗敌斗志的新戏。是由传统剧《娘子军》改编。剧情是:金兀术入侵宋朝。韩世忠守卫润州,与梁红玉共约 邻镇张俊、刘铸合兵抗金。梁山好汉的后代阮良、费保、高青等也来投军助战。战于金山江上。梁红玉擂鼓助战,宋兵王达又诱引兀术入黄天荡,韩、梁合兵大败金 兵。此戏又名《擂鼓战金山》。梅兰芳在剧中饰梁红玉。首场梳大头、穿绣帔,全是夫人气概;后场则扎大靠、插雉尾,一派大将风度。梅兰芳在全剧中展现了唱 念、起霸、击鼓和武打,达到了唱念做打的全面发挥。这是一出众星同辉的大"群戏"。与之合作的演员,也多有精彩的表演。1951年在汉口重演此剧,对剧情 作了一些修改。梅兰芳因多年未演此戏,擂鼓的鼓点力量不匀,影响效果,必须复习,但又怕打堂鼓吵得四邻不安,于是就用两根鼓槌击打自己大腿,以便找回击鼓 的感觉。时梅已年近花甲,又赶上夏天炎热,如此练习肯定吃苦,可见梅兰芳对艺术的追求是多么刻苦认真,成就的得来是多么不易。

《生死恨》

《生死恨》一剧,是梅兰芳编演的又一出激励民族气节内容的戏。指述在敌人刺刀下,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于1936年在上海首演,剧情是:宋代金兵入 侵,士人程鹏举与韩玉娘被张万户掳去为奴,并强令程韩成婚。玉娘劝程逃回故国,张闻知大怒,将玉娘转卖给商人瞿士锡,临别时,玉娘拾得程遗失鞋一只留念,瞿怜玉娘遭遇,把她安置在尼奄中,老尼又强令玉娘与一土豪成婚,玉娘逃出,寄居李妪家,纺织度日。程也乘机逃出,投宗泽部下。宗杀退张万户,程受功任襄阳 太守,差人持剩下的一只鞋访玉娘。玉娘见鞋悲痛,一病不起。程闻讯赶至,玉娘与程诀别而死。梅兰芳编演此剧,一反以大团圆为结局的旧套,以一死一生的悲剧 形式演出,以引起观众的联想,激起观众的共鸣。剧中梅兰芳饰韩玉娘。此剧梅与琴师共同创作了扣人心弦的新腔,他运用声情交融的唱工塑造了韩玉娘这一悲剧人 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特别是在"夜织"一场,梅兰芳唱的大段二黄以别具一格的板式组合,行腔跌,充分表达了韩玉娘的凄楚之情。梅在这一场戏的舞台美术设 计上,也有创新,置一架纺车、一盏弧灯、一张素桌(围以白帔),韩玉娘身着"富贵衣",既衬托场景的悲惨,又使台面清新淡雅。1948年电影导演费穆邀请 梅兰芳及此剧的原班人马,拍摄电影《生死恨》(我国第一部彩色戏剧片)为此成立了华艺公司,历时五个月完成。可惜限于当时的摄制条件,成品效果特别是色彩音响方面均不理想,未能流传下来。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一生中排演的最后一出新戏,于1959年在北京首演。此剧原为豫剧。剧情是:西夏侵宋,佘太君虽已辞朝,但仍关心国事,派遣曾孙 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往汴梁探听军情。当时,兵部尚书王强保荐其子王伦为帅,想乘机窃取兵权,寇准保荐杨家将,并献策在校场比武夺帅。王伦连胜数人后,杨 文广兄妹闯入校场,与王比武,刀劈了王伦。宋王知系杨家后代,命二人携印归家,请穆桂英挂帅。桂英因宋王刻薄寡恩,不愿再为朝廷出力,反责文广不该取帅 印。佘太君劝她以外侮为重,穆桂英桂帅出征。此剧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是京剧舞台上从未有过的老年穆桂英。需融青衣和刀马旦为一体,极需功力。梅当时已年 过花甲,由于对穆桂英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因此在戏中把穆桂花英的性格掌握得很准确。经过认真排练,在"乡居"、"捧印"和"发兵"各场中,勿信论 是身穿因花红装绣帔,还是扎靠披蟒插翎子,唱做均端庄娴静、豪迈威武,沉稳凝重、一派英姿,将穆桂英这位女元帅光辉夺目的艺术形象,塑造的得心应手,满台 生辉。真是梅派艺术巅峰的经典之作。首演时,梅兰芳之子葆玖饰杨文广(旦角改扮小生)、女葆月扮杨花(老生改扮旦角),以取台上台下都是亲儿女之意,一时 传为佳话。1961年5月31日,梅兰芳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一场《穆桂英挂帅》,不想竟是他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两个月后,一代宗师不幸 病逝。


##########NextPage##########

《战蒲关》

《战蒲关》汉将王霸镇守蒲关,为胡英围困,粮草断绝。王拟杀妾徐艳珍,以人肉犒军,又因徐贤慧不忍,命老仆刘忠杀之。刘进退两难,为徐看破,问明情由,夺剑自刎,刘亦自杀。王乃将两尸犒军,军心大振,救兵至,解围。

《虹霓关》

《虹霓关》剧情是:秦琼攻打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出战,为王伯党射死,辛妻东方氏为夫报仇,阵上擒获王伯党,慕名其英俊,促丫环作说客,降顺瓦岗,改嫁王 伯党。在洞房中王指斥东方氏不为夫报仇,杀死东方氏。此剧又名《东方夫人》。以头、二本演出。梅兰芳在头本中饰东方氏,二本饰丫环。由王瑶卿所授。原梅兰 芳经常观看王演出此戏而产生浓厚兴趣,伯父梅雨田认为以梅兰芳的年龄演此剧非常合适,逐商请王瑶卿教授,并嘱梅兰芳磕头师。王谦称与兰芳同辈,不必拘泥形 式,以兄弟相称为好。后王瑶卿与梅兰芳虽有师徒之份,却始终以兄弟相称。《虹霓关》二本,原是一出只演半小时的小戏,剧中丫环这个角色唱工不少而说白多。梅兰芳的念白极富情感,饰此角时,演得活泼可爱,毫不油滑轻浮,备受观众欢迎。在头本《虹霓关》中梅兰芳饰东方氏,他认为自己的个性不适合在二本中继续饰 此角色,故在二本中演了丫环。这种由一人在头本和二本戏中分饰演不同角色,为适应剧中角色需要,而变换演员的演出方式始自梅兰芳。既是对传统演出的改进,也充分体现了他自身的艺术功力。

《宇宙锋》

《宇宙锋》一剧是梅兰芳老师吴菱仙所教。剧情是:秦二世胡亥荒淫无道,宠信宦官赵高,赵高害女婿匡忠一家,女艳容归家。胡见女貌美,欲纳为妃。女矢志不 从,得哑婢暗示,装疯哭闹,胡亥纳妃之意乃罢。此剧早年不受观众欢迎,被列入"冷戏"之中,梅兰芳却非常喜欢它,曾一度将戏情增加了头尾,经过实践,后来 只演"修本"、"装疯"和"金展"三折,突出了赵女在遭受迫害的情况下,装疯戏弄赵高,金展嘲骂皇帝的反抗精神。梅兰芳在剧中饰赵艳容,重点围绕赵女的" 疯"态进行表演。使赵女的疯在赵高和秦二世眼中看来是真疯,而在观众的眼中却是装疯。这种复杂的表演,梅兰芳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达到了双重效果。可是他 为饰演赵艳容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劳动,对于角色的眼神、表情、唱腔、身段和手势等方面都经过了不断修改和提炼,使赵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出戏是梅兰芳从 青年到晚年最有代表性的剧目之一,也是下功夫最深的一出戏。晚年仍经常演出。

《桑园会》

《桑园会》是梅兰芳第一次正式搭班演出的正工青衣戏。为老师吴菱仙所授。剧情是: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二十余年后,辞官回乡,在桑园遇妻罗敷,久别不敢 冒认。秋胡故意以带信为名,调戏罗,罗敷愤而逃回。秋胡到家后,罗敷羞愤自缢,经秋胡母子急救脱险。母责秋胡,命其向罗敷赔礼,夫妻和好。这是一出传统的 生旦"对儿戏"。梅兰芳在戏中饰罗敷女。为吴菱仙老师所授。1911年在俞振庭所组"双庆班"里,与老演员著名老生贾洪林(马连良的老师)合演此剧。贾洪 林饰秋胡即罗敷之夫。两人演出均循规蹈矩,唱做俱佳,极受观众欢迎。此外,剧中老旦即秋胡之母是个性情风趣的角色。当时亦由名角配演,为全剧生色不少。


##########NextPage##########

《御碑亭》

《御碑亭》此戏剧情是:明代,书生王有道进京赴考,妻孟月华归宁,因念家中只不过有妹淑英单独在家,故连夜冒雨归来,中途避雨御碑亭。又来一秀才柳生春 立于亭外,两人终宵未交一语,雨止各去。月华到家告知其妹。王有道试毕回来,闻此事心中生疑,因而休妻。王中试后,去参谒房师时,闻柳生春说起御碑亭避雨 事,有道始知真相,急去岳家向妻请罪。月华责骂他后,两人言归于好。后王又将妹淑英许婚柳生春。此剧为传统生旦名剧。梅兰芳于1913年初搭玉成班时,即 与该班当家老生孟山如合作演出。孟饰王有道,梅兰芳饰孟月华,当时很有影响,梅兰芳所饰角色,属于正工青衣行当,但他改革了传统"抱肚子"的演唱方式,加 强了体现孟月华性格的动作表演,使之唱做并重,在古朴传统的基础上增添了明丽清新的色彩,为全剧生辉少。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问日本时,在东京与老生高 庆奎演出此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个时代,象剧中王有道休妻的事,在日本是见不鲜的,剧情得到被夫权压迫的日本广大妇女的共鸣,许多妇女观众在看戏 时掩面落泪。当时日本报纸连篇发表评论,认为表演生动,极为感人。故此戏当时在日本演出次数最多。极受欢迎。

《廉锦枫》

这出戏取材于小说《镜花缘》中某些章节,由齐如山编剧。梅兰芳饰廉锦枫,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在北京真光剧场首演。

剧情是:唐武则天时期,孝女廉锦枫因母病思食海参,乃练就水性,潜海取参。某日,青丘国一渔翁网得廉锦枫,竟欲售卖。恰遇落弟举子唐敖等人过此,赎救了廉锦枫。廉复入海取参,并刺巨蚌获得珍珠,遂赠珠给唐敖,以谢恩情。

梅兰芳的古装新戏,可说是无戏不舞。但《廉锦枫》的情节不适合安排完整的舞蹈场面,梅兰芳便在廉锦枫"入海"和在"海"与"巨蚌"搏斗两段中,精心设计了舞蹈化的身段,边唱边舞,故此仍具歌舞之妙。

梅兰芳一九二四年第二次访日时,曾应邀到宝冢电影厂拍摄两出戏的精彩片断(无声黑白片),其中就有《廉锦枫》"刺蚌"一场。

《邓霞姑》

这是梅兰芳演出的第三出时装新戏,由路三宝及同戏班的演员集体编剧。梅兰芳饰邓霞姑,于一九一五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是:邓某夫妇有三个女儿,长女云姑守寡,次女 雪姑待嫁书生丁某,三女霞姑尚在闺中。邓某亡,妻兄郑某欲谋邓财产,拟将雪姑另嫁周士普以获取财礼,并欲暗害丁某。霞姑获悉其舅阴谋,助雪姑与丁某出逃。郑某向周家谎报雪姑夭亡,周父到邓家质问,霞姑挺身说出真相,郑某被送官问罪,雪姑与丁某完婚,霞姑嫁与周士普。

梅兰芳在《邓霞姑》中塑造了一个善良、机智、富有 同情心的少女形象,在表演与唱念上,较前两出时装剧有所提高,自然而不拘谨。在霞姑拖延时间、掩护雪姑从容逃避郑某追赶的场景中,梅先生加上了霞姑装疯的 表演,把传统戏(如《宇宙峰》)的装疯表演手法现实化,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性。由于时装戏中青衣角色的唱白节奏较快,台词中又多白话和新名词,要塑造剧中人 物,就必须运用高度的艺术手法并体现时代特征,梅兰芳把握了这点,其精湛的表演博得观众热烈喝彩。此戏最后一场是邓霞姑与周士普举行婚礼,邓霞姑身着新式 礼服行三鞠躬礼的文明结婚的场面在当时甚为新颖,开舞台时尚先例。


##########NextPage##########

《木兰从军》

此戏是梅兰芳据古乐府《木兰辞》改编的,梅兰芳饰花木兰,于一九一七年在京首演。因全剧有二十余折,第次演出需连续两个晚上才能演完。之前,梅兰芳所编 的新戏无论时装古装,虽然都有新意,但都没有超出家庭琐事、儿女情长的旧题材,而《木兰从军》则是下面歌颂为国杀敌的男装女英雄,在戏路上进行了创新。为 了忠实原著,凡《木兰辞》中所涉诗句和情节,在戏中均予表现,使其文学性和戏剧性达到高度的一致。

梅兰芳精心刻画所饰的人物形象,用闺门旦的表演方 法来表现花木兰从军的动机与决心,用武小生的表演方法来表现木兰女扮男装父从军后的机智英勇;仍用闺门旦的表演方法来表现木兰辞官回家并不愿再为官的心 情。梅兰芳以青衣、小生出场,均设计了整段的优美唱腔和动作,《花木兰》舞武并重、红装与甲胄交相辉映的鲜明形象,给观众以新颖别致的强烈感受。

剧中花木兰的服装要更换六次,扮相要改变三回,梅兰芳全面施展了艺术才能,从而也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为后来编演《抗金兵》、《穆桂英挂帅》等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木兰从军》影响深远,至今京剧及各剧种的演出,多以梅兰芳的脚本为基础加以改进,在服饰和某些处理手法方面也有所丰富发展。

《黛玉葬花》

《黛 玉葬花》这是梅兰芳排演的第一出"红楼"戏。是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驽芳心。"并结合"黛玉泣残红"中的情节,由齐 如山、李释戡、罗瘿公等编写剧本。剧情是:林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很懊恼。次日,见园中落花无主,乃荷锄葬花,并赋"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此剧梅兰芳于1916年初在北京吉祥园首演。梅兰芳饰林黛玉。在排演时精心设计了服装、道具、布景和灯光等,均一一处置妥当。同时因《红楼梦》是广大群众熟知的文学作品,剧中人物林黛玉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必须表现出来,观众才能认可。梅兰芳根 据原著本意,在表演中淡化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和多愁善感,突出刻画黛玉与没落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孤傲倔强,着意表达其深受封建礼教压抑束缚而无法排遣的苦 闷,试图挣断伽锁,向往幸福婚姻的思绪。梅兰芳在剧中塑造的林黛玉与文学名著中的林黛玉高度相似,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在舞台上的重现,显示出深安全邃的艺 术魅力。整出戏展现了优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清丽哀怨的抒情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而且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梅兰芳在此剧中塑造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的林黛玉 形象,得到了文化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和欢迎。

《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是一出载歌载舞的单折歌舞剧。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盛行"弦索调"即有《醉杨妃》这一剧目。光绪初年汉剧《醉杨妃》移入京剧舞台。剧情是:唐 玄宗宠幸杨贵妃。一日,玄宗原约与杨贵妃在百花亭赏花,届时却到西宫梅妃处。杨贵妃在百花亭久候玄宗不至,闷闷独饮,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此剧 是梅兰芳请路三宝教授的,他在剧中饰杨玉环。1914年在北京首次演出。梅兰芳对这出戏的传统演出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首先是杨玉环一角,原由 花旦扮演,并要踩跷上场,梅改以花衫行当的演法,不踩跷。过去围绕杨贵妃酒后醉态做戏,表演甚为过火不免庸俗。梅兰芳精心设计了"下腰"、"卧鱼"、"醉 步"、"扇舞"等各种做功十分繁重的身段和步法,把杨贵妃演得既美艳娇柔,又仪态端庄。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对每个动作做得非常准 确,造型极美,使观众享受到美的艺术。同时,他对传统唱词也进行了修改,透过杨贵妃的唱白,充分表达出受封建帝王压迫的宫廷女性的内心情感,赋予此剧新的 思想内涵。已成为梅兰芳演出的经典剧目之一,久演不衰。他在花甲之年仍在北京吉祥戏院等处演出。另在数次出国时也演出此剧,将此艺术精华献给世界人民。


##########NextPage##########

《嫦娥奔月》

这是梅兰芳与几位友人共同创编的中秋"应节戏",也是梅兰芳创演的第一出古装戏,由齐如山依据《淮南子》和《搜神记》传说写出纲目,李释戡编写台词完成了剧本,梅兰芳饰嫦娥,于一九一五年十月在北京吉祥园首演。

剧情是:后羿获得的长生仙丹被其妻嫦娥于酒醉后吞服,后羿大怒。嫦娥逃入月宫,王母命其掌理广寒宫。中秋之夜,嫦娥与众仙在宫中欢宴。

梅兰芳在扮相、舞蹈、曲牌等各方面,均耗费了很大的心血。扮相方面,嫦娥入月 宫是由人而仙,仙的舞台形象要与人有区别,便借助古代国画中的仕女形象,做古装扮相;舞蹈方面,吸取了古代歌舞形式,创造了嫦娥在月宫采花的"花镰舞"和 欢宴的"袖舞",呈现出传统程式难以表现的身段;曲牌方面,鉴于京剧原有板式难尽人意,遂按"南梆子"创作了新歌曲调,达到了情中寓美的意境。这些改革创 新,当时曾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与讥讽,以为梅兰芳破坏了规矩。梅兰芳并未因此不前,以更大的魄力继续编演多出古装新剧,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嫦娥奔月》开创民古装新戏的道路,流至今已成为经典剧目。

《思凡》

这是梅兰芳向昆曲名家乔蕙兰学习的第一出昆曲戏,梅兰芳饰赵色空,一九一六年在京演出。

剧情是:尼姑赵色空,自幼在仙桃奄出家,终日烧香念佛,不耐孤寂,要下山寻佳偶。于是神情悒郁,暗自呵神怨佛,终于脱掉袈裟,埋经卷,弃木鱼,丢铙钹,径自下山还俗去了。

《思凡》全剧只有小尼姑赵色空一个角色,通过其声调、表情和身段,需表达出千 千万万被迫出家的尼姑的苦闷心情和积极的反抗精神,在表演上有相当的难度。且昆曲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剧种,唱词原本文雅,各种细致繁重的身段都要 融合到唱词里面,其结合形式经过历代演练已成定式;《思凡》的唱词用的是通俗白话,以便于更多的观众听懂,在句式与动作的结合方面要达到传统的完美水平,更是困难。梅先生知难而进,敢于出新,在精心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把握和处理好这些难点,演得得心应手。在一些动作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赵色空 手上拿的那个拂尘是主要道具,许多身段都离不开它,须运用自如方有美感,梅先生遂改进传统,创造了引人入胜的"拂舞"。

梅兰芳一九三五年访问苏联时,曾表演过《思凡》中的"拂舞"。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梅兰芳参加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和第二次访苏,也表演了《思凡》。《思凡》是梅兰芳所演昆曲戏中的精品。

《麻姑献寿》

这是齐如山等人截取清代杂剧《调元乐》中部分情节改编成的以歌舞为主的古装新戏。剧情是:三月三日,瑶池王母寿诞,上中八洞神仙,齐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仙子前往,邀麻姑同赴瑶池,麻姑仙子特酿灵芝仙酒敬献王母,众仙歌舞欢宴。梅兰芳在剧中饰演麻姑,于一九一八年秋在北京吉祥园自演。

为演好《麻姑献寿》,梅兰芳参考大量古典绘画和雕塑,设计了一种美化古代女子的新式服装,并创编了"杯盘舞"。表演精彩,美不胜收。

顾名思义,《麻姑献寿》地场景喜庆欢乐,适应面广,故往往也作为祝寿的堂会戏经常演出。一九三O年梅兰芳在美国曾演出此剧的片断“杯盘舞”,亦极受欢迎。


##########NextPage##########

《红线盗盒》

此剧由齐如山根据古典短篇小说《红线传》改编。剧情是:唐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欲犯潞州,潞州节度使薛嵩忧心如焚。薛嵩侍女红线剑术超人,且有乘风驾云的 半仙之体,请命前往魏博侦探虚实。两地虽相距遥远,但红线一夜之间便盗来田承嗣的枕边金盒。田承嗣知红线如取首级易如反掌,十分惊恐,乃罢干戈,,亲往潞 州与薛嵩修好,并求见红线。梅兰芳在剧中扮演红线,于一九一八年在北京广德楼首演。

《红线盗盒》是一出神话剧,梅兰芳早年是用昆曲演出的,装扮的红线是仙女形象。改为京剧演出时,梅兰芳变换了红线的扮相,并设计了飞舞单剑和"乘风驾云"的身段动作,使此剧成为一出古装新戏。剧中的红线梳大头,舞剑和乘风身段,侠姿英发,极富感染力。

梅兰芳在国外曾表演过此剧的舞蹈片断,受到赞美。

《霸王别姬》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 《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 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之一。虞姬的服装扮 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面创造的。在塑造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 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 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经梅兰芳精心设 计和多年表演的剑舞,成为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每次演出均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在国外也多次作为选场演出,并拍摄了影片。

梅兰芳演出此剧多年,与之合作饰霸王项羽的演员先后有七位,即杨小楼、沈华轩、周瑞安、金少山、刘连荣、汪志奎和袁世海,前三位是武生,后四位是花脸。当今舞台上的霸王一角多由花脸扮演。此剧为梅派主要代表作之一,至今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京剧经典剧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6 17: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