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dxx

盘点第四代——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如《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家喻户晓。中国戏曲舞台上,以重要的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种文化传统培育了中国人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审
美偏向,也遭致“文革”有关舞台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政治性判决。
    中国电影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提倡,其初衷并非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而
是建国之初意识形态上向苏联一边倒的产物。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苏联电影兴
起史诗样式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宣誓》、《攻克柏林》等几乎垄断当年苏联影坛。
在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直是电影主旋律的主要形态。这种电影类型最严重的问题
,在于过于浓烈的政治宣传意识及其派生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但也产生过一些具有历
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艺术精品,成荫、汤晓丹等老导演,披荆斩棘,立下汗马功劳。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突出困境,首先要从各种急功近利的政治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只
有经过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在80年代才能获得比较丰硕的成果。不少第四代导演在先
辈们开辟的道路上在一个较为开阔的空间里纵横驰骋。衡量一部重大革命历史片的价值
,首要的一条,是能否还历史以真实的内容,澄清那些笼罩着历史上的茫茫迷雾,让扭
曲的历史重现庐山真面目。
    《开天辟地》(李歇浦)撩开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史神圣化和神秘化的面纱,擦掉了多年
来堆聚在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脸上的积垢。这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叱咤风云的文
化闯将,引进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第一次在银幕上恢复了历史上的风采。
    抗日战争乃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百年来反帝斗争第一次全面胜利。中国大陆电影
中的抗日战争则是跛脚的,回避了这场战争的主战场。翟俊杰、杨光远导演的《血战台
儿庄》填补了这个历史的缺失。电影以纪实性手法表现的国民党军队的浴血奋战之惨烈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壮,亦足以动天地、泣鬼神。抗日战争之能够坚持并取得胜利,正因为是一场动员全
民族的战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超越党派视角乃至宗派视角,尤为重要

    《大决战》表现中国现代史的另一个重大转折。就场面之宏伟、建构之雄浑而错综复
杂,气势之磅礴和投入人力物力之繁浩上,《大决战》堪称中国电影史之最。影片基本
上以纪实的全景式再现神州大地上规模最大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三大战役。从双
方统帅部之战略部署,地区司令部之运筹帷幄,各级指挥员之临战举措,直到战场上战
士的冲锋陷阵,尽收眼底。兼及政治态势,社会动向及广大群众支援的描绘。战场上军
情变易无常,突发事件难测;时空转换频繁,人物、场景走马灯式的更迭。《大决战》
继承中国历史小说、戏曲的特色,更重视人物性格描写。既有全局性的整体观照,又要
有敌我双方各个等级的细部摹写;既不致突出局部而模糊全局,又不致使宏观鸟瞰而失
之于空疏。《大决战》非凡的艺术概括功力,值得高度赞赏。影片除总导演李俊外,其
他执行导演基本上属于第四代,包括杨光远、蔡继渭、韦廉、景慕奎、翟俊杰。
    丁荫楠执导的《孙中山》在历史人物传记片中独树一帜。影片摈弃一般传记片中或平
铺直叙历史人物生平,或选择一个或几个重大戏剧性转折为枢轴的结构方式,而是以重
大历史事件中人物心理变化为线索,按情绪的发展、起伏、流层的积累为结构原则。强
化视听元素的剧作作用,构成完整的情绪氛围,创作了一部史诗风格的哲理心理片。这
样的艺术构思追求的美学效应,能够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是历史长卷中的孙
中山,这是反射到孙中山心灵中的历史,时代沧桑浸润着人物的情思。这样的艺术构思
还大大扩展了影片的容量,将这个伟大历史人物一生的繁复事迹浓缩在上下两集之中。
影片运用中国绘画中大写意的笔法,以意象造型在客体中融入主体的意绪,汪洋恣肆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度恢宏;留下不少耐人寻味的篇章。丁荫楠后来拍摄的《周恩来》、《相伴永远》亦
不乏独到之处。
    就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言,我认为最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者当数李前宽、肖贵
云执导的《开国大典》。在把握这一历史的转折点上,影片高屋建瓴,泼墨挥洒,时代
风云尽收眼底;间以工笔细描,绘心灵之波澜。数十位历史人物纵横捭阖,百万大军逐
鹿神州,林林总总,熔于一炉,头绪纷繁而脉络清晰。影片以毛泽东、蒋介石两个叱咤
风云的人物作为支撑,既有运筹帷幄之针锋相对,又有儿女情长、含饴弄孙的日常生活
之衬托对比,情趣盎然,深得中国历史小说之三昧。尤堪称道之处,视野辽阔,立意高
远。立足于历史制高点,回首当年灌注历史以现实感和现代感;重现历史画卷中,寓以
古今兴衰嬗变之道。对历史人物超越单一歌颂和暴露之立场,力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揭
示人物承载的丰厚历史内涵。某些游离于军国大事之外的场景和情节,貌似闲笔,却能
以小见大,显微知著,尤能发人深省。韶山冲的老乡来到中南海会见毛泽东,“这江山
我们得替你看着点”。把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引进了现实,拓展了历史的纵深感。解放
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将地毯分割为一人一小块作为睡觉的床垫,将花园当成马
厩。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革命战士,面对国家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角色转换,还
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观念转化过程。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谈到黄炎培的警句,中国共产
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取得政权,诚然只是万里长征迈出
的第一步——在还历史以历史本来面貌的基点上,升华出历史哲学的意蕴,这是《开国
大典》的一次飞跃;恐怕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突围的方向!
    关于第四代导演,还有一点不应该被忽视,那就是这个群体性别构成上的变异。此前
,中国导演队伍中只有如王苹那样的少数个别的女导演,第四代却一下子涌现出一批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1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导演,而且许多人在创作上均有不俗的业绩。妇女的解放是社会解放的尺度。在电影界
,最显见的尺度就是导演,因为导演是摄制组的三军统帅。即便在发达国家,也罕见第
四代这样众多的女导演群。例如日本,基本上没有女导演,摄制组的男性三军,抗拒一
位女统帅来发号施令。压制在封建宗法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妇女,一旦获得实现自我的机
遇,往往能迸发惊人的力量。
    第四代女导演在创作上可能有两点显示出女性特色。一、对女性青少年形象的关注,
对她们在成长中心理状态的细腻把握。除前面提到的《沙鸥》、《红衣少女》外,还有
史蜀君的《女大学生之死》,王好为的《香雪》,王君正的《山林中的第一个女人》等
。二、以女性的艺术敏感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上述这些影片及其他女导演的作品,往往
都有一些情景交融,撩人意绪的华采乐章。如《香雪》,第一列火车闯进沉睡的山沟,
现代文明敲击着情窦初开的少女们的心扉。新生活憧憬的欣悦和惶惑,萌动初恋的期待
和失落,与山区秋色的灿烂绚丽交响,像一首回荡着时代足音的散文诗。
    也许黄蜀芹的《人·鬼·情》最足以代表中国女性电影的丰采。秋芸,一个出身戏曲
世家的天才女艺人,渴望献身于舞台。出于各种社会原因,她不能扮演淑女,甚至不能
扮演人,只能扮演外形丑陋的鬼神钟馗。秋芸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现实人生世界,
一个是舞台的艺术世界。在人生世界,从出生到学艺、献艺乃至婚姻家庭,充满中国女
性成长的坎坷和艰辛。她的人生体验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钟馗形
象,化丑为美,丑中见媚,攀登上艺术高峰。影片中的两个世界在艺术处理上风格迥异
。人生世界,是叙述性、情节性的,很实;却又高度简约和浓缩。钟馗世界则是虚幻的
,描绘性的,写意性的,挥洒自如。两个世界处于内在和外在尖锐矛盾对立的强烈对比
之中,真与幻,美与丑,男与女,人与鬼,此岸与彼岸,相互交错;从而大大拓展了人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精神的空间和强化人物心灵困扰的力度,并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虚实、阴阳的
转化、过渡中,导演作了许多富于独创性的大胆的艺术处理。影片的高潮,惑于人生之
谜的秋芸带着酒兴走上村口破旧的舞台。黑黝黝的大地,只有天边一角透露的一点光亮
。钟馗走来了,自远而近。钟馗,她在舞台上创造的另一个自我。人鬼对话。钟馗:“
悲欢喜泪,人间常事。”秋芸豁然有悟,“我痛快,我嫁给了舞台。”三十多年的人世
沉浮,只有舞台才是她真实的拥有。这是秋芸与自己灵魂的答辩,秋芸对人生之谜的回
应,也是她生命境界的升华。
    中国电影,往往过于务实。人生的终极关怀不应排除在电影的视野之外。
            三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辉煌的年代之一。第四代的崛起和兴旺主要在这个年代。90
年代之后,中国电影持续低迷。一则是多媒体尤其电视分流了电影观众,再则是主流意
识形态强化了对电影的制约。多数第四代导演执著于电影艺术,孜孜不倦地在崎岖道路
上艰难跋涉。谢飞,乃第四代之佼佼者。
    80年代初第四代崛起,纷纷崭露头角之际,谢飞并不出众。谢飞电影的思想内容并不
以新锐大胆而富于震撼力,在电影语言,电影形式上亦乏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谢飞电
影并不背离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却坚定不移地扬弃那些给中国人民带来
深重苦难的封建宗法社会流毒,展现被异化的芸芸众生的人生悲情。谢飞电影的形态比
较传统,传统中却融入了现代电影理念。谢飞沿着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走过来,坚定不
移。《我们的田野》、《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希
卓玛》,题材迥异,均专注于对中国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的精心思考,渗透着忧患不安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主题

916

回帖

4671

积分

巡抚

积分
467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19: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拳拳之心。多年艺术经验的积累,对电影的把握亦趋于得心应手。他最近的作品《益
希卓玛》,表现一个藏族妇女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情节复杂错综,故事延续半个世
纪。这个故事与西藏政治风云变化多端相联系,涉及西藏文化的广阔领域。影片在叙事
上能做到脉络有条不紊,繁简得宜,很见艺术功力。西藏是国际上审视中国的一个焦点
,国外拍摄过多部带有偏见的影片。出于一种政治使命感,谢飞才决心拍摄这部真实反
映西藏历史与现实面貌的中国电影。但这种题材处处都会触及政治雷区,鲜有问津之勇
士。知难而进,这就是谢飞。在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撞击和磨砺中,谢飞执
著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
    关于第四代,还应提上一笔。许多第四代导演为电影、电视两栖。新时期兴起的中国
电视剧,如雨后春笋,高速发展。中国电视剧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达到现在的规模和水
平,电影导演输入的电影艺术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第四代拍摄的电视剧值得特
别提到,黄蜀芹导演的《围城》。在电视剧中忠实地传达原著的哲理性的人生意蕴和幽
默感,超脱的艺术品位,难能可贵。郭宝昌编导的《大宅门》,豪门家族的历史沉浮,
足显中国传统文化之大观;传奇叙事之起伏跌宕,适应民族审美情趣。陈家林从80年代
中期之后,似乎从电影导演转化为专职的电视导演。他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从《努尔哈赤
》到《康熙王朝》,均属历史宫廷大戏。宫闱中的权力争斗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交辉,
多能赢得观众之青睐。
    踏入新世纪门槛,中国进入WTO,文化领域的直接冲击就是低迷的中国电影如何面对雄
霸全球的好莱坞电影。以中国电影之现状,如何“与狼共舞”?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电影曾经“与狼共舞”,并未被狼吞食,还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今天中国电影在硬件上远优于当年,如果软件能跟上,怎么就不能在“与狼共舞”中再
创辉煌呢?
    第四代导演,已是花甲之年。这六十个春秋,正逢中国社会大起大落剧烈震荡的年代
。“文章憎命达”,复杂的社会经历和坎坷的人生体验,是孕育大作品的沃土。


[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24 20:1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616

回帖

1723

积分

巡抚

积分
1723
发表于 2006-8-29 09: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容易嘛。这么多。哪天能看完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9 18: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