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又称烟壶,是专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尺寸很小,高度一般在7- 8cm左右。明代晚期的万历、天启时期,鼻烟壶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但传世品稀少。清代鼻烟壶十分流行,制作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烟 壶,是鼻烟壶的繁荣时期。从康熙朝开始一直到光绪朝,鼻烟壶的生产从没有停止过,其中尤以乾隆朝的烟壶最为精美、漂亮,质量高,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达 到了鼻烟壶艺术的高峰。这与当朝皇帝的喜爱与重视有很大关系。清帝不仅自己使用,还经常赏赐给文武大臣、亲王和外国使节;同时,市民阶层中吸闻鼻烟的嗜好 也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 清代鼻烟壶种类丰富,质料不同,作品各有千秋;除了常见的瓷质外,还有玻璃胎珐琅彩、金属胎珐琅彩、匏制、玛瑙、玉、翡翠、水晶烟壶等。壶盖有玉、珍珠、珊瑚、宝石、铜镀金、瓷、木雕等。小小烟壶既可供欣赏、使用,也可拿在手里把玩。 瓷器类鼻烟壶在整个鼻烟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数量多、流传范围广,它制作精巧,品种齐备,优秀作品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的康、雍、乾鼻烟壶为数不少,官、民窑均有,官窑多是清宫旧藏,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从清宫内务府贡档中,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宫中瓷鼻烟壶烧造的具体 记载。 笔者近年来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观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整理研究,综合归纳出康、雍、乾三朝鼻烟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康熙朝鼻烟壶 康熙鼻烟壶还属于初创阶段,民窑产品所占比例很大。形体简洁大方,高度概括的纹饰朴素高雅,用笔绘画自然随意,布局疏朗、明快,构图简洁、大方,远山近 景,讲究意境。人物描画既写实又生动,外貌特征虽勾画简略,但神情毕现,形与神达到和谐的统一。青花采用色泽鲜艳的国产青料,既有勾勒也有渲染,山水注重 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釉里红发色稳定,纯正鲜艳,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配制和烧造技术上均已相当成熟。可以说康熙鼻烟壶为以后各朝烟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康熙朝鼻烟壶器型变化不大,时代特征鲜明,富有个性;一般多呈圆筒状,又称爆竹形,壶底部微外撇,小唇口,上下比例匀称;壶形的轮廓 线十分清晰、严谨,大多数都缺盖,少量带珊瑚盖;壶的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好,釉面莹润。康熙朝鼻烟壶的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红 彩等;从数量上看,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品种最多;足内主要是写“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字体潦草不是很漂亮,字与字之间有距离不够紧凑,没有画双圈和书 写本朝官款,也有一部分在足内是不写款,只施一层白釉。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菊花、勾莲纹、折枝花、寒江独钓图、携琴访友图、山水人物图、柳荫憩马 图、山间驴行图、高士图等,整体特点突出,花卉图案排列满密,山水、人物画面布局疏朗,山水图幽静典雅,与同时期其它器物的风格是相一致的。 图1:康熙青花缠枝菊花纹鼻烟壶 高7.3cm、口径1.4cm、足径2.8cm。壶唇口,短颈,筒式腹,圈足,足内白釉无款。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浓重鲜艳,仿明代宣德青花的艺术效 果。腹部主题图案满绘缠枝菊花6朵,菊花线条活泼流畅,笔法娴熟,富有生气,颈、肩与近底处分别绘有缨络纹、变形如意头和莲瓣纹各一周。 图2:康熙青花缠枝花纹鼻烟壶高8.2cm、口径1.4cm、足径2.5cm。壶唇口,短颈,筒式腹,圈足,足内白釉无款。形体端庄古朴。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色泽深翠。腹部主题图案绘有缠枝花卉4朵。颈、肩与近底处绘有蕉叶、如意头和变形莲瓣纹。 此壶特点是在青花发色、纹饰画法上均仿照明代宣德青花的艺术效果。 图3:康熙青花寒江独钓图鼻烟壶 高7.5cm、口径1.4cm、足径2.1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康熙朝鼻烟壶的标准式样。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艳丽有晕散,腹部满绘《寒江独钓图》,描画一渔翁乘小舟于江边垂钓,周围衬有楼阁、山石、花草、树木。 《寒江独钓图》为这一时期鼻烟壶中多见的题材,此壶描画精美,颇有唐代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图4:康熙青花釉里红寒江独钓图鼻烟壶 高8.5cm、口径1cm、足径2.8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壶口与近底处用青花绘弦纹三周,通体用釉里红绘《寒江独钓图》,描绘一渔翁乘小舟于江边垂钓的景象,周围衬以楼阁、山石、花草、树木、意境深远。 画面装饰以釉里红为主,青花为辅。《寒江独钓图》多出现在康熙青花鼻烟壶中,而用釉里红描绘却不多见。 图5:康熙青花釉里红驴行图鼻烟壶 高8.6cm、口径1.2cm、足径2.9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壶口及近底处用青花绘弦纹三周,壶体用釉里红绘通景《驴行图》,一头大耳驴在山坡上奔走,周围衬有花草、树木,空中绘太阳。 此壶构图新颖,以驴作装饰题材,不仅是鼻烟壶,就是在清代其它瓷器中也十分少见。 图6:康熙青花釉里红山间小憩图鼻烟壶 通高9.5cm、口径1cm、足径2.9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口上有嵌珍珠珊瑚盖。壶口与近底处用青花绘弦纹三周,壶体用釉里红绘一男子坐于山坡之上,悠然回望,周围衬以山石、花草。 此壶釉里红成色十分鲜艳纯正,以简练写意的笔法描画人物、形象生动,艺术水平较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图7:康熙青花加紫寒江独钓图鼻烟壶 通高9.3cm、口径1cm、足径3.3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口上有嵌珍珠珊瑚盖连象牙匙。通体以 青花加紫为饰,青花为主,紫彩为辅。一渔翁泛舟江上,独自垂钓的情景,4只大雁在空中展翅飞翔,人物周围衬以山石、花草、树木。 图8:康熙青花加紫携杖出行图鼻烟壶 高8.7cm、口径1cm、足径3cm。壶唇口,细颈,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通体以青花加紫为饰,壶身绘《携杖出行图》,一老者持杖立于山上,双眼目视前方,双雁飞于空中,周围绘有山石、花草纹。 画面纹饰高雅,以青花为主,紫彩作穿插点缀,色彩搭配协调,人物形象鲜明,神态安逸与周围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NextPage########## 雍正朝鼻烟壶 鼻烟壶烧造在康熙朝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发展和提高,制作技术日趋成熟。雍正朝鼻烟壶传世品不多,但有其自身特点。烟壶器型主要有:筒形、圆形、罐形、四 方形和扁圆形等,大小不一,个别沿袭康熙式样,在局部加以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式样。烟壶的釉面光洁细腻,品种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后两种十分少 见。足内多写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四字款少,字体清晰,笔道遒劲有力,排列工整。民窑烟壶笔法草率,多不写款。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牡丹、锦纹、宝相花纹、勾莲纹、梅花纹、婴戏图、夔龙纹等。整体特点,青花烟壶占主流,器型秀雅,小巧玲珑,突出一个“精”。青花色调分青翠和浓重两 种,浓重的一般是仿明代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的艺术效果,往往带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但釉层较薄,青花蓝色浮于表面,纹饰布局讲究上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如雍正青花缠枝牡丹纹鼻烟壶,此壶胎体较轻,近底处微内收而不同于康熙朝的向外撇。青花呈色柔和淡雅,布局繁密,构图饱满,牡丹花繁而不乱,用笔活泼灵秀,层次清晰。 由于雍正皇帝的喜爱和直接参与,也促使鼻烟壶的造形和装饰风格都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及较高的艺术成就。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 载:“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持出雨过天青双夔龙大烟壶一个,奉旨,鼻烟壶款式照此,花纹颜色不拘,再作二件,钦此”。雍正八年 (1730年),郎中海望所进呈的飞鸣食宿雁珐琅鼻烟壶一对,纹饰是由造办处谭荣所画。因烟壶烧得好,雍正帝常对一些优秀工匠和名画家不惜重金酬赏,不难 看出他对烟壶制作的重视程度。雍正元年、二年、四年、五年(1723-1727年),雍正帝先后把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赐给浙江巡抚李馥、福建巡抚黄国材、山东巡抚黄炳、云贵总督高其倬、河南巡抚田文镜、江西巡抚迈柱、苏州巡抚陈时夏、河南总督稽曾筠等,其中有瓷烟壶,也有玛瑙烟壶及玉质烟壶等,可见精巧的 烟壶在宫中地位非同一般。雍正朝鼻烟壶在社会上流传极少,青花鼻烟壶在清代晚期道光年间就开始被仿制,如道光仿雍正青花婴戏图鼻烟壶,造型、花纹十分相 近。同样也是写青花六字雍正楷书款,但是画面人物略显呆板,不够生动活泼和精练,笔力不足,尚欠艺术魅力。 乾隆朝鼻烟壶 乾隆朝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十分繁荣,亦可谓清代的全盛时期。乾隆朝的鼻烟壶传世很多,其制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高度成熟时期,技艺考究,一丝不苟,可谓炉火纯青。仅乾隆在位前三十年就烧制出大批精湛之作,造型、纹饰构思奇巧、千奇百态,精美绝伦,堪称清代瓷鼻烟壶之冠。 乾 隆朝烟壶与康熙、雍正朝相比,无论造型、纹饰、色彩都有着显著不同,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烟壶的造型比例适度,变化有致,有较好的整体效果,主要以扁瓶式 样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椭圆形、瓶形、四方形、长方形、罐形、瓶形凸雕,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如仿生的:葫芦形、双连葫芦形、青果形、花瓣形、荷包 形等;象生瓷式样复杂、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但烧制都十分逼真,惟妙惟肖。这些小烟壶多数有盖,保存完好,盖多为瓷质,少量铜镀金盖,盖下连有铜镀金 小勺,也有的是象牙勺。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较轻,胎壁薄。装饰风格出现转变,作品主要以粉彩为饰,分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两种。极少见青花与釉里红,色地粉 彩有很多的变化:包括黄地、粉地、青花地、绿地、金地、蓝地、紫地、墨地等。色彩极为丰富,还有松石釉、绿釉、炉钧釉等颜色釉的烟壶,所占数量不多。许多 粉彩鼻烟壶采用当时流行的色地轧道做装饰,即在器物两侧或整体色地上刻划出纤细的花纹,然后于其上加绘各种花卉图案。金彩在当时也使用较多,多是用于穿插 点缀。壶口部一般施酱黄色釉,上面再涂一层金彩,个别在口里及足内施豆绿釉。绝大部分带有款识,多见在器足内和底部用红彩书写“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 制”六字篆款,以四字篆书款居多,字体极为工整,结构严谨。个别烟壶有用黑彩和金彩书写款识,往往都是根据器型变化来安排书款形式,有横款,也有印章式,有的加单方框,极少是双方框,单色釉的烟壶多数不写款。 乾隆鼻烟壶的题材丰富多样,由雍正朝的简明疏朗而渐趋繁密、华丽,图案较满,花纹 讲究对称、均衡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当时帝王审美趣味的变化。主要有:四季花卉、勾莲纹、缠枝莲纹、菊花牡丹图、折枝葫芦、玉兰牡丹图、花鸟图、安居图、西 洋人物图(西方人物和中国的山水交融描绘在一起,但人物比例不是很协调)、婴戏图、山水人物图、博古图等。在壶身的一面书写御题诗也是乾隆鼻烟壶的特色之 一,诗、书、画融为一体,更突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整体特点,造型端巧秀美,形体比例适度,线条变化柔和,曲直有致,匀称而俊雅,表现了设计与成型工艺无 所不能的高度水平。色彩富丽堂皇、华美之至。较雍正烟壶更胜一筹。纹饰勾勒、填色、渲染和谐统一,规矩中富于变化,妍而不媚、雅逸清新。画面用笔细腻纤 巧,趋于纸画,平远深秀,花卉中既有淡雅柔丽的菊花,也有浓重鲜艳的牡丹。有的写实,有的夸张、变形,突出强调图案装饰性。运用开光手法(圆形、海棠形、方形)也是当时的装饰技巧之一,表现得非常成功。在绘画技法上也是多种多样,大胆采用了西洋画中的表现方法——透视法,起到了与我国传统装饰技法迥然有别 的艺术效果。当时更为广泛地运用吉祥纹样,取其寓意、比拟和谐的手法,其中牡丹、石榴、鸳鸯、鹭鸶、鹌鹑以及荷花等为主要题材。另外,乾隆皇帝对鼻烟壶的 喜爱实在不亚于雍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录颇多,乾隆八年御窑厂奉命烧造洋彩各类型制纹样的烟壶40件,以后每年只烧50件进呈。乾隆九年、二十三 年,乾隆皇帝又多次下御旨,指示当时的景德镇督陶官就烟壶烧造的品种、造形变化、修改尺寸大小及数量和花纹颜色等提出要求。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督陶官唐 英根据旨意,挑选最优秀的工匠,不计制作成本,在御窑厂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所烧出的鼻烟壶件件都是最高水平的。 9、雍正青花缠枝牡丹纹鼻烟壶 通高7cm、口径0.8cm、足径1.9cm。壶直口,筒式腹,圈足,足内露胎无釉,翡翠盖连象牙勺。通体用青花满绘缠枝牡丹花纹,颈部绘蕉叶纹一周。 10、乾隆松石绿釉兽面衔环耳鼻烟壶 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1.6cm。壶罐形,撇口,短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足内有釉无款,瓷盖连象牙匙。肩两侧凸塑兽面衔环耳。通体施松石绿釉,光素无纹。 松石绿釉是清雍正年间创烧的颜色釉品种之一,以铜为着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因呈色近似绿松石,故名。创烧于雍正,流行于乾隆时期,常见三联葫芦瓶、梅瓶、出戟贯耳瓶、冠架等。此壶釉色柔和悦目,为鼻烟壶中少见的品种。11、乾隆炉钧釉双连葫芦形鼻烟壶 通高6.4cm、腹径6cm。壶呈双连葫芦形,直口,束腰,下腰部相连,圆底,无款。镶珍珠纽圆盖连象牙匙,下配镂空木座。通体施蓝色炉钧釉。 此壶线条圆润,胎体厚重,造型新颖别致,为乾隆时期的流行式样之一。炉钧釉是景德镇仿钧釉制品,高温烧成素胎,再上釉经低温烧成,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 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始于雍正朝,流行于乾隆时期。常见花囊、八卦琮式瓶、弦纹瓶、双耳灯笼尊等。以炉钧釉作鼻烟壶的装饰在乾隆朝实 为少见,宫中仅此一件。 12、乾隆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图方形鼻烟壶 通高7cm、口径1.3cm、足径2.7cm。壶呈长方 体,直口,长方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口上有珊瑚纽圆盖。通体以天蓝地粉彩为饰。壶体四面红彩开光,前后两面,一面绘一雅士坐 树观石,周围衬有栏杆、花草;另一面绘《山居图》,山水之间有茅舍、水榭;两侧面开光均绘折枝花卉,肩上绘四组朵花纹,两两相对。 乾隆时期鼻烟壶器型丰富多样,有圆形、长方形、瓜棱形、葫芦形、椭圆形等。此壶胎体厚重,造型别具一格。 13、乾隆粉彩浮雕博古图鼻烟壶 通高8cm、口径1.2cm、足径0.8cm。壶呈扁瓶形,撇口,短颈、溜肩,圈足,足内白釉写有红彩花押款。瓷盖连竹匙。通体白地印回纹,粉彩浮雕《博古图》,有几案、书籍、炉、灵芝、茶壶、围棋等纹饰,寓“清雅高洁”之意,纹饰上分别施有红、绿、蓝、黑等色。 博古图是清代瓷器中流行纹饰之一,表现形式多样,青花、彩瓷均有。此壶采用浮雕手法可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从工艺风格和款识上看,应是景德镇的民窑产品。 14、乾隆青花描金开光粉彩人物花卉鼻烟壶 高7cm、口径1.2cm、足径1.5cm。壶撇口,短颈,长方形腹,圈足,足内红彩“乾隆年制” 四字篆书款。腹部四面开光,以粉彩为饰,两面开光内分别绘一男子在树下栏杆旁站立和休息,另两面开光内描绘盛开的菊花。开光空隙间衬以青花描金朵花纹。 此壶人物形象生动,装饰手法别开生面。 15、乾隆粉彩暗八仙纹鼻烟壶 通高5cm、口径1.1cm、足径1.6cm。壶扁瓶形,长颈,椭圆形圈足,足内豆绿地黑彩单方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颈、肩、足部分别绘有朵 花、变形莲瓣和如意头纹,每层纹饰间以金彩相隔,腹部主题图案是黄地粉彩暗八仙纹,以传说中的八仙所执法器为象征,有祝颂长寿之意。 暗八仙也是清代瓷器常见纹饰之一。除了粉彩外,青花、五彩、斗彩等也有大量使用,既有主题图案,也有辅助纹饰。此壶颇具时代特征。
##########NextPage########## 乾隆朝鼻烟壶 16、乾隆粉彩勾莲纹鼻烟壶 通高5.2cm、口径1.2cm、足径1.6×1.2cm。壶扁瓶形,直口,短颈,平底微凹,底心金地红彩单方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铜镀金盖 匙。口沿、颈、肩及近底处分别以红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描绘变形如意云头纹、花卉和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是粉地轧道粉彩描绘四朵勾莲花纹。 此壶纹饰繁密,设色精美华丽,具有典型的乾隆风格。 17、乾隆粉彩开光玉兰牡丹图鼻烟壶 通高6.6cm、口径1.1cm、足径1.9×1.3cm。壶呈扁瓶形,直口,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铜镀金盖连匙。壶体两 面为金彩圆形开光,开光内绘粉彩纹饰,一面绘玉兰牡丹图,另一面绘菊花图,纹饰寓意“富贵长寿”。开光周围是蓝地金彩朵花纹。 此壶造型秀丽,花卉描画细腻,笔法娴熟,设色淡雅,为乾隆时期鼻烟壶中的精品。 18、乾隆粉彩开光虞美人图诗句鼻烟壶 通高6.4cm、口径1.6cm、足径2×1.6cm。壶扁瓶形,直口,短颈,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圆盖连象牙勺。两面金 彩如意形开光,一面粉彩绘虞美人花卉图;另一面墨彩隶书乾隆御题诗一首“一曲虞兮怆别神,徘徊犹忆楚江滨。那知爱玉怜香者,不是当年姓项人”。诗后红彩 “乾”、“隆”二方印。壶两侧绿地粉彩朵花纹饰。 此壶彩绘精工,色彩柔和淡雅,图文并茂,妙趣横生。 19、乾隆粉彩开光婴戏图鼻烟壶 通高6.5cm、口径1.5cm、足径2.1×1.5cm。壶扁瓶形,唇口,短颈,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壶体两侧金彩圆形 开光,内以粉彩描绘《婴戏图》,一面绘五童子敲锣打鼓,玩耍嬉戏;另一面绘四童子持戟、抱花瓶、拿风车、捧如意,寓意“吉庆有余”、“富贵平安”、“春风 得意”。开光外绿地上凸雕金彩勾莲花纹。圆盖连象牙匙。 此壶画面中小童天真烂漫的形象惹人喜爱,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无限快乐。 20、乾隆粉彩开光婴戏图兽面衔环耳鼻烟壶 通高6cm、口径1.1cm、足径2.4×1.4cm。壶呈扁瓶形,短颈,溜肩,肩部两侧凸雕兽面衔环耳,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 书款。铜镀金盖连匙。壶体两面金彩圆形开光,内绘婴戏图。一面绘二小童放风筝、捧如意,寓意“春风得意”;另一面绘两童子举伞盖、双手抱瓶,瓶内插谷穗,寓意“岁岁平安”;旁绘山石、树木。颈、足部分别绘回纹及点珠纹。开光外饰蓝地轧道粉彩朵花纹。 婴戏图是清代瓷器中的流行纹饰之一,此壶小童刻画细腻,形象生动传神,画面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 21、乾隆粉彩开光菊花牡丹图鼻烟壶 通高6.2cm、口径1.5cm、底径1.2×0.7cm。壶撇口,短颈,扁圆腹,平底,底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腹部两面金彩开光,内为相同的粉彩描绘菊花、牡丹纹,寓意“富贵长寿”,壶体两侧白地红彩朵花纹。 此壶形体优美,色彩柔和典雅,牡丹花线条纤细,描画细致入微,令人赏心悦目。 22、乾隆粉彩葫芦形鼻烟壶 通高6.3cm、口径1.1cm、底径2.1×1.5cm。壶呈葫芦形,肩部有对称双系,束腰,平底微内凹,底心有黑彩单方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铜镀金盖连匙。通体以金地粉彩绘缠枝葫芦,腰部有凸起的小葫芦3个,此造型及纹饰为“葫芦勾藤”,寓意“子孙万代”。 葫芦瓶是明清两代瓷器中常见器形,而葫芦瓶上画葫芦在乾隆朝最为流行,除粉彩外,也有斗彩、青花。此壶构思新颖别致,上下比例匀称合度,葫芦纹密而不乱,既有天然意境,又富有装饰美。 23、乾隆粉彩勾莲纹花瓣鼻烟壶 通高6.3cm、口径1.1cm、足径1.6×1.3cm。壶呈花瓣形,唇口,短颈,颈下凸起鼓钉一周,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壶体凸起六花瓣形金彩开光,开光内白地轧道粉彩绘勾莲花纹,铜镀金盖连匙。 此壶造型新颖别致,与此件造型、纹饰相同的还有金地粉彩。 24、乾隆粉彩开光西洋人物图鼻烟壶 通高6.4cm、口径1cm、足径1.7×1.3cm。壶呈扁瓶形,直口,溜肩,椭圆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壶体两面金彩长方形 开光,内以白地粉彩绘西洋人物,一面绘男女二人在松树下散步,男子双手抱瓶,女子拄仗架鸟,另一面绘山水楼阁人物纹。开光外为紫地轧道粉彩朵花纹。铜镀金 盖连匙。 此壶纹饰具有浓厚的西洋风格,十分独特。以西洋人物图作装饰,不仅见于乾隆粉彩瓷器,更常见于珐琅彩瓷器。 以上 24件作品无论造型、纹饰、色彩都非常精致美观,具有鲜明的特征,足以反映康、雍、乾三朝鼻烟壶的生产面貌。概括起来,可以看出这三朝鼻烟壶是各具特色:康、雍烟壶典雅古朴,实有生趣,乾隆烟壶侧重华丽鲜艳,造型与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富观赏性,一种烟壶甚至出现数十种颜色,色彩缤纷,华丽多姿,没有 精湛的工艺技术是很难完成的,充分展示了当时瓷匠们高超的烧瓷技巧、绘画功力和艺术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