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书法 书法史 查看内容

书法简史:南北朝书法(四)相关碑帖

2008-5-22 11:57|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621| 评论: 0

摘要: 南北朝——爨宝子碑     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

南北朝——爨宝子碑
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

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NextPage##########

南北朝——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四五八),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它的结体以方整为主,但转折处已使用圆转笔 法,而不象《爨宝子碑》那样如矩形的折角,更具有楷书的特征。我们可以从《爨龙颜碑》笔画的圆润刚强,窥见其运笔实源于篆法,起笔虽有方圆之分,但笔划均 极为厚重。《爨龙颜碑》在手法上俯仰揖让,疏密相间,在结构上姿态奇逸,舒敛自如。康有为评说:“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


##########NextPage##########

郑道昭——郑文公碑

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宣武帝永平所年(公元511年)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书法多用圆笔,变化巧妙;结体宽博,气魄雄 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 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NextPage##########

南北朝——始平公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 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


##########NextPage##########

南北朝——张猛龙碑

此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 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 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此外,较之早期魏碑,我们不难看出魏碑由粗到细的演变过程。


##########NextPage##########

南北朝——石门铭
北魏摩崖碑,王远书。在陕西褒城县。此铭书法飞动疏宕,出自《石门颂》,《西狭颂》等碑。有拓本及石印本。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是当时秦、梁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再度开通关中至四川的褒斜栈道,为纪念而立的。

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十分壮观的嵌在崖上,文末有「王远书」款署。王远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康有为推之为南北朝碑十大书家,善用圆笔,所书此铭极 受书家推祟,康有为以临此铭而擅书名。他曾有“《石门铭》为飞逸浑穆之宗,《郑文公》,《瘗鹤铭》辅之”的说法。


##########NextPage##########

南北朝——瘗鹤铭
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


##########NextPage##########

南北朝——张黑女墓志铭
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上海博物馆。

《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五三一),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藏露皆备,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 绰,含有一定隶意。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NextPage##########

南北朝——泰山金刚经

即《经石峪》,在山东泰安。南北朝时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发现,使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 论。字径由一尺二,三到一尺七,八寸,现存一千零六十七个字,前人评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康有为评为“榜书第一”。字形在楷法中兼含隶意,故有人称 为“隶楷书”。


##########NextPage##########

南北朝——司马显姿墓志铭
司马显姿墓志铭是正光二年(西元五二一年)的作品,和司马昺墓志铭相比是晚了一年。其优美虽不如司马昺,却增加了不少稳健度与爽直感,还有那一股强劲的力感,可以说是培养笔力最适合的字帖。


##########NextPage##########

南北朝——刘怀民墓志铭

刘怀民墓志铭


##########NextPage##########

南北朝——元羽墓志铭
立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最近才刚出土的。元羽为北碑王室,因此墓石字体优美,刻工极精细,如果不是当代大师是做不出来的。其笔画方折峻厉,而亦参用圆笔,直画收笔多做悬针形,苍劲不足张猛龙碑而凝链端整足以并驾,浑脱北朝粗犷之风。


##########NextPage##########

南北朝——元显俊墓志铭

元显俊墓志铭


##########NextPage##########

南北朝——元珍墓志铭

元珍墓志铭


##########NextPage##########

南北朝——高归彦造像记

高归彦造像记


##########NextPage##########

南北朝——西岳华山神庙碑

西岳华山神庙碑


##########NextPage##########

智永——楷书千字文
智永的《楷书千字文》用笔遒劲,结构端庄,笔画的起止提按痕迹十分清晰,富有虚实变化,与晋唐写经非常接近,便于初学。


##########NextPage##########

智永——真草千字文
今天所传的真草千字文、归田赋,还有阁帖所收的草书都是佳作。其中又以真草千字文最佳,且墨迹尚存,弥足珍贵。

当时永禅师见古法渐没,为了复兴书风,遂以右军为范本,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摹成八百本的真草千字文,赠与浙东诸寺,故名享当代,万古长存。其所摹之本有「天下法书第一」之誉。

流传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真迹入石而 成,又称为「陜西本」,原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据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感觉和墨迹相比就差一些了。其书锋藏意古,且法度严谨,一笔不 茍,又略参行草,蕴含逸气,温润秀劲兼而有之。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真是得右军之精传,怪不得能受人称颂“智永得右军之肉”,于此可得印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5-10-14 10: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