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书法 书法史 查看内容

书法简史:宋代书法(四)相关碑帖

2008-5-23 12:38|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2404| 评论: 0

摘要: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 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 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州寒食诗帖.jpg (22537 bytes)


##########NextPage##########

苏轼——《罗池庙碑》

行楷。罗池庙,原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内立有韩愈撰写,沈传师书写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此碑据苏轼所书原碑文末篇的“ 迎享送神诗”真迹上石,刻于宋嘉定十年(1217)。楷书十行,字大四寸。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

罗池庙碑.jpg (27346 bytes)


##########NextPage##########

苏轼——《赤壁赋》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明董其昌对它 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 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这正是由 于他的文学修养深厚,书法传统功底坚实。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被称为 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

赤壁赋.jpg (16750 bytes)


##########NextPage##########

苏轼——《丰乐亭记碑》

楷书。《丰乐亭记碑》欧阳修撰文,原石刻于北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已佚。明嘉靖年间重刻。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 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 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

丰乐亭记碑1.jpg (7990 bytes)


##########NextPage##########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草书,纸本。黄庭坚的草书在“宋四家”当中应该说是水平最高。他“学 草书三十余年”,从张旭、怀素处窥到了笔法的堂奥。后人评价他的草书 高于他的行楷书。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

花气熏人帖.jpg (12776 bytes)


##########NextPage##########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点。《 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 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 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跋文》 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 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 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 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州寒食诗卷跋.jpg (25614 bytes)


##########NextPage##########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草书墨迹。洋洋洒洒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 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 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 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 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 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李白忆旧游诗卷.jpg (8362 bytes)


##########NextPage##########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米芾作。是米芾三十八 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 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 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NextPage##########

米芾——《紫金砚帖》

紫金砚帖.jpg (7446 bytes)

紫金砚帖,米芾作。行书。此帖书法飘逸灵动,看似漫不经意,而更得浑然天成之神韵,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趣。这是米芾书法功力至深的成果。


##########NextPage##########

米芾——《论书帖》

论书帖.jpg (32301 bytes)

论书帖,米芾草书墨迹。米芾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这与他的为人学识有重要的联系。此幅草书,基本上是取法晋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从这幅草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NextPage##########

米芾——《多景楼诗册》

多景楼诗册.jpg (12352 bytes)

多景楼诗册,米芾书。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见此册,可以使人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NextPage##########

米芾——《珊瑚帖》

珊瑚帖.jpg (21690 bytes)

珊瑚帖,米芾作。行书。为其晚年所书。据帖后施光远跋,此帖为米书中铭心绝品。


##########NextPage##########

米芾——《研山铭帖》

研山铭帖1.jpg (8295 bytes)

研山铭帖2.jpg (7563 bytes)

研山铭帖,米芾作。纸本,行书,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下笔倜傥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成法的制约,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


##########NextPage##########

米芾——《向太后挽词》

向太后挽词.jpg (7050 bytes)

向太后挽词,米芾小字行楷。纸本。是其五十一岁时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之)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


##########NextPage##########

米芾——《寒光帖》

寒光帖1.jpg (8433 bytes)

寒光帖2.jpg (8551 bytes)

寒光帖,米芾作。淡黄纸本。行草书。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法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而不怪,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NextPage##########

米芾——《三帖卷》

三帖卷

三帖卷,米芾作。《三帖卷》 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均纸本,行书。《三帖》合装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 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NextPage##########

蔡襄——《楷书尺牍》

楷书尺牍.jpg (29866 bytes)

楷书尺牍,蔡襄作。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只是结体略扁。


##########NextPage##########

蔡襄——《郊燔帖》

郊燔帖.jpg (11511 bytes)

郊燔帖,蔡襄作。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NextPage##########

蔡襄——《蒙惠帖》

蒙惠帖.jpg (7114 bytes)

蒙惠帖,蔡襄作。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NextPage##########

蔡襄——《陶生帖》

陶生帖.jpg (13864 bytes)

陶生帖,蔡襄书。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NextPage##########

赵佶——《草书千字文》


##########NextPage##########

张即之——《汪氏保本庵记》




##########NextPage##########

张即之——《大字杜甫诗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5-10-14 10: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