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汲黯传 赵孟頫作。小楷。他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 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NextPage########## 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 羲之,书风清新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 《洛神赋》局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本) 《洛神赋》纸本 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又有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 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洛神赋》卷 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戍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 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是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 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 之入于烟雾中也。” ##########NextPage########## 赵孟頫——福神观记 赵孟頫作。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頫在元 延佑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 畅圆润,与《胆巴碑》,《仇公墓碑铭》相类。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 ##########NextPage##########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 赵孟頫作。行书。纸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 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 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已流入日本。 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 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 ##########NextPage##########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 ##########NextPage########## 赵孟頫——《归去来辞卷》 ##########NextPage########## 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 ##########NextPage########## 鲜于枢——《苏轼海棠诗卷》 ##########NextPage########## 邓文原——《临急就章卷》 ##########NextPage########## 康里巎巎——《述笔法卷》 《述笔法卷》 ##########NextPage##########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 《真镜庵募缘疏卷》 ##########NextPage########## 倪瓒——淡室诗 淡室诗 ##########NextPage########## 张雨——题画诗 题画诗 ##########NextPage########## 吴镇——草书心经卷 草书心经卷(局部) ##########NextPage########## 耶律楚材——自书诗翰 自书诗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