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61|回复: 8

古代文物欣赏一组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发表于 2006-11-27 13: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帝的御带——盘龙纹玉带(五代)
  品级标志
  玉带是唐代以后新创的玉器品种, 为缀于织物或皮革腰带上的饰物。玉带主要由和铊尾两部分组成,在带身的饰片称作“带”,带末端的圆首榘形玉片称为“铊尾”。这些玉带板背面四角有穿孔,可以缀附在衣带上。

  佩系玉带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带板的质地、纹饰、块数不同,来表示品级的高低。

  御带龙纹
  此件玉带是目前所仅见的唐、五代时期完整的成套玉带,亦是前蜀帝王建的随身御带,可谓无价之宝。它由七块方形带板与一块圭形铊尾板组成,及铊尾皆扁体,玉质洁白温润,每块板上均碾琢龙纹图案,具有浮雕效果。龙头回望,双目圆睁,炯炯有神,龙身卷曲,在云中盘旋,四肢健硕,龙爪刚劲有力。龙的神态生动,为研究中国龙纹的演变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圣德不焚
  铊尾背面有阴刻楷书118字,记载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前蜀帝后宫失火,玉料亦在其中,经烈焰烧后依然“温润洁白异常”,王建深为赞叹,命玉工制成“大带”,并记述“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来表达自己对此带的珍爱。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百合 于 2006-11-27 13:09 编辑 ]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之竹——竹筒形螭虎纹玉杯(明代)


   东方美的象征  
     竹是东方美的象征。对竹的观赏和品味并使之成为一门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传世的竹筒形玉杯有多件,而这件是公认的代表之作。

  
        慧眼神奇   
       玉杯系选用上等青玉琢制,玉材局部有隐隐约约的褐斑,这本是瑕疵,但其在器外壁自然舒展的延伸,犹如有意剔留的竹青,匠师慧眼独识,化瑕斑为神奇,弄拙成巧,使之变得更加珍贵。

    竹节生机  
    玉杯为扁圆的三节竹筒形,竹节中间掏膛为杯,体向一侧微微弧弯,线条流畅,富有美感,杯底一节作闭口状,并琢有竹根部的圆圈纹,极有情趣。竹节间的圆圈凸弦纹和生机蓬勃和竹枝和竹叶,更是一着神笔,将整个玉杯刻活

  螭虎梅花
  竹叶下一只顽皮的螭虎(似龙如虎)正沿着杯壁向上匍爬,从它上探的头颅,胀紧的四肢骨肉和倾力卷曲的尾巴来看,似乎已使尽全身气力,表现出一副想趁主人离开之时,偷品杯中佳茗的憨态。杯把的处理,匠师也费了一番心机,被毛竹紧紧掩住的梅花,好像经不起春天的诱惑,破竹而出,紧紧依附在竹筒上,与竹筒珠联璧合,融为一体。

  高贵纯洁的化身
  竹与中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人之所以爱竹,爱竹形艺术,是因为人们把竹子一尘不染,不畏严寒,高雅素洁的品性作为自己品行的准则,在竹子身上寄托着文人们清高的生活情趣。所以,竹被列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成为文人生活的影子,赋诗作画的题材。

  晋代王献之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心声;明代于谦作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坚贞不拨的性格明志;清代郑板挢更是到了“无竹不入居”和作画“胸中成竹”的地步。   从这件竹筒形玉杯中,我们确能感受到中国人爱竹的情怀。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百合 于 2006-11-27 13:0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圣物《伯远帖》
  
  王珣是书圣王羲之的侄子。即是书圣家人,

自然书法有无限功力。王羲之生活的晋代,结合那时代玄妙风尚,继承汉魏书体,书法上有不少新意。而王羲之,王献之一门为晋代书法最为着名的家族,其书体奇锋异笔,真有无限不可道之美。可惜其墨宝真本,一一散失,不能直面真容令人遗憾。而这件《伯远帖》颇得二王的笔法之妙,借此我们大可以一见书圣妙笔的面貌。


  此帖是一幅王珣的私信,内容当然对书家来说无可无不可,看看有若神助的书法,挥洒、流畅放纵、肆意,写什么都美,一字一字,皆有风格,皆有光彩。只凭一只毛笔,就能够在轻薄的不觉白纸上,创造出一个书家眼中的光明仙界,令人赞叹。我有点心虚,还有点笨嘴拙舌。    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着录于《宣和书谱》,明、清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书画记》、《平生状观》、《墨缘汇观》有着录。乾隆年间入内府,乾隆皇帝弘历视其为无上之宝,将此帖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专设三希堂,以尽赏玩珍宝之美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阔的胸襟——刻花玉杯(唐代)
  
  大唐气象
  自魏晋以降,随着佛教西来,西域文化艺术大量传入中国,特别是盛唐时期,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富庶,国运隆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都城长安也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唐代艺师大胆吸收外来艺术精华,并融为己用,从而使唐代的工艺制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亚花草
  这件玉杯质地呈白色半透明状,用珍贵的和田白玉雕成。杯口作八棱花瓣状,杯腹外满饰阴线浮雕卷草云纹,底有椭圆形圈足。八瓣花状造型和卷草纹饰原为典型的中亚题材,这时已被唐代工匠加以吸收改造后广泛地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

  浮雕绝技
  玉杯雕工精巧,杯壁虽作八折处理,仍然很薄,花瓣棱线折角分明,曲线流畅,腹上以入刀较宽的斜阴线刻画的卷草纹,产生了浅浮雕般的效果。这种似凸实凹的表现手法,改变了以往的玉雕技法,为其后中国玉器浮雕、立雕花草的技法,涤讪了技术基础。

    唐杯绝品
  历年来出土的唐代玉器,以妇女的装饰品和象征官阶的玉带饰为多见。而像玉杯这样的生活器皿迄今只发现一件。并且造型、纹饰又如此秀丽华美。实属绝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巧之道——双层九子漆奁(西汉)
  
  娇小的一点不起眼, 虽然外观有点皱巴,却还是精巧耐用的闺中之宝。典型的汉代装饰气质,整个的是一幅天界图,到处飘着天间的云朵,汉代人在这幅图中,已无法分清天界和凡间,它们已经相近相融,彼此不分了。中间的这道红色彩条,艳艳丽丽,给了器物一股十足的女性的情调。一个外观看祗是一个完整的漆盒,尔内里的小小的空间中,另放置了九个精巧小盒,长短各异,能是妇人之用,装些象牙梳子、夹套、小刷子、粉扑、香粉、胭脂,打扮装饰的小家什。

  由三个单独的漆盒组成的漆奁,底层盒是用高档木料雕琢而成,隔层套盒,盒盖采用麻布和丝织品涂漆的夹工艺,使漆盒的下层稳当,尔上层却轻巧,体现制作的精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人仙酒——神兽纹玉樽(东汉)

  长生乞盼
 东汉开始,道教盛行,人们崇尚神仙道术,祈求长生不老,一些玉器也以此为背景创作而成。   瑞兽流云

  此樽玉质受沁呈粉白色。直筒形,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设一对铺首衔环作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龙、仙人乘云等纹饰。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相对争斗为题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撑。器表纹样繁密,神人情态怡然,瑞兽的形态变化多端,或引颈昂首,或怒目对峙,翻转起伏,其间以流云作衬托,气势生动.以酒通天

  樽是盛酒器具,酒是通天之物,畅饮之后暂忘世事,不顾荣辱,确也是仙人的境界,以樽壁上神仙羽人的导引,唤出美酒,与知已同饮千杯,同醉今朝,也算是一种解脱吧。该器制作纯熟浑厚,毫无磨砺刻琢之痕,精致尊贵,是东汉玉雕工艺的代表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琢玉之义——“桐荫仕女”玉雕(清代)   
  俏色佳品 俏色玉是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为精湛,
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成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相荫仕女”玉雕,更是俏色玉中的佼佼者。 江南园林 这件俏玉雕所反映的是美丽的江南庭院景致:上面是数轮圆筒瓦,微微下垂,庭院西侧垒筑瘦、漏、露、皱的太湖石,垒石周围树蕉丛生,繁密茂盛,一幅迷人的江南园林的安谧景象。 生活气息 院外着袍的妙龄少女,手持灵芝,轻盈地向徐开的院门走去。门内的长衣少女,双手捧盒,向门外走来。这一切都通过细细的门缝,互为呼应,情景交融,把两个少女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生动传神,画面充满浑厚的生活气息。 鬼斧神工 但是,谁能想到,这件乾隆皇帝珍爱的宝物,竟由一块废料琢成。原来,它是一位在清廷供职的琢玉高手,利用一块琢玉碗时剩下的弃料雕成,这原是一块黄白色的整材已雕成玉碗的和田玉,余弃的废料既有裂痕(后经匠师巧妙处理成门缝),又有桔黄色的玉皮子(匠师把它琢成梧桐、蕉叶与覆瓦、垒石),经匠师化拙为巧的鬼斧神工处理,终成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品。 义重卞和 这件作品雕成后,深得乾隆皇帝赏识,特制“御题诗”和“御识文”命人阴刻于器底。“御识文”叙述了玉材及雕琢情况。"御题诗"是乾隆赞美这件稀世玉雕的,“义重无弃物,蠃他泣楚廷”,意即玉工之“义”,比之卞和在楚国宫廷上不怕断足致残,多次器献玉璞之举还“重”,将爱玉的情感推向极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漆木的生灵——彩绘透雕座屏(战国)
  
  猜猜漆器上会有多少只动物?使多大力兴许你也猜不到,大大小小,足足有五十一只。用心数一数,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两只,鹿、凤、雀各四只,太复杂了,一口气都不够数清它们的。两只凤鸟为中心,四周铺陈了,大口吞蛇的鸟,费力撑持座屏的蛇,正欲飞驰的鹿,还有鸟,七曲八拐,张口展翅,理不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

  线条曲美,雕工细致,描划生动,这样小小的长条木框中,繁繁覆覆,作出这番美丽的花样,真够绝的。剔出一幅如此繁复美丽的画意来,已足够费力,还要勾勒彩绘,调配色调,再用精细的笔法来点染,经这么一番精心整治,这幅图画被勾划得绝对精美,别小瞧了它,这是幅复杂的立体的雕作。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件复杂神奇的座屏,是由木框架和单个的立体的动物雕作,只靠衔接的卯榫联结成一体,这番造设中见到的祗有精妙的手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大禹治水”玉山(清代)
  玉之巨器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禹王精神
  它描述的是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根据清内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图》画轴临仿而成。夏禹是久传民间的圣王,大禹治水是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的伟大功绩,他那不畏艰难,改造山河的博大胸怀,一直是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巨大精神力量。

  功德万古
  “玉禹山”是在乾隆帝亲自筹划下雕琢而成的,乾隆为显示自己法先王的圣绩,将大禹治水这一不朽题材雕刻在价值连城的巨玉上,以博千古之名。正如他题诗所云:“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凿山导水
  “玉禹山”置于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重5350千克。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玉禹山”卓立如峰,峭壁峥嵘,瀑布急涌,古木参天,聚集着凿山导水的劳动大军,玉师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巧妙地结合材料的原有形状,灵活安排山水人物,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彷佛在开山爆破,使这件描写现实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伟大壮举
  “玉禹山”工程浩大,费时费工。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三年多,在宫内先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置,画了四张图样,随后又制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随即发送扬州,因担心扬州天热,恐日久蜡样熔化,又照蜡样再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六年时间琢成,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功夫,颇费周折,才大功告成。

  “玉禹山”的雕成,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他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总结。

  “玉禹山”永远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和国之瑰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8 1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