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之禅境佛心(六)——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时间:2016-10-20 15:20:42 来源:网络 点击:0

作品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邀请观众实践一场视觉与心理的极限体验,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黑色至上、红色至上、白色至上。马列维奇的作品亦被称作“单色画”或者“零绘画”。在俄国革命的背景下,马列维奇的艺术实践不合时宜。他曾被弗拉·基米尔和亚历山大·罗钦科强烈批判,他们认为此种用艺术作为生化精神的探索行为,是重返资产阶级姿态的、反动的。无论如何,马列维奇于艺术史开辟了新领域。单色画的谜语继续向艺术界发问。

其三个时期的艺术形式中“黑色方块”是最为纯粹的至上主义代表作品,带给了马列维奇事业的顶峰。此后他停止了艺术的实践,直到1930年又再一次拿起画笔。至上主义彻底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那些平面的几何形,不具有丝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马列维奇

47028295t9328a60924f2&690.jpg

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自由的几何图形,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或者离心的错觉。马列维奇绘画中的表现性特质,也是蒙德里安那种冰冷的、中性的抽象画所不具有的。对马列维奇来说,一个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性个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现性特点的要素统统要排除在绘画之外,构图的全部重点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统。

376217_1345997754m7w5-2.jpg

《雪后的小村之晨》(1912年)

马列维奇的绘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11-1913年期间的“立体民族风情”与1913-1920年的至上主义风格时期。在第一个阶段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1912年)、《割草人》(1911~1913年)最具有代表性。

早期对“立体民族风情”的探索,使马列维奇对几何形产生了更大的兴趣,随后的俄国政治矛盾加深,在俄国前卫派艺术家当中出现更多红色思想主题的作品。马列维奇此时也开始了大胆尝试。至上时期他彻底抛弃了绘画中所有的具象形式,至上风格得以真正开启。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