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之禅境佛心(六)——至上主义大师马列维奇

时间:2016-10-20 15:20:42 来源:网络 点击:0

探析至上主义

我们将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风格特征规为两类:

一、以方块为主的艺术表现手法。

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在近几十年来是许多抽象绘画的基本要素,但是马列维奇对其的探索是别具匠心独一无二的。

二、以抽象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在情感。至上主义的抽象表现与另两位同时期的抽象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有所不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的“热抽象”注重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我表现;而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的“冷抽象”则注重用理智求得艺术中的平衡感,忽略内在情感表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风格是集康定斯基的内在情感和蒙德里安的外在理性于一身,创造出以外在的理性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感性特殊艺术形式。

20151116052151464.jpg

黑色至上主义

1913年,马列维奇画出了著名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这是至上主义的第一件作品,标志着至上主义的诞生。马列维奇在一张白纸上用直尺画上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将之均匀涂黑。这一极其简约的几何抽象画,1915年对马列维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在彼得格勒的《0、10画展》展出,引起极大轰动。当时的评论家纷纷感叹:“我们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黑方块以外一无所有!”马列维奇将它挂在展厅墙壁相交的一角,遵循旧式俄罗斯家庭挂圣像的方法,这表达了马列维奇对传统挑战到底的决心。马列维奇将此作品并非看作简单的空洞的方形,正式它科学的经过考量与沉淀的空无一物,恰是它充实之处,其对于艺术史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0005.jpg

“0,10”画展上的《白底上的黑方块》1915年

马列维奇认为,人们长期习惯于观看具体的自然物象,并未理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在他看来,“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等人的绘画,对于批评家和公众来说已变得只不过是无数’物体’的团块,这个团块掩盖了这些画的真正价值,即产生它们的感情。“倘若能够抽走这些大师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亦即它们真正的艺术价值所在——把它藏起来,那么公众、批评家和艺术学者连想都不会去想它。”(马列维奇着,邹春梅译:《至上主义》,《世界美术》1990年第1期,第7页。)这幅作品是马列维奇表达非客观感情的第一种形式。方块代表情感,白底代表超越此情感的空间。在马列维奇的作品里艺术得以永生,并被赋予了革命性意义。

此后,马列维奇进一步发展出至上主义绘画的一整套语言体系。他用圆形、方形、三角形、十字交叉作为基本元素加之运用简单明快的颜色而创作出许多新作。1918年,经过一个复杂过渡时期后,他的创作回归简化,达到至简的巅峰。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

对于马列维奇艺术的基本思想,他有过这样的表述:“对于至上主义者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情。”也就是说至上主义是建立在感性情感之上的极致理性,拒绝具象表达,马列维奇将反传统进行到底,将早期立体民族风情中的民族意象风格抽离,只依靠几何形状进行创作,正方形的黑色方块被作为整幅作品的视觉中心点,大面积地置于白色背景的正中心,这也成就了马列维奇的艺术作品从立体几何到平面几何的蜕变,特别是从不规则几何形到规则方形的演进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