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被誉为“油画天才”的刘小东与赵半狄

时间:2017-08-16 15:00:39 来源:网络 点击:0

1990年5月,旅居在美国的陈丹青无意间在纽约的一家中国书店里看到第二期《美术》杂志扉页上的一幅油画。画中,一男一女两个打扮时髦的年轻人站在红砖房前,远处是田野。阳光下的青年凝眉垂目,女孩的半边脸在阴影里。该画是1989年刘小东带女朋友喻红回老家金城时画的自画像——《田园牧歌》。当时,陈丹青根本不知道刘小东是谁,但他心里猛然一动:中国可能出了一个天才。

《田园牧歌》。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园牧歌》。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快进回27后的2017年8月4日。当天下午,以“熊猫人”被大众熟知的赵半狄,带着他迄今最大规模的个展——“赵半狄的中国Party”,登陆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据某艺术专业媒体现场发出的报道,每位来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观展的观众说得最多的是——30年前那个“油画天才”赵半狄,又回来了。

“赵半狄的中国Party”展览现场。图片来源hi艺术
“赵半狄的中国Party”展览现场。图片来源hi艺术

不一样的视角 “现实的生猛”vs“古典的典雅”

出生于1963年的刘小东与1966年的赵半狄,由于技法和艺术形式的出众,都被公认过为“在世的天才”;而两人,虽然不同龄,但都是同年进入及毕业于央美的油画系。前者加入了,由詹建俊、朱乃正带领的 “油画第三工作室”;而后者进入的是中国“新古典主义”写实油画的“宗师“靳尚谊所带领的“油画第一工作室”。

1988年,两人毕业。刘小东留校担任老师,一直至今;而赵半狄则被分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结果实习不到一年就撤出了,因为他根本不想当老师。1989年后,赵半狄开始了自由职业者的生涯,画画、办展览,参加欧美国家的展览。

刘小东《违章》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以6620万港元成交,目前为艺术家最高成交价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违章》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以6620万港元成交,目前为艺术家最高成交价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蝴蝶》在2012匡时春拍中以2760万元成交,目前为艺术家最高拍卖价位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蝴蝶》在2012匡时春拍中以2760万元成交,目前为艺术家最高拍卖价位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作室的不同也影响了两人以后的艺术道路。

央美的“油画第三工作室”的教学纲领,强调以艺术表现带动平面造型规律的研究,把色彩、素描、创作课串在一个整体艺术要求下进行学习。要求学生面向古今中外的艺术发展历史,向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向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学习,广泛采纳并吸取所有有益的经验与营养。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人民、对生活充满表现的愿望与热情。

青年时期的刘小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年时期的刘小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以写实、现实主义而闻名。写生式的创作方法,赋予他的近期艺术一层更加确凿的社会学的气氛与形式感。三峡、和田、金城、鄂尔多斯……这些地理位置的选择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研究意义。“我去的好多地方和少数民族有关,主体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关系、政治策略、国家发展,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刘小东)但他拒绝就背后的动机深入谈下去,这也是他一贯的立场,“什么事都说清楚了就没有意思了”。对艺术家个人而言,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要么有意思,要么没有。如今我们回看刘小东所创作的方式,以及他不断前往世界各地,不断“走出去”的缘由,或许脱离不开“第三工作室”所要求学生广泛吸收各民族、各地域文化的教学。

刘小东近十几年所写生过的场所。图片来源于余晓丹
刘小东近十几年所写生过的场所。图片来源于余晓丹

在刘小东与赵半狄初出茅庐的90年代前后的时期,正是国内新生代绘画蔓延的阶段。1989年到1995年期间是一种弥漫着九十年代初的政治无望和情感无聊的不确定时期。而此时诞生的新生代绘画反映了一种晚期社会主义或者政治社会末期的情感特征,即抵抗的情感仍然具有明确的人格化的指涉对象,但不再陷于一种强烈的集体被害妄想和天谴意识,而是表现为一种后知识分子式的无望的末世感。

1993年前后,刘小东画了一批更像是从社会现实中出走的“现实主义”作品,比如两个戴墨镜青年躺在海滩上(《海边》,1993年),一个有点中年发福迹象的男人穿着泳裤无精打采的站在户外(《白胖子》,1995年),一群穿着朴素秋装的闲散的青年文人站在北方的屋顶(《青春故事》,1993年),刘小东的画面总是有一种懒洋洋的北方的阳光洒在显得有些落落寡欢的青年文人身上,人物基本上只是“在现实中”,但似乎不是太明确何去何从了。他的人物缺乏一种关于过去和未来的心理意识,画面透露出一种有些肃杀和压抑气息的漫长的人生静止。

刘小东《白胖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白胖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的“现实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在写实主义表象下的精神出走。作品《违章》(1996年)描绘的是一群坐在违章卡车上向后张望的民工,但事实上这是一幅具有知识分子色彩的想象性绘画。画面人物几乎全裸,似乎茫然的向苍白的远方出走,具有一种九十年代前期青年文人日益边缘化的感伤气息,就象是那一时期精神上的“出埃及记”。

刘小东《青春故事》(局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青春故事》(局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赵半狄所在的“油画第一工作室”,以细致写实风格著称。教学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感受、组织画面并善于运用多种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在创作上主张积极深入生活,真诚、质朴、深刻地体现生活的审美价值为目的。

赵半狄。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对于刘小东“现实”中的生猛,赵半狄的作品更为含蓄和典雅忧愁。在赵半狄的油画作品中,人事如同被刻意安排在一个安置在某种特有的环境中,画中人和物走不出,也逃离不掉他所设计的空间。

赵半狄《鹦鹉和扇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鹦鹉和扇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大部分的油画作品,也诞生于“新生代”时期。而对于他来说,他的新生代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边缘的神性”,或者一种边缘的知识分子意识和政治情感,而不是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在1992年前后的画面美学弥漫着一种古典维美尔式的世俗神性色彩,维美尔的关于十七世纪荷兰小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事实上具有一种圣像画气氛。懒洋洋的没有时间感的室内昏睡(《蝴蝶》,1991年)或者刁着烟的青年坐在床上伸展肢体(《小张》,1992年)是赵半狄的典型画面,除了人物的自足的安于闲散的道德状态外,光线也具有那种微弱的弥散的神性气息。

赵半狄《小张》。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小张》。图片来源于网络

贵人相助

在纽约看到刘小东作品的当天晚上,陈丹青迫不及待地给刘小东写了一封信。不知道地址,他就写中央美院。“我只是急着想告诉你,就这样画下去,已经非常好,再画得更好。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陈丹青给刘小东信件)

通俗些讲,陈丹青毫无疑问是刘小东的“贵人”;文气些说,是一名伯乐。据说当初陈丹青就是被刘小东画里的那种焦虑、躁动的青春给打动了,在他看来刘小东的画作表现出了他那一代人的整体精神状态与现实处境。陈丹青自认在绘画里只做到了结束“文革”,但刘小东却用写实的笔触去描述当下,刘小东做了他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

1993年,刘小东与陈丹青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3年,刘小东与陈丹青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从第一眼看到刘小东的画作以后,在这长达30年的时间中,陈丹青无分公开与私密,无分地点和时间,只要一谈到国内的当代艺术,无不推崇刘小东。“世界范围内活着的写实画家,比不过刘小东。一群人站面前,你生生给我画幅有趣的画来,没人比得过他,他他比弗洛伊德还要好。外面好画当然多,但不是写生,不是人物。他是写实领域的毕加索,无所不能、手到擒来。“(陈丹青)

甚至有人问他为什么现在很少画画,陈丹青答言:“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画,在刘小东面前,我望尘莫及。”

而对于赵半狄,贵人大概有两个阶段;一个为油画时期的肯定;一个为行为期间的资助。

荷兰人戴汉志,这是当人们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家走进西方艺术系统的历史中,永远无法略过的一个名字便是——荷兰人戴汉志。对于这位故去的朋友,赵半狄在解释某采访时唏嘘道:“他其实是我的老师。我以前一直认为我的作品是古典的,是他告诉我,我的艺术很先锋,因为没有像老一辈艺术家那样注重宏大叙事,画的往往是身边的人,是很微小的主题。可惜在中国艺术市场起来之前,他去世了,并没能亲眼目睹这一切。”在汉斯的多方运筹下,1993年,27岁的赵半狄等人纷纷踏上德国之旅,他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不仅是首次亮相海外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还有人生轨迹的颠覆。

早年戴汉志和艾未未在草场地艺术文件仓库。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年戴汉志和艾未未在草场地艺术文件仓库。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赵半狄放下画笔,开始进入有所争议的行为之路时,他遇到了至今最大的贵人,前瑞士驻华大使、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大家乌利·希克的大力护航。2005年,赵半狄在瑞士做的‘一个人的奥运会’由希克全力赞助。他把瑞士首都打造成了北京的感觉,市长变成了北京市长,并且动用了瑞士国家体育场做了一场开幕式。希克不仅给予了金钱上的资助,还动用其它关系(社会关系、媒体等)帮他完成了那次的作品。

而2010年开始,希克进入到了赵半狄“熊猫生涯” 艺术实践活动中的最后4年,他不断的介入和推动这个项目的思想讨论,身体力行的参与许多创作和实施的细节,成为这个项目另一种意义上的创作者。也正是这个原由,在2015年赵半狄以一幅绘画作品《中国湖c》作为礼物,给予希克,以表多年的谢意。

赵半狄与乌利·希克在2015年在《中国湖c》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与乌利·希克在2015年在《中国湖c》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停画与不愿画

自2004年起,刘小东走出画室,开始不借助任何摄影图片或复制手段进行写生创作,至今已前往全球数十之地,而他每年还在拿着画笔,扛起画架,不断前行。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画画和生命过程一样是个“熬”字,不用着急、慢慢来,不停地画,一切都会自然出来。“我凭借年轻取其直觉和胆量,求其真切,但这种真切可能只对我个人而言是真真切切。因为我画的人和物就在我面前,如我所看到的。”(刘小东)

刘小东三峡写生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三峡写生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和田写生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小东和田写生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艺术如日中天的90年代中期,赵半狄毅然放弃了绘画,开始了一系列的艺术实践行为。而如今,对于赵半狄来说,画画已成为过去。目前人生规划不再是个画家了,因为大学时画家那个梦想已经完成了。“我觉得应该更有亲和力,做艺术应该更简单一点,也试着让自己的性格变一变,开放起来,行动起来,不要跟画布做斗争,最好跟社会融入,出于这样的想法我才放弃了绘画。即使最近重拾画笔,但情况与以前已经不同,我不会再成为一个画家,偶尔为之可以,不会每天在画布前,我没有重新成为画家的愿望”。(赵半狄)

赵半狄艺术实践作品《戒烟》。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半狄艺术实践作品《戒烟》。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