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多样化艺术形式的“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个

时间:2017-09-04 15:36:20 来源:网络 点击:0

2017年9月1日,“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个展,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孙啟栋策展。展览依据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特有的螺旋式空间结构,融合艺术家的“编舞”、“雾”、“趋势”、“此地入耳”、“示踪器”、“丛”6件大型作品,通过运用声音、雕塑、影像、装置等多样的艺术形式,进一步讨论“人类如何与人工的自然共存”与“构建一个生态,想象人类之后的世界”两个议题,包含了对人和自然的控制系统、对共生的反思。


1961年生于尼斯的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现生活和工作于赛特。早年受教于法国尼斯国立音乐学院,1980年代起,他为演员兼戏剧导演帕斯卡尔·兰伯特的Side One Posthume Théâtre公司担任作曲,该工作维持了十年。1994年起,布谢-穆日诺尝试声音装置的创作,并于2010年获得马塞尔杜尚奖提名,2015年代表法国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2015年,展览“汛潮”(Acquaalta)将巴黎东京宫改造成为湖泊,为其赢得国际赞誉。


塞莱斯特擅于结合特定场域的优势,把自然和科技、可控和不可测、静止的建筑和流动的偶然事件等构建成一个生态系统。而美术馆先天的物理性空间,恰恰给予了塞莱斯特最好的施展舞台。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和策展人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巨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鹅卵石、雾、黄沙、野草、水流、飞翔的鸟儿……而电吉他、电贝司、扩音器、气球、瓷器,这些见证人类曾经存在于地球的痕迹物品则散落其间,以“未来化石”的面貌出现在这个“人类纪”之后的生态系统之中。

示踪器

展览的起点处位于美术馆室外的扶梯之上,这也是作品“编舞”首次在室外展出。数百枚鹅卵石被看似随机的摆放在狭长的电梯之上,仿佛干涸的古老河床。沿着河床徐徐缓行,直达被雾气充满的美术馆四楼展厅。作品“雾”中的参观者被时隐时现的嗡嗡声所引导前行,与图像流片段一般的影像不断相遇,仿佛身处梦境之中。摆脱了云雾中幻影的纠缠,又遭遇悬浮飘荡的巨大白色气球。这个名为“示踪器”的作品中,填充氦气并捆绑着无线麦克风和针孔摄像机的气象气球借由电扇的风力,在纯白空间内漂浮游移,麦克风所记录的环境声音由现场的音箱实时播放,位置和气流的变化产生的不易察觉的随机声音定义了空间本身。


编舞

随之而来的,是168只斑胸草雀为主角的“此地入耳”,生态系统和演奏现场二者在这里混淆。鸟儿随意的飞翔停靠,都引发乐器的发声,这些在声音和空间之间不经意的精妙配合,为观众绘制了一个细腻的,稍纵即逝的,超然于世的梦,同时也冷酷地提醒着每一位参观者艺术家是如何想象人类之后的世界。

此地入耳


此地入耳

离开鸟儿的领地,影像作品“丛”中的白色瓷碗以一种更加抽象的姿态缓慢的移动,在这虚拟的静谧空间我们仿佛听到了风铃碰撞的乐曲。登上栈道,呈现的是艺术家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度身定制的新版作品“趋势”,眼前是大小不一的白色瓷碗漂浮在蔚蓝色的水池当中——这也是“风铃乐曲”的来源。水波载着210只瓷碗移动,不同的碗相遇,碰撞,分离,声音在整个核心筒大厅和参观者的耳边回响。

趋势

趋势

作为国际知名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擅长使用易于操作的可控物去创作出一种刻意安排的随机性,并通过挖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点、场景或物体的音乐潜力,来实现 “活”的声音形式。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和策展人结合美术馆的建筑和环境特点精心编排,让展览成为一出光线、雾气、岩石、黄沙、流水、飞鸟的戏剧,并以多种方式呈现了声音的活力。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

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发言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柯瑞宇

谈及本次展览,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表示:“布谢-穆日诺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和思考未来世界的图景,同时也强调了对作品和参观者而言,有效的控制和编排对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何等重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