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07|回复: 8

《清明上河图》画卷鉴赏

[复制链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发表于 2006-10-7 12: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绘: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北宋风俗画卷,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

    《清明上河图》画卷自问世以来,历经千年。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清明上河图》也是赝品、仿制品、摹本最多的绘画作品,有100多个版本,真伪难辩。一部分是有意造假,鱼目混珠。一部分是临摹学习,还有一部分是仿照《清明上河图》的风格再创作。

    目前常见的主要有三个版本。

    一是天津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版本。即通常所说的石渠宝笈三编本,这是我们目前认为的张择端真本。不足之处是出版印刷时,不带题跋。

    二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版本,这个版本印刷品题跋比较完整。

    三是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宮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也存于台湾。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清明上河图》乾隆年间仿制版缩略画卷(点击欣赏清晰影印图):
仿制版

[ 本帖最后由 细雨如丝 于 2006-10-7 12:5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博物院藏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补全卷/张择端 罗东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择端自幼好学,少年游学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朝供翰林图画院,宣和年间翰林待诏,善画市桥径郭,舟船车桥。《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 24.8 厘米,横 528.7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卷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当日繁盛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刻划细致形象,是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情况的历史艺术名作。
  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 500 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汴京郊野的春光
  疏林薄雾中,掩映着低矮的草舍瓦屋、小桥流水、老树、扁舟,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不愧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尽劫难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尘埃历尽——中国珍贵文物蒙难纪实》一书(山东画报出版社),记述了《清明上河图》历尽劫难的遭遇。以下是摘自该书的部分内容。

    奸臣严嵩夺画酿冤案

    严嵩是明代大奸臣之一。他与其子严世蕃依仗权势,巧取豪夺了大批书画古玩。

    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陆完死后,他的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央求借看《清明上河图》。反复恳请后,夫人勉强同意,但不许他带笔砚,只许他在夫人阁楼上欣赏,而且不许传给别人知道。王某欣然从命,往来二三个月,看了十余次以后,竟临摹出一幅有几分像的画来。

    当时专横跋扈的严嵩正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忄予得知后,便花800两纹银从王某手中购得赝品,献给严嵩。严嵩府上有一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便以此要挟王忄予,令其出40两银子贿赂自己,但王忄予对其不予理会。汤臣恼羞成怒,在严嵩设宴欢庆时,将图上旧色用水冲掉,严嵩在众人面前大为窘迫,以后便寻机将王忄予害死,临摩此画的王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抓去饿死狱中。

   明代另一人沈德符所著《野获编补遗》中却是另一种说法:严嵩党羽鄢懋卿总理淮、浙盐政,胡宗宪总督吴、越兵事,他们都为严嵩搜罗名字画。他们得知《清明上河图》在已故内阁首辅王鏊家时,便去索购,但王家富甲一方,不为钱财所动。无奈之中,二人找严嵩府上装裱匠汤臣商议,汤与当时镇防蓟州的王忄予素有来往,对王忄予之子世贞、世懋有仇,因此鼓动王忄予买画,但王忄予亦购不来。汤臣便设计让王忄予把苏州人黄彪临摹本买来献嵩,又在严嵩高兴时将真情告知,严嵩窘怒,遂杀王忄予。

   清代人《清夏闲记》上又载:太仓王忄予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嵩子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忄予便送去摹本,当时汤臣恰好在旁。从前王忄予巡抚两浙时,见汤贫困潦倒,便将他推荐给严世蕃。汤臣不思报恩,反想构陷王忄予以求发达,便对严云:此画他曾在王忄予家中见过,王忄予送来的是赝品,如若不信,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世蕃细看,果如其言,心中深恨王忄予。恰好此时俺答部进犯中原,王忄予为蓟、辽总督,严嵩父子乘机将他害死。后人曾据此写过《一捧雪传奇》一戏,只是将《清明上河图》改成了“一捧雪”白玉杯,王忄予改成了莫怀古。

   以上几种说法虽然各执一词,但都与事实有些出入。实际上,陆完死后,其儿子急等钱用,便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被严嵩父子强行索去。这之前严嵩确曾托王忄予买过“名画”,王忄予也确曾买苏州人王彪之摹本献给严嵩,后被识破。只是南方人“王”、“黄”不分,黄彪应是王彪而已。

   隆庆时,严嵩父子被御史邹应龙弹劾,终于官场失势,严世蕃被斩,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收入皇宫。

   度尽劫波终得归宿

   《清明上河图》到清朝后先由陆费墀(安徽相乡人)收藏。陆费墀是乾隆时进士,他得图后也在上面矜印题跋。后被毕沅购得。毕沅(1730—1797),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毕沅生平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他得《清明上河图》以后,与其弟毕泷(清代收藏鉴赏家)同赏,现今画上有二人印记。

   毕沅在关中任职时,对地方上的文物尽心修缮保护,不料这些却成了他的“罪行”。毕沅死后不久,湖广人民反清,清廷认为毕沅任湖广总督期间,“教匪初起失察贻误,滥用军费”,不但将毕家世职夺去,而且将其全家百口全部杀掉,家产也被抄没入宫。

   清廷将《清明上河图》收入宫以后,便将它收在了紫禁城的迎春阁内。嘉庆帝对其珍爱有加,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然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北京,洗劫宫室,但居然逃过了劫难,均未受损。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一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这儿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地。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以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故宫所藏《清明上河图》遭篡改

  近日,王开儒在画室中为记者讲解《清明上河图》。专门从事古书画复制工作的王开儒,在复制故宫博物院藏画《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根据发现的疑点,经过几年反复论证,最终他断定,这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已遭人篡改,并非原貌,中华国宝蒙冤多年!

   据他介绍,1973年,故宫博物院在揭裱《清明上河图》时,在画首约80厘米处删除了一块 "尖嘴立牛张口嘶叫"的画面,理由为"殊碍原画意境"。王开儒为了解开这个谜团,遍阅历代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论述,考证了数种官方和民间流传的伪本、并学习了兽医知识,他认为,张择端原画作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在嫩柳初绿的道上,一富户数十人扫墓归来,在街口与也是扫墓归来的夫妻俩不期而遇,披斗篷的女人骑公驴在前(画面已模糊),男人头缠柳枝赶驴在后,偏巧正与路边老者牵着的发情母驴相遇,那公驴狂奔向母驴,把主人掀翻在地,而母驴张嘴嘶叫,耳失常态,腰向上弓,尾巴稍夹,拼命挣向公驴。牵驴老者慌忙一手拽缰,另一手忙召唤前面一蹒跚学步的孩童躲开。正拴在斜对面店铺前的一头公驴也四蹄翻刨,张嘴嘶叫,铺人无不侧顾。

    1998年3月,王开儒经多次要求终于在当时的故宫古书画保管部的档案中看到了《清明上河图》被删除的部分,并请故宫的专职摄影师将其拍摄下来。王开儒解释说,由于缺少对生活及历史风俗的考察,当时的故宫博物院专家误解了原画画意,将发情母驴误认为是"尖嘴立牛",即删除了画面。在现今保留下来的画面上,老者身后的木柱上方似乎还留着驴头的痕迹。
   
    年届花甲的王开儒自由喜好书画艺术,并擅长对古书画的临摹。1987年,他成立了唐山炎黄轩,专门从事复制古代书画艺术的工作,并于1990年与故宫博物院签订协议,成为专门复制故宫藏画的第一人。他先后复制了故宫藏画《采薇图》及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其中,历时多年复制的《清明上河图》被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赞誉为"是迄今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复制品"。

  画蛇添足——王开儒谈《清明上河图》补全卷

  新华网石家庄1月27日电(记者周文广)1994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消息《清明上河图有了补全卷》,文中说,“11月29日从故宫博物院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在流传过程中曾被裁截后半部分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最近补全 ……在故宫漱芳斋的评价鉴定会上,国内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高度评价了补全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即收为该院藏品。

  1月12日,王开儒展示他收集的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鉴定专家们是严肃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曾将补全卷在家中放了三天细细品鉴,然后在画卷拖尾上留下鉴定意见,郑重的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文曰,‘传世北宋名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千年以来赝本何足百数,而以有金人张着题后者为真迹祖本。今藏故宫博物院﹐绢素尚称完善,惜末尾似早为人裁截若干,余曾为文论之……刻意续图于后,巧思精核,无复第二手,出示惊倒,辄书此,以志赞赏'”。

  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古书画鉴定家杨仁恺称,“画卷在流传中确残了后半部”,补全卷“技法精到,功力尤深” 。

  作为民间艺术家的王开儒却以为,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专家的推测,才引来了补全卷;而补全卷才被故宫博物院堂而皇之的收为藏品,并已经出版发行,这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国宝《清明上河图》原是一幅被裁截了尾部的残画。这一宣布非同小可!王开儒认为,这是涉及炎黄子孙文化遗产的大事。

  那么,我们的千年国宝究竟是不是一幅缺尾的残画呢?

  《清明上河图》(局部)中扫墓归来的人群。在轿子上插柳枝正是当年开封的民俗。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王开儒自费考察了河南开封(古汴京)、山东诸城(张择端家乡),追寻当年古汴京的遗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常常出现在京津等地的荣宝斋、古书画一条街等地和大小书店,收集掌握了大量有关历史知识和资料。

    他认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就是出郊、上河、赶集、扫墓。在与该画同时问世的、对汴京风俗人情记述详备的《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填塞诸门,纸马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之日,皆出城上坟……”

  王开儒通过无数次地仔细研读,认为《清明上河图》与当年的描写十分吻合:打开画卷,是阳气初动的寂静郊野,有五只小驴驮炭而来,犹如在宁静气氛中开启了帷幕;在嫩柳初绿的路上出现一队扫墓归来人,男主人骑马,女主人坐轿,仆人抬轿,挑祭物,轿子上插有杨柳枝条(印证了《东京梦华录》的“杨柳杂花”),点明了清明节。

    之后,出现汴河,码头上有装有卸,船有泊有行,街上有卖馒头的饭馆,有“王家纸马”店招,门前有“纸衮叠楼阁之状”的纸扎,有售“黄胖”(泥人 )等祭扫之物。在接近势若彩虹的大桥处,士庶赶集冶春,使繁华的商业区更加热闹。桥上轿马相撞,摊贩争售,摩肩接踵,水泄不通。在大桥下,一条满载之船出了事故,船上所有人慌作一团,用艚竿拚命在深水中撑,往桥上扔绳索,企图把船头拉顺靠到对岸去,减少阻力避免险情。如此大事故必然引起同伴们的喝喊、奔走、也使河边和桥上赶集观景的人们为之捏汗。王开儒认为,张择端在这里把画面推向高潮。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东京梦华录》在河道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自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宛如飞虹”,可清楚地看出张择端所描写的与农田濒邻的虹形桥,显然就是城东郊一座规模宏大的虹桥。它是汴京东南粮、物第一大集散地,是汴京东郊的交通经济中心,自然是清明节汴京人上河、赶集、扫墓的必去之地。

  过了虹桥汴河就拐出了画面。向前,街上有围观卖药的人群,有修大车的工人,有算命的先生……穿过城门,城内店铺林立,彩楼欢门也渐豪华。有两人站在门口,一人脚旁放一大布袋,另一人背同样棱角分明的大布袋,手提纸物,上有“百八”二字,诚为冥币,他身手并负大物,腰身却无吃力状,必是“王家纸马”的祭烧之物。作者再一次强调了清明节。尔后作者一改全画上千株的柴柳,匠心独运的画了一株垂柳,让其枝杈垂下,与下面树枝连缀,封住画面,巧妙地向读者宣告:画卷至此而终。

  王开儒说,《清明上河图》以城门内至虹桥附近汴河两岸为背景,以上河为中心,描写汴京人出城赶集、扫墓的活动,正与该画本画题清明、上河相吻合,正是大师的慧眼,在实际生活中选取了这一典型位置,以三段主要情节概括清明节全部内容,完美凝炼的表达了这一主题。

  相反,如果按郑振铎等所说,画面再延伸和后仿本那样穿城而过,再到城西十三座桥之外的金明池,那么画面要加长几倍,并且全画主要内容是城内的楼阁、闹市,这岂不与士庶填塞诸门出郊、上河、赶集、扫墓的主题相违背?凡过清明节的地方,人们都是到野外祖茔去祭扫,而不是进城。因此所有伪本的通病是臃肿冗长,程序化的平铺直叙,主题不鲜明,显然这是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作主题的曲解。

  王开儒据此认为,不仅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续接过的所谓补全卷可谓“画蛇添足”,而且现存世上的逾百卷《清明上河图》﹐没有一卷在内容的凝炼,主题的鲜明,笔墨的精湛上能与张择端之原作相媲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非原貌——王开儒谈《清明上河图》补全卷

  今年已届花甲的王开儒自幼喜好书画艺术,并且特别擅长对古代书画的研究和临摹。1987年,他辞去了河北省引滦入津工程局干部的职务,成立了唐山炎黄轩,下海专门从事复制古代书画艺术的工作。1990年6月,他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协议,成为专门复制故宫藏画第一人。他先后复制了故宫藏画《采薇图》,历时多年复制中华国宝《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其中《清明上河图》复制品被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高度称赞,认为“是迄今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复制品”。

  1996年,王开儒在复制《清明上河图》过程中,发现堪称国宝中国宝的《清明上河图》已非原貌!震惊之余,他放下复制工作,遍阅历代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论述,考证了数种官方和民间流传的伪本,包括日本、台湾在内的有关资料,终于查清了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续接过的版本《清明上河图》“不该续的续了,不该删的删了”,王开儒就此下决心要还《清明上河图》本来面目。

  高24.8厘米、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系北宋末年画院待诏张择端所作,该画描写了汴京清明节的活动。《清明上河图》问世后,名声鹊起。但是原作一直辗转于帝王巨卿手中,根本不可能让人临摹,所以世间仿品层出不穷,甚至明朝大画家仇英也讹仿一本,并有大书画家文征明题跋,传讹更广。当今世界各博物馆收藏《清明上河图》同名作就有上百本。当时国内作为真迹收藏的就是一伪本。1945年伪满灭亡,从末代皇帝溥仪手中截获的就有4本之多。直到1950年冬沈阳博物院名誉馆长、著名古书画监定家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有燕山张着亲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原作,经众专家鉴定一致认定此本是世上所有《清明上河图》的祖本真迹,才洗清了《清明上河图》千年冤案。

  王开儒说,《清明上河图》的冤屈并没有到此结束。

  1958年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在《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称,“这个长卷……令人有不足之感,根据后来的许多本子,《清明上河图》的场面还应向前展开,要画到金明池为止。很可能这个本子是佚去了后半的一部分。”同年,著名古书画鉴定家、故宫研究员徐邦达也在《清明上河图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画卷到此截然而止,我疑心后面是割去了不少的……”

  1985年4月的《中国书画》上著名画家刘凌沧在《风俗画漫谈》一文谈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由城门而入城是画卷的第二个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正当我们欣赏入神时,画卷却戛然而止,据我推想,这幅名作经过千年的辗转流传,后半截已经佚失,或为奸商截去,另成一卷出售牟利也是可能的。”

  经过数年研究的王开儒心痛地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命运多舛,好景不长,为他平反的墨迹未乾,又蒙受了新的冤枉。”

    相关资料: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梢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札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 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流传系统表

┌────┬──────────────────────────────────┐
│   年 代    │                        作 品 经 历                                                                                             │
├────┼──────────────────────────────────┤
│   1101     │ 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   │
│   1125     │ 龙小印(已佚)。                                                                                                             │
├────┼─────────────────────────────────    ┤
│   1127     │ 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卷入金人地区。                                                       │
├────  ────────────────────────────────── ┤
│   1186     │ (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yu)、张世积等题跋于图后。                                 │
├───    ┼──────────────────────────────────┤
│                │ 元朝建立后,《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   │
│   1260     │ 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                                               │
├───    ┼──────────────────────────────────┤
│                │ 杨准从陈处购得,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   │
│   1351     │ 跋,誉为“精艺绝伦”。                                                                                                │
├───    ┼──────────────────────────────────┤
│   1365     │ (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
├────┼──────────────────────────────────┤
│                │ (明)吴宽题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          │
│  1461前后│ 公家。”’                                                                                                                       │
├───    ┼──────────────────────────────────┤
│   1451     │ (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   │
│   1515     │ 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临终时,赠李东阳。                          │
├──       ┼──────────────────────────────────┤
│            │ 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                                                                             │
│   1524  │ 陆完死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家,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         │
│            │ 在此期间,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严篙父子借《清明上河图》打击、陷害都御  │
│            │ 史王(yu)的传闻,并被时人收入笔记著作中。                                                        │
│            │ 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                                                                           │
├───┼──────────────────────────────────┤
│   1578     │(明)司礼监冯保跋。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                                                         │
├────┼──────────────────────────────────┤
│   1644     │ 入清以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                                                       │
├────┼──────────────────────────────────┤
│   1799     │ 毕沅死后第四年,家产被籍没,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艿三编》   │
├────┼──────────────────────────────────┤
│   1921     │ 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偷运出宫。由天津转长春伪 │
│                │ 满皇宫。                                                                                                                      │
├────┼──────────────────────────────────┤
│   1945     │ 溥仪携图出逃。在通化被截获。将图存放于东北博物馆,后拨交北京故宫博  │
│                │ 物院。                                                                                                                          │
└────┴──────────────────────────────────┘

[ 本帖最后由 细雨如丝 于 2006-10-7 13: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3: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1) 装裱匠以假易真

   《清明上河图》,最先由宋徽宗收藏于北宋宫廷,公元1126年九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清明上河图》却流传于民间,元灭金后,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卖于某真定守,后又卖给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2) 汤装裱恩将仇报

   据清代顾塑公的《消夏闻记》载:太仓王(yu)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情后,强行索要,王(yu)不愿,就请一高手(即黄彪)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yu)巡抚两浙时,有一姓汤的裱画师,生活十分困难,王(yu)把他带回家中做事,后又推荐给严世蕃。当王(yu)的仿本(清明上河图)送到严家时,汤裱画恰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是假的"。严世善听后,十分恼火,恰值俺塔入寇大同。王(yu)当时为苏辽总督,御寇无术,严氏党羽借机弹劾王(yu),因此被杀。

   (3) 陆夫人绣枕藏画

   据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奸相严嵩柄国,权倾朝野,其子严世蕃仗势横行乡里,他们得知《清明上河图》是无上神品,便派人四处搜寻。

   此时,画存于陆完家,陆完死后,夫人十分珍爱地把画藏在绣花枕中,秘不示人。夫人有一外甥姓王,长于绘画,乖巧善谈,趁夫人高兴时,要求看画,夫人一时推辞不开,便允许他坐在小阁中不带笔墨,限定时间观看,王生号振斋,聪颖过人,经十几次观赏,对画中房屋、街道、舟车,人物构图布局,均默记在心,回去之后,就将全图临摹仿制流传于世,但真品终归严嵩之手。

   (4) 冯太监流言避嫌

   据传:《清明上河图》入宫后,隆庆帝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皇帝赐与他,皇帝却让估成高价,抵其俸禄,画将要给朱时,一个小太监得知此画价值连城,便将画盗走,正要出宫,管事人来了,小太监急将画藏到阴沟里,恰遇当天下雨,一连三天,画已腐烂,不堪收拾。

   这个故事,明人詹景风收入他的《东图书览编》中,实为盗画人冯保所杜撰。冯保是隆庆帝万历年间的秉笔太监,东厂首领,有权有势,出入皇宫,冯保得知《清明上河图》以后写有题跋,如系皇帝赏赐,他在题跋中一定大书特书,但冯保只字末提,显系盗窃到手,为了掩入耳目,他编造了以上离奇的故事。

   (5) 清宣统皇宫盗宝

   《清明上河图》入清后,曾为陆费墀毕沅收藏,嘉庆二年,毕沅死。四年(1799)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官。被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统)逊位,仍居宫中,1925年,他离宫之前,将宫中珍玩字画盗往天津。《清明上河固》即在其中。后伪满成立,他将此画带到长春皇宫,1945年,东北解放前夕,溥仪仓皇出逃,将此画带至通化,不忍丢掉,被我军缴获,收藏于东北博物馆。1955年拨交故宫博物馆。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五次入紫禁城,不过不是昔日皇宫,而是人民的博物院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清明上河图》画卷内容探讨: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 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现在这些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究竟有没有佚去后半部,它到底还有多少难解之谜,这一切,都吸引着中外学者、专家进行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2 16: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