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艺术作品欣赏

时间:2008-07-04 22:38:49 来源:网络 点击:0

中国雕塑欣赏:宋代《数珠手观音像》(大足石刻)

中国雕塑欣赏:宋代《数珠手观音像》(大足石刻)

图中的这位少女,苗条、娟秀。她赤着脚,从容自在地站着,上身稍斜向右方,腰肢袅娜;左手握住右手腕,交叉在腹前;头微低着偏向左方,一双秀眼凝视左前方 地上的某一点。她象是在等待什么,.又似乎陷入某种愉快的回忆或幸福的遐想。她那玲珑的唇角,绽露出纯洁无邪极富感染力的喜悦。温润的春风迎面吹来,.将 她身上的披帛拂乱了,但这丝毫没能搅乱她甜美的精神活动。她衣著华丽,但没有贵族少女的矜持孤傲和装腔作势,显得十分温顺淑雅、平易大方。

人们如果没有注意到她右手拿着一串数珠,双脚站在一对莲花之上,或者没有人向你指明,谁能想到这位少女就是孺妇皆知的观音菩萨呢?她是大足县北山佛湾石窟 群中的一尊雕像,第125号龛数珠手观音。因为她太迷人了,当地群众叫她“媚态观音”。像高只有97厘米,却享有“北山石刻之冠”的盛名。

大足县位于四川东南,一县境内就保存了晚唐至南宋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石窟群四十余处,石刻造像五万多尊,这在全国是罕有其匹的。北山是其中最大的石窟群之 一,这石窟群又以佛湾为主,它是一个新月形的石崖,长达里许,上面现存二百六十四个龛窟,造像三千六百六十四躯,佳作颇多。

石窟艺术从魏、晋、南北朝时兴起,一直发达于我国北方,这和宗教流派、地质、气候等条件有关。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等地石窟,都在北魏或唐代盛极而 衰。晚唐政治腐败,藩镇专横,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烽烟四起。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石窟艺术凋败零落,造像活动中心开始向相对较为安定的四川盆地和江南吴 越地区转移。北山石窟群即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五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四分五裂的时代。四川前、后蜀统治者继续利用佛教维护统治,粉饰太 平,造像活动仍很频繁。北山佛湾南区多为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晚唐造像继承中、盛唐传统,造型尚端庄丰满,衣饰简朴,但气质荏弱,已远非初、盛唐造像可比。五代造型开始变得小巧玲珑,衣饰也趋于复杂繁缛。

到了北宋,四川地区因有晚唐、五代的基础,仍是全国最重要的造像中心之一。雕刻艺术普遍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北山佛湾中部集中了北宋造像的精华。其中的优 秀作品绝大多数是群众所喜爱的各种菩萨像。她们个个衣著华丽,体态优雅,形象俊美,且富于个性。譬如文殊菩萨多才善辩,精神抖擞而锋芒毕露;普贤菩萨理智 颖慧,温柔娴静又典雅大方,观音菩萨形象最为丰富多采,有的手持法器,神情肃穆庄重;有的踞石而坐,悠闲恬逸;有的端立莲台,慈祥温厚。125号龛数珠手 观音,就是北宋菩萨像之一,她独具韵致,丰颖特出。这些菩萨像犹如一群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与身份的美丽女子,生气盎然地聚在一起。

宋代开辟了海上交通线,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了起来。随着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美术的世俗化倾向更趋明显,宗教艺术也不得不顺应时 代潮流。唐代菩萨像如同贵胄名媛一般尊贵娇艳,宋代菩萨像则如同平民妇女一样淑慧端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不同阶级的历史地位。由于北山 菩萨像更接近普通女性,所以使人看起来更加亲切。她们象其他所有古代佛教造像一样,宗教功能早已成为历史,今天只剩下审美功能继续为我们服务,使我们在欣 赏之余,还可借鉴某些有益的成分如传统雕刻技法。

石窟艺术到了宋代已接近尾声,大足石窟群是现存不多的宋代石窟的代表之一。在这里,雕刻艺术象回光返照,显得异常美丽。数珠手观音,从雕刻技巧上说,已达 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人体比例正确,动态合乎结构原理,头胸的不同角度处理,增加了雕塑空间的变化,使一向比较平直刻板的菩萨立像,变得生动活泼,潇洒多 姿。飘扬的披帛组织得很有节奏,和站立的身体形成动静对比,仿佛增添了一种音响效果,使画面的诗的意境更为醇厚。作者当时的构思是立足于宗教意义的:观音 菩萨站在莲花上,正为普渡众生而迎风飘来。雕像全身从头到脚,布满富丽堂皇的饰物,可是并不影响整体感,衣纹和饰物被压缩成平面浮雕状态而服从于形体的变 化,这种处理手法,是北山佛湾宋代雕像的特殊之处,在别处尚少见到。这是这批雕刻珍品的宋代作者的一个创造,很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