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建筑 建筑史 查看内容

西方建筑小史:(六)文艺复兴时期

2017-1-8 19:41|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639| 评论: 0

摘要: 西方建筑小史――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晚期是各个民族国家诞生的时候,原来统一于基督教的西欧文明现在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地域差距。前面讲述哥特式建筑的时候,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 哥特式建筑艺术性最强的地方是法国,而高度竞赛最热烈的地方是德国。英国的

西方建筑小史――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晚期是各个民族国家诞生的时候,原来统一于基督教的西欧文明现在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地域差距。前面讲述哥特式建筑的时候,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哥特式建筑艺术性最强的地方是法国,而高度竞赛最热烈的地方是德国。英国的哥特式建筑特点不如法德那样鲜明。而意大利,算得上哥特式建筑的似乎只有建于 15世纪的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右图),而且明显保守得多,也就是说和罗马风很像。

而我们现在要谈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则主要是在意大利展开的。

不管后世人如何评价,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们自己是以恢复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风格为己任的。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在法、德、英这样的国家里面已经出现 了新教运动。不用天主教通用的拉丁语,而是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当地的"土语",也就是当时的法语、德语、英语来传教的做法逐渐流行开来。而作为天主教大本营 的意大利,当然对此十分厌恶。这时的意大利重新兴起了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著作的风尚,很多人文大师在此时出现。最初的考古学也在此时诞生,目的就是为了研 究希腊和罗马。反映到建筑上,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瓦萨里(Vasari)首先用代表野蛮人的"哥特式"咒骂在上述三国已经流行开的新建筑风格。在 他之前,意大利的建筑师们早已经开始了在建筑上给"野蛮人"以回击。而最丰富的弹药库,当然也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也就是说,他们拒绝肋和尖拱,而要回 到柱式和圆拱那里去。

首先举起建筑界的文艺复兴的大旗的,是15世纪的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Brunelleschi),他在佛罗伦萨建的巴齐家族礼拜堂(Pazzi Chapel,1446年,右图),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先锋。

而从理论上给文艺复兴以支持的,是活跃在15世纪晚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Alberti,1404-1472)。他写的《论建筑》是继《建筑十书》之后 第二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筑学著作。他和达芬奇是好友,知识面也是极其开阔的。在这本书中,他不仅重新整理了维特鲁威的三种柱式,而且还从考古遗迹中发现 了罗马人没有注意到的另两种柱式――塔什干式和混合式。前者比多立克式还原始,连柱子表面的凹道也没有;后者则混合了三种主要柱式的特点。左图是他整理的 5种柱式。

当然,作为建筑师,光会写书是不行的。他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右图是他为佛罗伦萨的St Maria教堂设计的正面,已经可以看出他想用希腊神庙掩盖住"山"字形面。

他对罗马建筑情有独钟。从他为曼托瓦的St Andrea教堂设计的正面(左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前面讲希腊-罗马时提到的aAa"凯旋门母题"。

看到阿尔伯蒂为鲁切拉宫(Palazzo Rucellai,1451年,右图)设计的正面,我们知道他完全理解了"角斗场母题"。各层的壁柱也在依次模仿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而他在 这座建筑中尝试的"粗面石工"工艺(Rustication,石头表面几乎不打磨,保持粗糙的外表)也是后世很多人模仿的对象。

熟悉文艺复兴绘画史的人都知道,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中心。建筑也不例外。如同阿尔伯蒂是佛罗伦萨的代表人物一样,罗马的代表人物是布拉曼特(Bramante,1445-1514)。他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阿尔伯蒂。有 趣的是,他去罗马前也曾和达芬奇一起在米兰共事。相对阿尔伯蒂对古罗马的偏爱,他似乎更喜欢古希腊的柱式。他的代表作有Tempietto庙(右图),灵 感得自古罗马的维斯塔神庙(Temple of Vesta,左图,原顶早已毁坏,现在的丑陋的顶是后人加的)。这座建于1502年的Tempietto小庙表现出的建筑师对古典柱式的理解之准确是空前 的,可以说完全体现出了古希腊建筑特有的和谐的美,虽然古希腊人实际上没有造出一个这样的实例,要知道古希腊人是不造穹窿的。

Tempietto庙――外圈的圆柱廊加里面一个耸起的穹窿的结构,完全是布拉曼特的创造。但他使用柱子的手法非常符合希腊柱式的意韵,所以整体感觉就 像是真正的古希腊建筑。Tempietto庙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可以举200年后的两个例子:克里斯多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的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 Cathedral,1709年,左图)、尼古拉斯·霍克斯莫尔(Nicholas Hawksmoor,1661-1736)设计的英国霍华德庄园陵墓(Mausoleum,Castle Howard,1729年,右下图)。出于对希腊―罗马风格和天主教的冷漠,在文艺复兴进行的当时,英国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什么改变。例外的也许只有这时的 英国民宅出现了"E"形的布局,后人以当时统治的王朝名为"都铎式"。

霍华德庄园陵墓。注意由于这是陵墓,建筑师有意让柱子比柱式规定的更密集,造成的效果和Tempietto庙完全不同。那一个是明快、优雅的,这一个是忧郁、沉默的。简单调整一下柱间距就有这样的效果,可见柱式理论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布拉曼特的另一个杰作是威尼斯的St Giorgio大教堂。在其正面(左图)我们看到有两个希腊神庙的正面重叠起来,这样原来厅堂式教堂的"山"字形截面一下子生动了许多。作为对比我们可以 看看前面的比萨教堂。虽然后世模仿他这么做的不多,但是按希腊神庙来装饰教堂的正面以后却几乎成了理所当然的。

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1580)。他的贡献主要是他的一本书――《建筑四书》。他比前人更准确地描绘了五种 柱式。我们现在理解的柱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阐释。他的代表作是在意大利Vicenza的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1552年,右图),万神庙和希腊神庙的复合体。虽然有人批评他故意将四面的入口建成严格的一样,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对于实际的居住并没 有好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古典风格的崇拜。实际上他本人在《建筑四书》中的表现就像个真正的考古学家。

对于已经成为经典的拱和柱式,帕拉蒂奥有自己的想法。当1549年他受命在一所哥特式大厅的外面加上一圈围廊的时候,他创造了新的拱与柱的结合方式(左图),这是自罗马人创造"角斗场母题"和"凯旋门母题"之后首次有人这么做。后人称之为"帕拉蒂奥母题"。

文艺复兴建筑在几位大师的指引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后人越是像他们那样深刻地理解希腊-罗马风格,就越是觉得光遵从那些准则是不够的。这时,另 一位更加伟大的大师开始领导潮流了。他就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

米开朗基罗的天才是一个奇迹,也是他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的根据。他是那种敢于嘲笑希腊人的人,因为他太了解那些巨人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巨人。他的建筑风格是在完全掌握了经典理论之后创造的自己的经典。

他的建筑才能初次被人所知是在为佛罗伦萨的首富――Medici家族设计Laurentian图书馆时(见右图)。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 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 计。

他的一个经典是"巨柱式"。左图为16世纪末教皇重建罗马的Capitol(市政广场)时,他设计的档案馆。科林斯式的巨柱贯穿了两层楼,而每层楼都还保留着属于自己的柱子。柱式的对比在这里既产生惊奇又带来了新的和谐,在以前是没人敢在一栋建筑里安排两种柱式的。

他的另一个经典是1524年Medici家族的家庙中壁龛的设计(右图中左、右上角处各有一个)。你简直找不到一处可以用希腊-罗马规范来描述它的地方,但整体的感觉奇怪地和谐一致。另外,图片中可以看见,他著名的雕塑"昼"、"夜"就存放在这里。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米开朗基罗的同代人,声名丝毫不比他差的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他设计的佛罗伦萨的 Pandolfini府邸的窗户(1520年,左图),每个细节在维特鲁威那里都有依据。这就是他们俩风格不同的地方,一个陶醉在古典的典雅之中,一个要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文艺复兴初期和后期不同的地方。

米开朗基罗开创的风格被称为"手法主义"(Mannerism),也就是说从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进行设计,不必太在乎是否合乎标准。当时这么做的绝不止他一个,这里举几个例子。

拉斐尔的大弟子罗曼诺(Romano)是一个著名的手法主义者。他在罗马的泰宫(Palazzo del Te,右图,1533年)的设计中,故意让檐部的石块在特定的地方"掉"下来一点,让人吃一惊。而那个孤零零的三角形,虽说是在模仿山墙,但是撑住它的柱 子呢?一切似乎都被他符号化了。

而他在意大利Mantua的Cavallerizza内院的设计更是让人疯狂。"粗面石工"显得做作,而多立克式柱竟然是扭曲的(1539年,左图)。建筑如果是一首诗的话,前人的诗是吟唱,他的诗大概就是梦呓。语句不见得通顺,但效果是惊人的。

另一位手法主义的大师小桑加洛(Sangallo)设计的罗马的Farnese府邸(1515年,右图)。三层楼就用了三层完全不同的装饰。

手法主义不光在意大利盛行,还传到了英、法等国。在英国它被称为"伊丽莎白式",代表建筑是沃莱顿议事厅(Wollaton Hall,1588年,左图)。

事情到了这一步,新风格的出现已经是迟早的事了。所以当我们看到所谓"第一个巴洛克建筑"是出自一位手法主义建筑师之手的时候,一点都不应惊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3-29 1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