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间剪纸

时间:2008-05-19 12:44:24 来源:网络 点击:0

甘肃是中国西北部比较偏僻的一个省份,戈壁和荒山秃岭是人们对它的主要的印象。著名的河西走廊也在这里,从而使之成为沟通内地的汉民族和新疆青海等地少数民族的桥梁。甘肃既是周先民的发源地,也曾是戎、羌、狄、月氏、乌孙、匈奴等古老民族聚居和活动的地方,中国各古老民族的文化在这里进行着激烈的冲突与交融,最后深深地积淀下来的,是超越了民族和文化界限的先民的古朴遗风。任何一个民族的先民,都被看作是具有通天思想的人,他们可以和神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寄托在被赋予神秘意义的简单形式上,剪纸就是现在呈现给我们的这种简单形式之一。

甘肃剪纸以庆阳和镇原两地为最,其风格比陕北和吕梁等地的剪纸更加古朴、简练,其所载的文化内涵,也更为具有图腾的意味。甘肃剪纸是抓髻娃娃形象最多的一种剪纸,抓髻娃娃的原型,就是金文的“天”,( ),也就是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族的族徽。这个祖先标识,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保护和生育之神。这种古朴原始的艺术并非出于民众的审美要求,而是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剪纸,是有关生存和繁衍的巫术活动,如用“疗病娃娃”来抵御疾病灾难的侵袭,用“娃娃坐莲”来昭示生命的繁衍。

祁秀梅,是甘肃剪纸的集大成者。这位民间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从事巫术活动的女性长者,她和我们的先民一样,真诚地相信自己剪下的花样都是有灵性的东西,具有超人的神力。她的这些花样,成为众多村民们在投身巫俗活动时的精神寄托。而她的“猴踪灵石”、“人与猴子”等神秘图样,更是使难以破解它们的人相信它们的神力。1986年,祁秀梅突然认为自己一生无儿子是因为给别人剪人形太多的缘故,便拒绝剪人物,由此可见她对剪纸的全身心的投入。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