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嘻哈,嘻哈为青年,青年艺术家路在何方?

时间:2017-08-22 15:34:42 来源:网络 点击:0

随着《中国有嘻哈》的热播,最近它也成为较流行的话题。其实嘻哈并非只是音乐,它更是一种风格,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和酷劲十足的生活态度。这不由得令人想到艺术界的青年艺术家们:不管是前段时间引发热潮的青年艺术100,还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沸沸扬扬的央美学生葛宇路事件,于是乎,“青年艺术家”再一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这个伯乐比千里马还多的年代,青年艺术家似乎不用因怀才不遇而惆怅。那么谁在负责任的推动中国未来艺术的发展前行,谁又能入得了谁的法眼?

青年艺术100的第七年

今年8月,今日美术馆二号馆展出了2017年度”青年艺术100”新入围的100位青年艺术家,为公众呈现了青年艺术的新局面,对应主题“破局”;三号馆展出2011-2016年”青年艺术100”中的19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为公众呈现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的完美蜕变,对应主题“转折”。作品涵盖了油画、雕塑、版画、国画、装置、影像、行为等不同艺术形式。七年来,“青年艺术100”一路坚持,打造了专注于青年艺术家的项目品牌,而今年,也第一次进入了美术馆。启动展主题是“破折号”,意欲破局和转折。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2017年青年艺术100展览现场

创始人赵力:七年下来,最大的感受是青年艺术不好做。首先年轻艺术家是一个变量,很难掌握规律,我们一直想找到他们成长的规律,内容表达的规律和潮流,至今还在研究当中;其次在中国做展览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一直想找到一种自己最擅长,又与青年艺术项目相匹配的方式;第三,我们从个人角度来说还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我作为其中一员,也在不断理解和满足好奇心,好奇才是发展的驱动力,怎么挖掘自己和团队的潜力是这七年重要的经验。

美院毕业展

相信我们对今年毕业季时轰轰烈烈的中央美术学院2017届毕业作品展记忆犹新,犹如一场中国青年艺术家进入社会的大Party,让即使是旁观的人们,也不知缘由的兴奋、躁动。接连而来的本科作品展、研究生作品展: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不仅是中央美院,实际上各地的美术学院多数都在毕业季举办了毕业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冲突与对撞、融合与再造等问题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与实践、创作与创新。展览也是同学们,即未来社会的青年艺术家们,在整个学业阶段艺术探索过程的积累与成果。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览现场

而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回头,就会看到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间,数不胜数的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青年艺术家展览、青年艺术家奖项等等推广、运作青年艺术家作品。“发现和扶助优秀青年艺术家”也成为不二的宗旨……

青年艺术+、常青藤计划、新星星艺术节、罗中立奖学金、还有笔者最近参观的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不无反应着众多人对于青年艺术家的重视、鼓励和期望,而实际上,青年艺术家作为艺术群体中最朝气蓬勃的一部分,他们就是艺术界的“中国嘻哈”,有着天然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活力,那么,这些是否能够帮助他们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艺术家?还是成为一名活跃的“大腕”或“市场明星”?是否有专业人士能够给出终极答案?

2017年青年艺术+网络投票海报
2017年青年艺术+网络投票海报

2017年常青藤计划征集海报
2017年常青藤计划征集海报

新星星艺术节往届现场
新星星艺术节往届现场

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现场
2016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现场

批评家杜曦云:艺术家生长环境是非常复杂而且彼此差异的,很难一概而论。市场对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和扶持,我觉得还是有利于青年艺术家的;但对自己有高要求的艺术家,不应该满足和听命于目前的市场。而且,如果进入不了国际学术系统,很多青年艺术家到一定阶段可能会难以持续下去,完全被短视的市场操纵。此外,青年艺术家自身也需要冷静的自我审视,更清醒的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一个公共的视野中更清晰的定位自己。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年轻艺术家出现各种心态都是正常的,因为有些人面对生存问题,需要吃饭,所以不可能所有的艺术院校毕业生都会成为学术型的艺术家,不可能都有那么强的创造力,那么多艺术家总有一部分是商业型的,这种商业性的推动也是社会需要,但是这种商业性的推广和学术性的推广是应该分离的,这种分离关系应该是明确的,如果一个学术机构推广商业型艺术家,跟自己的身份错位,这样就会容易产生误导,如果商业性画廊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推出学术性的艺术家,这是好事。商业和学术之间的关系是既分离又共同推动的,这种分离性与评奖机制机构的定位是要相符的,如果不相符就会产生问题。

批评家吕澎:一系列的年轻人“选秀展”,距离称之为“艺术家”,还有不少距离。而最根本的问题:一是现今艺术教育的狭窄,二是在于艺术家本身的天赋局限。而年轻人应该在思想体会上多下工夫,“受受苦”才是这些孩子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随时准备着画画是为了各种各样的展览,接下来各式各样的销售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批评家何桂彦:从年轻人的创作状态来看,总体来讲还是非常有活力的,很多学生的想法不错,而且又能通过学院里的技术对现实感受有着丰富的表达。对于年轻人现状,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从展览来看,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商业运作的选秀活动,二是学术框架下的系统筛选。两者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从选拔体制和艺术家标准来看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经典案例:

国际上最知名的一项青年艺术家评奖案例则由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Museum)和高端品牌HugoBoss共同创造。两年一度的HugoBoss艺术奖评选活动,旨在奖励那些在所处时代创作了最有影响力、最具革新性作品的艺术家们。它突破了地域、年龄、媒介手段的限制,用全球性的视野来重新审视青年艺术家的培养问题。

针对HugoBoss艺术奖的时代意义,古根海姆博物馆艺术总监南希·斯佩克特(NancySpector)说:“HugoBoss艺术奖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当代艺术界最尖锐问题的思考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像是双年展。”

除去10万美元的奖金鼓励,最终获胜者还将有机会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内举办一场个人作品展。这一经历对青年艺术家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尤其在于帮助那些在市场上还未成熟的艺术家们寻找到与艺术市场接轨的渠道和途径。于是在这一奖项推行了多年后,它已经成为收藏家、艺术代理等专业人士衡量一位年轻艺术家未来是否能够在国际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考量标准。

最后,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收藏建议,还是不能用投资的角度去考虑,绝大多数年轻艺术家暂都没有二级市场,因而无法变现,未来究竟能否成为资产标的概率非常渺茫。而更应该以支持青年艺术家的态度和立场,力所能及地选购更符合个人偏好的作品。

关于青年艺术家

感谢杜曦云授权全文
感谢杜曦云授权全文

直觉、技巧、知识结构,或者说感受力和表达力,对当代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直观感受是智慧的最主要来源,敏锐的感受力是难以言说的才能。巧妙的表达方式才能引人入胜,技巧的重要性,对艺术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最容易被人忽略。知识结构如同隐形的导航系统,它渗透在肉身之中,深刻的影响着直观感受和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艺术离比拼手艺的游戏规则越远,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就越紧迫。此外,年少气盛时的敏锐直觉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容易让年轻艺术家轻松登场。但年龄越增长,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越凸显出来。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越接近中年创造力越衰竭,这往往是知识结构狭隘滞后导致的能量耗尽。

当下所谓的“青年艺术家”,大致是指出生于1980、90年代的艺术家。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青年艺术家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差异非常大,再加上其它具体而微的复杂因素,“青年艺术家”们彼此间的差异甚至可能大于相同之处。

与中年艺术家相比,年轻的艺术家们成长于由强制性政治社会部分地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时代(中国的这种市民社会,是在政府主动而适度出让支配权后形成的),中年艺术家们痛切的历史记忆和政治伤疤,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隔膜的。他们更倾向于关注相对而言“非政治化”的私人生活领域,从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即使它是琐屑的、私密的)是比较明显的取向,远离政治纷争,回避社会批判,疏远抽象理想。

同时,他们也成长于文化资讯发达、交流便利、当代艺术从地下转向地上的时代,可获取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富、视觉趣味更为国际化。在他们的作品中,艺术语言的时尚化、国际化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但政治诉求的放弃、对公共社会的不介入,使这些语言上可供反复玩味的作品,流于矫饰的小情小调和雅玩的视觉游戏,在与市场结合后成为新兴中产阶级文化客厅中新的沙龙艺术。而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艺术界已经是事实。

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围绕个人的日常体验,但经济压力、政治反思、文化困惑往往是暗藏的主因,由此而综合成迷茫、怀疑、失落、忧伤等百感交集、一言难尽的情绪。如果经济、权力秩序、文化的困境是关键因素的话,这些远不只是某个青年艺术家的困境。种种情绪也就并不只是某个青年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而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尤其在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的中国年轻平民内心之中。所以,很多青年艺术家的看似强调个人化的作品,反而是很集体化的。到目前为止,寥寥无几的青年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发生关系,当然,这个现象本身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

青年总要继续成长,欲望、诉求会让人身处现实之中不断产生问题意识,一旦有了新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新的可能性。。这些青年艺术家作品中传达出的迷茫、怀疑、失落、忧伤等复杂情绪,如果是基于自身现实处境的真切体会,可以对这些体会进一步追究和反思,进行现实溯源。这将是更为漫长而持久的过程,也将面对更为丰富、广阔的领域。这令人期待……

——截选自杜曦云《为何萧条?供给什么?——中国当代艺术近况分析》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