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895|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解放后——杭州市

杭州越剧团  1956年2月,由“江南”和“蜜蜂”两个民间职业越剧团合并组成。同年10月,经杭州市政府批准为国营剧团。分一队和青年演出队。佘惠民为团长,俞玉 萍、张琴娟为副团长,徐志昌为政治协理员。1958年4月,该团带《关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剧和部分小演唱节目赴京,在天安门广场和前门车站广场 作宣传演出,轰动了首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人民日报》于4月26日发表了题为《要创作更多的短小文艺作品》的社论;文化部颁发了《关于专业艺术 团体应该在城市街头进行演出的通知》。1959年,分一团和二团。1960年,二团并入杭州实验剧团,不久,实验剧团取消,又恢复原称。1961年,一、二团合并,仍称杭州越剧团。王桂君任支部书记兼团长,徐志昌、张琴娟、俞玉萍为副团长。不久团办小科班与杭州艺训班学员毕业,充实了一批年轻男女演员,以 女子越剧为主,开始男女合演。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解散。1978年,由徐志昌、张琴娟、高爱娟负责重建。1979年9月,分男女合演队和女子越剧 队。主要女演员先后有:张琴娟、俞玉萍、安素芳、罗恒芳、徐民枫、汪如亚、王颐玲、邢素芳、高爱娟、赵碧云、朱心敏、陈秋月、赵金麟、陶瑞娟等;男演员有 宋顺发、陆旭、陈少华、展敏等。编导有汤学楚、陆高平、傅昊平、李光耀、王一志、陈年余、罗建中等;作曲有田晓东、汪汝涛、卢怀蟾、马浩芳、章瑞棠等;舞 美设计有陈天问、俞德明等。该团十分重视剧目建设,早在成立之初,即召集前辈艺人陶素莲、相朝林等吐戏,记录成册,保留至今;并移植改编了《碧玉簪》、《春留人间》、《玉蜻蜒》、《泪洒相思地》、《二度梅》、《连升三级》、《沈清传》、《江姐》、《红茶花》等。1978年以后,演出了《蕉帕记》、《苏小 小》、《花魁女》、《兰亭会》、《于无声处》等一批新编、改编剧目。在上海、江苏、山东、江西、福建、安徽等地演出均深受欢迎。其中《玉蜻蜒》演出达 500余场,《苏小小》由上海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沈清传》誉满杭州、上海各大城市并灌制成唱片。

1985年底,建立杭州越剧院,称杭州 越剧院一团。后亦称杭州小百花越剧团。高爱娟、丁家清、侯军先后任主要领导。导演有许朝榜、陈慧琪、展敏,作曲章志良,舞美设计戴晓云、许希稷。主要演员 有梅花奖获得者谢群英和陈雪萍、周伟君、陈晓红、韩梅春、林碧峰、遽敏、周妤俊、石慧兰、荆芳等。1987、1989年两次赴日本访问演出。90年代两次 赴香港、一次赴加拿大演出。1995年在省艺校定向培训的20人毕业入团,开始分两个队演出。1994年在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中参演《碧玉簪·归宁》、《情 勾》等片断,谢群英、荆芳、林碧峰等演员分获金奖、铜奖。获省、市奖的剧目有《胭脂河》、《冬天的故事》(据莎士比亚名剧改编)、《圣塘桥》、《梁祝情 梦》等,其中《梨花情》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十一项大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浙江省第七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等多项奖。由中央电视台拍 摄成越剧电视连续剧获“牡丹奖”、“飞天奖”。2000年童话音乐剧《寒号鸟》参加全国儿童剧会演,于2001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杭州越剧院  组建于1985年底。设立院部,下辖一团(原杭州越剧团)、二团(原桐庐越剧团)、三团(原富阳越剧团)。所辖各团所有制性质和原隶属关系不变,院部以加强对各团艺术领导为工作重点。

高爱娟、侯军先后担任主要领导。90年代中期,二团、三团脱离越剧院,由杭州越剧团单独称名。

民艺剧社  越剧社团。1950年由社会名流与艺人吕公望、王晓籁等共同筹建。在杭州市民政局长冯萌东的支持下,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于同年10月在杭州成立。为民 营公助剧团,隶属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杭州分会。姚水娟任名誉团长,魏素云、孟舜为副团长,竺素娥、谢素云任辅导员,应毅、宋玉梅任教导员。剧社设剧务部,实行编导制,闻钟、金羽、吴翼、林笛、罗建中等先后担任编导。以胜利剧院、解放剧院为基本演出场所。建团后,从上海招收50多名青年演员为剧团基本成员,边学戏边演出。训练、生活管理、演出制度均仿效文工团做法,供给伙食及零用钱。吕公望捐赠每人一套灰色制服。学员名字中曾嵌一“民”字作艺名。先后延聘毛 蝴蝶、筱湘卿、陈佩卿、白牡丹、陈佩君、陈少鹏、陈彩娟等为教师并领衔演出。演出剧目有《梁祝哀史》、《钗头凤》、《同林鸟》、《王翠翘》、《鸳鸯剑》、《龙凤花烛》、《李三娘》、《林冲夜奔》、《怒海沉舟》等30余出传统戏和现代戏。由于演员阵容整齐,在音乐、舞美等方面刻意创新,首演《梁祝哀史》后,观众赞誉为“新社会、新剧团、新演员、新戏文”。1952年春,冯萌东因故去职,剧团怕受牵连,改名为江南越剧团,并邀请陈少春、张琴娟等进团,归属杭州 市文化局领导。1956年,市文化局以“江南”、“蜜蜂”两团为基础,建立市越剧团。民艺剧社培养出孟莉英、戚美飞、于艺芳、高绮芬、徐民枫、林黛玉、余 霞、刘毅贞、朱霞敏、朱绮雯等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演员。

桐庐越剧团(杭州越剧院二团)  前身是建于1950年9月的桐庐民艺越剧团。1958年3月,从杭州下放至新登的新六越剧团迁至桐庐县城,更名为桐庐越剧团。原桐庐民艺越剧团调属富春江 水电站施工单位(水电部十二局)管辖,更名为富春江越剧团。1962年10月,该团归属桐庐县。1965年12月,桐庐越剧团和富春江越剧团合并,仍称桐 庐越剧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剧团几经变易。1978年5月恢复桐庐越剧团。1985年更名为杭州越剧院二团,有演职员50人左右。

演出主要剧目有传统剧《叶香盗印》、《大堂会》、《萍娘》、《桃李梅》、《苏秦》、《杨排风》、《美人鱼》、《春江月》、《桐江雨》,现代剧《丁爱花》、《闹元宵》、《春到柳庄》和报道剧《泰山压顶不弯腰》等。

主要演员先后有:丁菊香、邓翠云、王宝应、石丽萍、单仰萍、谢群英、陈雪萍、许志英、兰玉珍等。

主要领导有:倪雪芳、丁菊香、孔爱卿、应勇发等。

临安越剧团  前身为宁波甬江越剧团,1950年秋部分演职员赴临安组建华江越剧团。1951年2月改名临安越剧实验剧团。1953年改名临安越剧团。1958年余杭县 并入临安县,余杭越剧团改为临安越剧二团,原临安越剧团为一团。1959年,余杭县恢复建制,临安越剧二团和一团分别恢复原名。“文化大革命”中成文宣 队。1978年4月剧团恢复。

主要演员有徐云芳、陈少芳、楼土芳、单建林等。曾一度实行男女合演。编导钱林森。先后任主要领导的有林梅春、陈慧 琪、钱林森。演出主要剧目有《白蛇传》、《血手印》、《哑女告状》等。钱林森编导的《巡按县令》、现代戏《玉山家事》有较大影响,曾在省戏剧节中获奖。90年代中期后转为个人承包,末期瘫痪。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7 06:5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