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894|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浙江越剧改革剧组  1968年5—7月“文革”期间,在批判17年所谓“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中,“四人帮”提出“越剧是资产阶级的,是60年代怪现象”,“要彻底砸烂”,“ 越剧必须重新改造,重新创作”。浙江省在一场“彻底砸烂60年代怪现象——女子越剧”的运动之后,于8月底浙江越剧一团、二团、杭州越剧团、省文艺学校 (后加浙江昆剧团),集中成立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又于8月30日抽调部分人员成立越剧改革《红灯记》剧组。年底,正式命名为浙江越剧改革剧组,人员逐年 增加至157人。1974年2月,经浙江省委批准,改称为浙江越剧团。

由于受极左思想指导,在移植京剧《红灯记》前阶段,念白、咬字曾采用 普通话,唱腔求高亢激昂,另起炉灶,成了土京剧,群众意见很大。1971年9月上旬,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来到杭州,在杭州饭店通过电视转播,先后观看了在 新中国剧院演出的第五稿《红灯记》和小戏《半篮花生》、《跃进道上》等。毛主席说:“《半篮花生》这出戏很好;《跃进道上》中两个中学生的越剧味道唱出来 了;”又对移植的《红灯记》批评说:“越剧改革应该还是姓“越”,我不赞成把越剧改得不像越剧。”《红灯记》经4年6稿的移植改革和演出,总结了经验教 训,才着重注意保留越剧风格,主旋律谱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1月,由中央电视台在东风剧院(即东坡大剧院)舞台摄录《半篮花生》电视片。不久在中央台 播放。

1972年移植排演《龙江颂》。1975年赴京参加全国调演。

1974年5月,《半篮花生》几经修改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年底排成《红云岗》,参加慰问部队演出。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演出越剧大合唱《怀念敬爱的周总理》。10月,为欢庆一举粉碎“四人帮”,演出《打倒四人帮》、《八亿神州卷狂飙》等。

1977年4月,演出《小刀会》。省委第一书记铁瑛等领导观后上台接见演职员,祝贺演出成功。5月,为纪念《讲话》发表35周年,演出越剧大组唱《迎接文艺的春天》。9月9日,为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演出越剧大联唱《高歌太阳万万年》。

一批知名老演员开始落实政策,先后调入团内。

1978年1—4月,省文化局组织越剧《祥林嫂》演出队参加省戏剧创作观摩演出大会。参演的有张茵、张琴娟、陈佩卿、安素芳、屠笑飞、钱鑫培、裘大官、汪如亚及男演员田成效等,她(他)们是受“四人帮”迫害后首次登台演出。女小生、女老生在剧中扮演花旦和老旦。在杭演出达70余场。

这年10月始,《胭脂》以男女合演形式重排再度上演。10月22日,《浙江日报》刊登林辰夫题为《启智纠偏观者喜——喜看越剧〈胭脂〉重上舞台》的文章。

1979年4月,经加工排演后的《胭脂》,在京作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受高度赞扬,获剧本一等奖、演出奖。

70年代,演出剧目尚有:《朝阳新歌》、《送货路上》、《东海小哨兵》、《春梅》、《山村小站》、《五月潮》、《刑场上的婚礼》等现代戏。粉碎“四人帮”后上演了《九斤姑娘》等一些古装戏。

1979年4月28日,省委宣传部下文恢复浙江越剧一团、二团编制。越改剧组(浙江越剧团)撤销。

这期间主要男演员有:梁永璋、何贤芬、江涛、张志明、郁尚校、董叔光、陈明水、任永鑫、宋顺发、刘关根、赵良根、陈坚等。

主要女演员有:张蓉桦、周云娟、朱心敏、李培珍、何雅、方小丽、谭粉英、张招娣、丁萼华、吴德芳等。

编剧先后有:曾昭弘、魏峨、胡小孩、周健尔等。

导演先后有:方海如、阮敏、杨小青、张骏声、胡汝慧、金宝花等。

作曲有:谈声贤、胡梦桥、朱训正、樊润河、钱兆熹、葛顺中、顾达昌等。

舞美设计先后有:周纪洪、龚景充、裘云飞等。

前期领导是有军代表参加的临时勤务组,中后期主要领导为陈献玉、张文根。

浙江越剧院  成立于1985年4月。设院部:院长顾锡东,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施振眉,副院长魏峨、张蓉桦,协理员王雪,秘书徐连祥。行政办公室主任宣宝棠;艺术部主 任方海如,集原省越剧一、二团之编剧、导演、作曲等艺术人员19人;舞美部主任罗志摩,集原舞美设计、绘景、服装、化妆设计人员5人;(以上两部人员根据 所属剧团需要抽用)。电视部主任:张蓉桦(兼),有导演、作曲、设计、灯光、服装、化妆等专职人员10人,从事摄制以越剧戏曲电视片为主的电视拍摄工作。另设艺档、图书室。艺术指导:金宝花等。定编制50人。下设直属三个团。一团:以中青年演员为主,演出女子越剧。支书王列,副团长吴兆千、陈宝发、尹钦 阳,定编制50人;二团:(对外称浙江越剧院小百花越剧团,即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由一批演员新秀组成。副团长胡梦桥、胡其娴、汪文耀,副书记李梅芳、杨海 泉,定编制80人;三团:实行男女合演。集原一、二团中青年男女演员,又从嘉兴、宁波调入男演员李伟勇、张伟忠充实阵容。团长魏峨(兼),副团长章流、樊 润河、郁尚校,副支书王效良。定编制80人。全院编制260人。

建院后曾以较大成绩影响于社会。后随体改的推进,艺术人员全部编入各团,机构虚存。至90年代,院部与由一、三团合并的浙江越剧团相并,与小百花团不存在隶属领导关系。电视部曾拍摄《九斤姑娘》等多部戏曲电视剧,并获全国大奖,后也并入浙江越剧团影视部。

浙江越剧团(浙江越剧院三团)  1990年,浙江省级越剧演出团体又作新的调整与组合,浙江越剧院所属的一团与三团合并,更名为浙江越剧团(后又与院部合并)。其前身实为50年代建立的 浙江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浙江越剧一团、二团。这是90年代全省仅有的越剧男女合演团。该团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一方面在舞台上坚持以 男女合演、演现代戏为主的剧团特色,另一方面在剧团内成立影视部,推行戏曲与影视联姻的改革,通过影视荧屏扩大男女合演越剧的影响,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 需求。同时确立和强化精品意识,着力创作和演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剧目,用精品去拓展舞台、争取观众,显示男女合演越剧团自身的存在价值。

该团 是持续进行男女合演的越剧团,先后上演的剧目有现代戏《明月何时圆》、课本剧6个、《孔雀街新潮》、《十字路口》、《一夜生死恋》、《巧凤》、《金凤与银 燕》、《商城真情曲》;古装戏《乾嘉巨案》、《柳玉娘》、《一鸟九命》、《三篙恨》(花烛泪)、清装剧《孔乙己》等。曾几度赴京汇报演出。一度参加中国艺 术节皆获好评。摄制的越剧电视剧有《汉武之恋》、《巧凤》、《大义夫人》、《一鸟九命》、《天之骄女》、《仇家姑娘》、《血溅清风石》、《陈三两》、《秋 瑾》、《宫墙柳》、《范蠡救子》、《乾嘉巨案》等多部,连连在全国获奖。15年来获全国大奖40余个,其中3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项文化部文华 奖,12个“飞天奖”;获全省奖项100余项,获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现代戏超百场、超500场奖励6次。尤其在90年代中前期,为越剧男女合演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显著成绩。

在团的艺术人员先后有:编剧魏峨、钱林森;导演郭兵、钱永明、赵雪海、王树林;作曲樊润河、谈声贤、何直伟;舞美设计罗 志摩、龚景充;排演辅导高佩、姚剑英;电视部导演梁永璋、张蓉桦、张志明。主要男演员有郁尚校、张志明、张伟忠、宋顺发、李海明、邵龙、李伟勇、陈信华、华渭强、陈明水、周正、俞仁海、周明等;主要女演员有梅花奖得主周云娟以及李培珍、何雅、钱爱玉、尹钦阳、翁荔英、李丽、舒锦霞、王滨梅等。演员队伍 1991年从省艺校充实进毕业生15人,1998年充实进毕业生20人。1985年始的三团时期主要领导先后为魏峨、王效良;90年代中前期为郁尚校、何 贤芬、赵雪海,后期为郁尚校、陈云雄等。

1998年与茅威涛工作室、绍兴咸亨酒店联合演出的《孔乙己》在全国轰动一时,并获大奖和赴香港演出。在新世纪舒锦霞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7 0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