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舞蹈 舞蹈历史 查看内容

中国舞蹈史:(十三)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2008-6-17 20:26|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957| 评论: 0

摘要: 第十三章 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第一节 继承传统进行再创造   向民族传统学习与再创,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一、汉族民间舞    汉族民间舞多为农耕文化的产物,与农民生活紧密相连,常是种植前、丰收后和喜庆节日的时令性活动。因此,各种喜庆的秧歌、

第十三章 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第一节 继承传统进行再创造

向民族传统学习与再创,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一、汉族民间舞

汉族民间舞多为农耕文化的产物,与农民生活紧密相连,常是种植前、丰收后和喜庆节日的时令性活动。因此,各种喜庆的秧歌、欢欣的鼓舞、红火的灯舞、求神祈 雨的龙舞等等,形成了汉族民间舞的几大类别。如秧歌,就有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西踢鼓子秧歌、陕北秧歌、山东的胶州、海阳鼓子秧歌……鼓舞,就有腰鼓、花鼓、太平鼓、花香鼓、战鼓……灯舞,就有荷花灯、采茶灯、花灯、鲤鱼灯、花鼓灯……龙舞,就有耍龙、百叶龙、段龙、板凳龙、火龙……而农民的生活及其用 具,往往成为民间舞的题材和道具。如跑驴、推小车、跑旱船;扇子、手帕、棒槌等等。各民族的民间舞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有自娱性的特点,可是,汉族由于长 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锢,在民间舞蹈活动中,看的人众多,参与跳的甚少,因此,它的表演成分很强,于是,一些戏曲中的人们熟悉的人物与情节,武术中的器械与姿 式,大量吸收到了民间舞蹈中。如梁山好汉、白蛇与许仙、刘媒婆、傅朋与孙玉姣;五虎棍、藤牌枪、鞭、杆、剑等。因而,自娱中的表演性与表演中的自娱感成为 了汉族民间舞的一大特点。

五六十年代舞台表演的汉族民间舞,主要是在传统民间舞蹈与素材的基础上的加工再创作,与此同时,用传统民间舞蹈或民间舞素材与新的生活情感结合进行了一些新的民间舞的创作,而赋予了民间舞以时代的新面貌。

二、少数民族舞

中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总和仅占全国人口的8%。但是少数民族多能歌善舞,在歌舞参与的广泛性与活动的经常性上大大超过了汉族。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边远地区,过去交通不便,生活闭塞,民族生活习俗、传统舞蹈文化保存较好。平时各民族多以歌舞自娱,又各有其传统节日,如三月三、绕山 林、摇马郎、采茶山、木脑、那达慕、火把节、盘王节等等,这些民族节日除全民族共聚欢舞外,还以此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年难得的几次会面和以歌舞求偶的时 机,于是,舞蹈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具有民族团结、精神鼓舞、生命繁衍的重大作用。1950年,4个少数民族文工团率先进京演出,丰富 多彩的民族舞蹈,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舞蹈工作者,他们拜少数民族为师,学民族舞蹈,纷纷奔向各民族地区采风探宝。1954年,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文化部、中央民委等有关部门又不断地轮流调各地区少数民族歌舞来京演出,并组织他们到各地巡回表演,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与友好交往,也促进了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由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又各有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生活习俗与舞蹈文化,因而,少数民族舞蹈既是蕴藏极为丰富的中华艺术宝库,同时也具有极高的人 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上的研究价值。由少数民族生活中的舞蹈发展为舞台艺术的当代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约有四种类型:1.挖掘整理的传统民族舞;2.根据民族 生活习俗加工创作的民族风情舞;3.编导对民族生活的体察与对舞蹈素材创造性的发展,而编创出的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的民族舞蹈;4.新创作发展的少数民 族舞剧。

三、中国古典舞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当代舞蹈家依据历史文献与现存的传统舞蹈、特别是戏曲舞蹈进行复古性再创作的所谓古代典范的舞蹈。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既有其历史性,更有 其风格性的意味。它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50年代主要指的是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发展出的古典舞语汇系统创作出的舞蹈作品。80年代则有更广泛的内容,有了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古典舞语汇系统创作出的舞蹈节目。每个历史时期,每一种古典舞都有不同的舞姿、身态、动律的造型特点,但是不论何时何种中国 古典舞,都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与内在的意、劲、精、气、神的合一;注重身韵、气韵、意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和俯仰、屈伸、开合、顿挫的鲜明节奏 感,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

图片资料

出处: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


##########NextPage##########

第二节 借鉴外国经验发展民族舞蹈

学习借鉴世界舞蹈发展的历史与现代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发展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当代舞蹈与舞剧,这是又一种继承性的再创造。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部门组建了各歌舞团体,在继承民族民间歌舞传统的同时,虚心学习与借鉴外国舞蹈经验,从而推动了中华当代舞蹈迅猛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邀请外国舞蹈团体与专家来华访问演出与讲学,同时介绍与学演外国舞蹈。共和国成立后,国际文化交往频繁,前苏联、东欧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歌舞团相继应 邀来华访问演出,其中,前苏联国立民间舞蹈团莫伊塞耶夫将民间舞蹈升华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显赫成就、小白桦舞蹈团女子队列舞蹈那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形式、苏 军红旗歌舞团那高超的舞蹈技巧以及朝鲜、印度、缅甸、印尼、柬埔寨、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匈、波、罗、捷、南、保、阿等东欧国家舞蹈那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 感,都有力的影响与促进了中华当代舞蹈表演艺术的发展。各地歌舞团体纷纷学习演出外国优秀舞蹈,向国人介绍外国舞蹈文化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自我的表现 力。这一时期我国还聘请了朝鲜舞蹈家崔承禧帮助整理中国古典舞,聘请苏联专家伊莉娜,帮助建立北京舞蹈学校,查普林、古雪夫执教于编导班。这些外国舞蹈专 家对中华舞蹈最初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其二,建立专业团体,广泛进行国际舞蹈交流。为了增进与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互相了解与友谊和促进文化交流,北京舞蹈学校于1957年专设了东方舞 蹈班,周恩来总理又于1961年2月指示文化部组建专门团体深入学习亚、非、拉美各国的歌舞艺术,于是,1962年1月东方歌舞团正式成立,担负起了与 亚、非、拉国家开展歌舞文化交流,以增进国家友好与人民友谊的使命。东方歌舞团成立后随即成为国内观众热烈欢迎的团体,也成了国外友人非常赞赏的文化使 者,涌现出了张均等一批东方舞蹈专家,出访了50多个国家,使亚、非、拉美,同舞一台。他们在学习亚、非、拉歌舞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再创造,在介绍与发展 中国民族歌舞艺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东方各国歌舞文化间的研究与比较。

其三,移植西方芭蕾使之在中国生根,创作发展中国的芭蕾与民族舞剧。中国古代舞蹈史没有出现过舞剧的称谓,中国歌舞多为歌、诗、乐、舞的综合形式,古称乐 舞。后来更发展为歌、舞、剧高度整合的独特的戏曲艺术形式,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有其崇高的地位。西方则由原有的诗、乐、舞、歌的综合体分项优 化发展,而有了独立的歌剧、话剧、舞剧、交响乐等艺术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古已有之的要继承发展,中国没有的要借 鉴创造。于是,通过借鉴西方芭蕾舞剧,我们有了中国的民族舞剧;通过移植西方芭蕾名作,中国芭蕾艺术在中华大地生了根;中国演员演出西方芭蕾经典作品的同 时,中国的编导也以中国的题材编创了中国的芭蕾舞剧,从而对世界舞剧艺术有了自己的贡献。中国舞剧的发展得力于苏联的舞剧经验与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中国 演出的第一部芭蕾舞剧《无益的谨慎》与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的创作,就有苏联专家查普林的指导;《天鹅湖》、《泪泉》及中国舞剧《鱼美人》就曾得 益于苏联芭蕾大师古雪夫的指导。

中华当代舞蹈发展的前17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舞蹈创作有时单纯强调为政治服务而忽视了对舞蹈艺术规律的研究与讲究;二是强调发展民族民间舞为主,而对非民族民间形式的其它形式的创作和编导有所压抑。这多是由于对政策执行失误,“左”的思想影响或经验不足之故。虽然如此,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指导 下,中华当代舞蹈还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地飞速发展了起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通过1953年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1957年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1952年、1959年、1964年3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文艺会 演,1955年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1964年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大会,以及各地区各民族不断开展的新作汇报演出,涌现出了 一批批民间舞、少数民族舞、古典舞、部队舞蹈;同时介绍演出了一批苏联、东欧及亚非国家的舞蹈和西方芭蕾名作;并创造性地发展创作出了一批民族舞剧和中国 芭蕾舞剧。

其次,中华当代舞蹈的发展,在鼓舞民族精神、活跃人民生活、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确立了它的存在价值。

再次,前17年中华舞蹈艺术,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绚丽多彩、为数众多的舞蹈创作,20余部大型歌舞,60余部大型舞剧的丰硕成果,受到全国各民族观众的 赞扬的同时,在许多国家的舞台上,也都留下了独具魅力的中华舞影,并在历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多次获奖,有了国际影响。17年,为中华当代舞蹈写下了壮丽的 开篇,同时,也为世界舞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图片资料

出处: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0 06: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