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波向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捐赠画作

时间:2017-06-28 13:27:30 来源:网络 点击:0

2017年5月25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在新华网展公司总经理赵见方先生的组织和带领下,覃波先生、懿青女士、李海坤先生三位画家来到位于北京饭店的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愉快地完成国画捐赠事宜。这也是画家们为全国少儿送上的节日礼物,祝全国少年儿童象美丽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鲜艳开放。中国儿艺基金会合作发展部主任张蓉女士接待了覃波一行,会长助理狄丽君女士和大家见面并座谈。

上图为狄丽君女士代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接覃波捐赠国画《满园春色》

围绕画家和儿童互动、画家与儿艺会相互关系、画家参与基金会对边远地区美术教师培训等公益项目的话题,覃波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中国儿艺基金会的其他活动。同行的中国绘画年鉴画院院长赵康杰先生表示,愿意带领更多画家加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慈善公益活动。艺术家们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受到了基金会会长助理狄丽君女士的肯定和鼓励,关于画家如何参与少年儿童公益活动,狄女士的观点和思考,使得画家们的思路得以打开,大家明白了在少年儿童慈善公益的事业中,画家可以大有做为,启发很大,收获不小。

上图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向覃波先生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会长助理狄丽君女士代表基金会接受了捐赠,并且与画家分别合影留念。中国儿童少年文化艺术基金会向秦波等三位画家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

附:覃波的牡丹绘画介绍

大千世界文人墨客画牡丹花者大有人在,覃波的牡丹绘画为什么总感觉能胜人一筹呢?

谈起自己的写意牡丹,覃波说,“画家的创作并不是要逼真地描摹自然,而是要象德国诗人歌德所说的那样,将自然集结在“较高的意旨”之下。面对枯草,白居易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有生”的感悟,正是由于诗人将眼前之景置于“较高的意旨”之下,遂成千古名句。画家的“写意”又何尝不是将自然集结在“较高的意旨”之下呢?做画贵在深刻理解物性,画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物性写成人性,物我合一,这就是大美”。

覃波为了画好牡丹,多年来长期对牡丹花进行细致的观察,把握住了牡丹生长规律、花期特点和绽放规则。漫长的艺术创作实践,他总结了自己画好牡丹的“五感”,即在直感、色感、光感、动感和画家倾注的情感方面的着力表现。正是对牡丹绘画方面所追求和表达的这“五感”,才有了他笔下牡丹的丽质与灵动。

具体地讲,直感就是表现对牡丹直接的感受,要把牡丹在宣纸上呈现出来,为观者带来愉悦的心情;色感,颜色对比要强烈,你喜欢的颜色要选择准确,看着要舒服,服务于牡丹花雍容华贵的内涵表达;光感,要突出左右面立体感,明快舒畅;动感,体现出牡丹的生命力,牡丹是草木本植物,花儿盛开期间期是草本的,鲜嫩无比,画面尽力体现这种生命向上的张力。牡丹花谢之后“一尺会缩八寸”,是木本植物了。有了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覃波的牡丹便有了勃勃生机,形神兼备了。画家创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情感融入画面的时候,作品才有感染力。

上图为覃波牡丹绘画作品欣赏

覃波,别名山岚,字号艺缘斋主人,1957年5月出生于美丽的广西武鸣,壮族,大学本科。研修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派山水师恩钊工作室。曾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国礼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国家级武术一级栽判,六段拳师。覃波于2005年皈依于佛教圣地九华山天台宏学法师,法号释开智。(图文any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