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十二)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的舞蹈

时间:2008-06-17 19:46:57 来源:网络 点击:0

第五节 新秧歌运动和新型秧歌剧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文艺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针对当时文艺界存在的只注重关门提高,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重洋轻中,轻视民族传统,对于文艺工作者世界观的改造没有明确的认识等问题,毛泽东同志作了 精辟的论述。之后,毛泽东又为鲁艺的同志作了报告,指出:“陕北的民间艺术很丰富,要到群众中去采集,去挖掘,要向群众学习,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中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鲁艺所作的报告,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为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服务,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广大文艺工 作者的认识。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边区的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潮。

一、延安的新秧歌运动

在《讲话》的精神鼓舞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1943年春节,鲁迅艺术文学院组织的秧歌队首先走上街头,演出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此 外,鲁艺秧歌队还演出了《腰鼓》、《旱船》、《霸王鞭》、《推小车》、《挑花篮》、《打花鼓》等文艺节目,内容均是拥军、拥政、爱民以及反映大生产运动中 的模范事迹。自鲁艺秧歌队走上街头广场之后,延安的各专业文艺团体和群众业余剧社等,组织了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秧歌队到城镇演出。这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的秧歌运动,迅速影响了陕甘宁边区各个专业文艺团体,并且在农村、工厂、部队、机关、学校中组织了秧歌队。之后,各抗日根据地的秧歌运动也很快发展起来 了。

1944年1月25日,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延安的文艺活动掀起了空前未有的新高潮。农历正月下旬,中共中央文委组织八个秧歌队在中央所在 地杨家岭会演,党中央大部分负责同志观看了这次会演,检阅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成果。在秧歌会演后,1945年2月23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十一),一支秧歌队 来到枣园给毛主席拜年。秧歌队演出了具有劳动气息的《小放牛》、《妇纺》等。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讲了话,高度赞扬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成果,从而把秧歌运动推向 新的高峰。

延安的新秧歌,是延安文艺工作者对陕北的秧歌等民间歌舞形式学习改造的结果,在内容与形式上,新秧歌去掉了传统秧歌中封建迷信和色情不健康的因素,加进了 工农商学兵新的人物形象,去掉了调情的舞姿。是否为革命事业服务,乃是秧歌发展史上的分水岭。秧歌队给毛主席拜年时的合影、新编《挑花篮》、“鲁艺”宣传 队在广场上的演出、枣园文工团的《秧歌》和田华表演的《霸王鞭》、《纺棉花》、华北联大文工团的《秧歌》和《花鼓》等,都可证实这一点。

二、新型秧歌剧

秧歌剧是在《讲话》之后掀起的秧歌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它把戏剧、音乐、诗歌、快板、舞蹈融为一体,综合了歌舞、文学、曲艺、话剧诸种艺术的优 点,创造出具有新形式、新内容和完整故事的中国歌舞剧。在《兄妹开荒》之后,又出现了《夫妻识字》、《一朵红花》、《赵富贵自新》、《十二把镰刀》、《牛 永贵挂彩》、《二媳妇纺线》、《红布条》、《采棉花》、《钟万才起家》、《王三宝转变》、《周子山》、《张治国》、《全家光荣》、《白毛女》、《血泪仇》 等新秧歌剧、新歌剧。这些新秧歌剧的题材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斗争,歌颂了在冬学、抗日救国、锄奸、反霸、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等活动中涌 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事迹。秧歌剧中的舞蹈是根据人物自然形态的动作,经过加工美化编排出来的,具有典型化和节奏感,并具有秧歌舞的动作特点。新秧歌剧充分展 现了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兄妹开荒》(王大化、李波表演)通过兄妹在大生产运动中争当英雄模范的动人情节,展现边区人民生产自救的精神面貌。《夫妻识 字》以夫妻二人互教互学的感人场面,展现了边区人民共同学习文化知识的新面貌。还有《一朵红花》、《赵富贵自新》、《十二把镰刀》、《二媳妇纺线》、《红 布条》等节目。对新秧歌运动及秧歌剧作过突出成绩并有影响的人物有:贺敬之、苏一平、周而复、马建翎、安波、马可、王大化、李波、胡沙、刘炽、于蓝、王 昆、迪之、田雨、胡果刚等人。田雨和胡果刚、胡沙在新秧歌运动的影响下,还致力于舞蹈创作工作。

田雨(1917~),武汉人。1935年在上海雨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学习,1936年向吴晓邦习舞。抗战爆发后任全国戏剧界移动第七队及拓荒剧团演员。1938年转入抗敌演剧三队,担任舞蹈演员、教员和编导,同年赴延安。1941年至1944年先后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舞蹈教员及研究员、延安联防军政治部 宣传队舞蹈教员及编导。在此期间的主要作品有《生产舞》、《丰收舞》、《红军万岁》、《无敌红军》、《军民四季》、《腰鼓》、《霸王鞭》、《大秧歌舞》、《练兵舞》等舞蹈。

胡果刚(1921~1983年),四川壁山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参加八路军。最初从事戏剧工作,曾在延安青年艺术剧院任话剧演员、研究员、室长、延安联政宣传队教员。1942年,他创作并亲自主演工人题材的独幕话剧《赵占奎》。1943年同荒草同志创作广场歌舞剧《张治国》,他饰张治国的角 色,此剧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奖励,获优秀节目奖。之后,他与田雨、黄歌编导《军民四季》、《霸王鞭》等舞蹈。1945年,他创作小秧歌剧《三张收条》,受到战士好评。

新秧歌运动在我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在我国现代舞蹈史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为后来的舞蹈艺术民族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秧歌运动的掀起迅速影响了各根据地的舞蹈活动,当地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以民间文艺形式,如《秧歌》、《腰鼓》、《霸王鞭》等为基础创作,宣传群众,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图片资料

出处: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