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883|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2.戏校、学馆

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  前身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演员训练班,开办于1954年11月。先后在上海市及绍兴、苏州三地招收了60名演员班学员(其中男生40名,女生20名),学 制为5年。吕云甫任班主任,表演教师有项彩莲、魏凤娟、小白玉梅、竹芳森、张福奎、周剑鹤等。1956年,又招收了13名音乐班的学员,学制为3年,音乐 教师有周宝财、胡章灿、刘阿海、孙国良等。学员们除学习各项专业基础课外,还学习政治、文化等课程。演员班尚有京剧教师教授毯子功、武功,沈传芷、朱传 茗、薛传钢、周传沧等昆剧老师教授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基本身段。1958年,越剧班师生(包括演员班和音乐班)到上海越剧院实习,成立学馆,由钟泯任 馆主任。1959年夏学员毕业,除少数男演员分配到浙江外,大部分留在上海越剧院。同年6月1日,组建成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成为上海地区实验越剧男女合 演的主力。主要演员有史济华、刘觉、张国华、沈嘉麟、徐瑞发、姜佩东、张丽琳、金美芳、曹银娣等。

1980年秋冬,上海越剧院及静安、卢 湾、虹口3个区属越剧团,共招收了40名左右的学员,于1981年送上海市戏曲学校集中办班,作短期速成培训。该班负责人为项彩莲和徐岗。专业教师有姜佩 东、谢秀娟、卢成惠、张娟莉、袁永祥等。1982年,学员结业后返回各自院、团,其中学业优秀者都成了各院、团的新秀,有的挑起了剧团的大梁。如上海越剧 院的华怡青、钱丽亚,静安越剧团的金静、董蓓芬,卢湾越剧团的张俐、吴国兰,虹口越剧团的肖雅、韩婷婷、王晓莹等。

1984年春,上海越剧 院为解决女子越剧接班人,经上海市委批准,由上海市戏曲学校开设越剧班。计划在本市招生50名年龄14至16足岁的学生,实际录取仅10余名,即于11月 开学上课,学制为3年。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全部由上海越剧院派出,政治、文化和武功课的师资及教学由戏校负责。陈承秉担任班主任。专业教师有小白玉梅、吴小 楼、金艳芳、张云霞、薛桂珍、谢秀娟、卢成惠、张娟莉、凌仲祺、袁东、金顺根等。1985年4月,经市领导批准,在本市和浙江、江苏两地招收演员学员25 名(实际录取12名)和音乐班学员20名(实际录取16名),年龄与前同,学习期限演员班4年,音乐班3年。1987年8月,演员班(大班)3年制学员毕 业,组建成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有章瑞虹、方亚芬、裴燕、金红、杨才英、郁利群等。1985年入学的音乐班和演员班(小班),相继于1988年和 1989年毕业,并入青年剧团,主要演员有章海灵、张永梅等。

1994年春,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市戏曲学校开设越剧演员班。在上海、浙江两 地招收了29名初中毕业的学员(其中男生10名),年龄均为14岁至16足岁,学制4年,于9月1日开学。陈承秉任越剧科科长,专业教师有沈于兰、张月 芳、薛桂珍、卢成惠、杨同时、张森兴、王元培等。1995年夏,又在上海、浙江两地招收了37名学员,其中演员班女生24名,音乐班13名,学生来源系小 学高年级及初中低年级学生,9月1日入学,学制为6年。

浙江艺术学校  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其前身为1955年4月建立的浙江省文化干部训练班。1956年改称浙江省文化艺术干部学校。1958年4月改称浙江文化艺术学校。先 期由黄源、叶克任校长。1958年9月建立此学校,校址在杭州市曙光路14号。始称浙江省戏曲学校,设越剧、婺剧、昆剧、戏曲导演、戏曲音乐等专业。学制 为3至5年。1960年至1961年,昆剧班、婺剧班分别移归浙江昆剧团和金华专署文教科代培,更改校名为浙江省音乐舞蹈戏曲专科学校。1964年夏,称 浙江戏曲学校。1965年又改称浙江文艺学校,增设在职越剧青年演员培训班。“文化大革命”中停课,1968年并入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1970年恢 复办学,改称浙江“五七”艺术学校,开设京剧、芭蕾舞、管弦乐专业,以“样板戏”为教材。1977年恢复越剧表演专业,并开办进修班,为地(市)、县越剧 团代培训在职演员。1978年定名浙江艺术学校,增设舞台美术及戏曲武功师资专业。1980年由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艺术专业学校。1994年被国家 教委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经批准升格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校以来,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保持一定比例的政治课、文化知识 课、文艺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逐步完善全新的艺术教育体系。首任校长张西华,盖叫天任艺术顾问。1980年始,相继由王爱 勤、于爱如、卢竹音任校长。历年任课的主要教师,越剧班有:姚水娟、赵瑞花、王杏花、屠笑飞、裘大官、姚传芗、支维永、陈佩卿、张茵、吴剑芳、梅月楼、祝 荷花、卜彩珍、张琴娟、钱鑫培、王爱勤、尹小芳、章流、胡敏、田成效、于爱如、王媛、曹蓉芳、周瑛、葛剑飞、马佩玲、华世鸿、顾焕祖、魏克玉、杨淑琴、刘 云兰、俞珍珠、袁开祥、张凯红、陈天贶、董莘娅、刘泽珍、尤琴芬、刘馨、宋普南、李杏花等。戏曲音乐班有:周大风、许鸿宾、李益中、贺仁忠、毛崇旺、陈集 云、贺世忠、骆介礼、何占永等。婺剧班有:徐东福、徐锡贵、张学文、胡志钱、施秀英、卢金祚、严双棋等。昆剧班有:沈传锟、张传芳、马传菁、张娴等。此 外,曾应聘来校兼课的尚有昆剧演员周传瑛、王传淞、汪世瑜,京剧演员陈大濩,婺剧演员周越先、徐汝英,越剧演员范瑞娟、傅全香等。历年来戏曲表演专业施教 的剧目,越剧有:《九斤姑娘》、《叶香盗印》、《盘夫索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珍珠塔·前见姑》、《白蛇传》、《琼花》、《风雪摆 渡》、《二堂放子》等。从20世纪60年代起,学校教学工作以越剧专业为重点,前3届为男女合演班。1980年后培养女子越剧演员,计有5届和1个班。选 用流派唱腔施教,并在教学实践中遴选、积累起一批教学剧目。历届毕业生男演员115人,女演员260人,合计375人,分布于全省各专业演出团体。同时开 办越剧进修班近20期,大批演员得到正规培训,提高了素质。另外,开办越剧音乐班8届,培养音乐人才138人。其中女生茅威涛、陈辉玲、董柯娣、李培珍、张亚蓉、方雪雯、何赛飞、陶慧敏、王滨梅、黄依群、颜佳等,男生张志明、郁尚校等,都已成为著名演员。该学校为培养越剧等艺术人才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该校与浙江省电影学校、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合并建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学校作为学院附中,仍保留原校名。新校址在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温州专区、市戏曲学员训练班  1957年开办,以温州市新圆觉寺为班舍。从市区及温州专区各县和嵊县招收学员100多名,为温州市越剧团、温州市瓯剧团、永嘉昆剧团、平阳人民和剧团、温州市京剧团代培学员。胡崇刚主持训练班工作,叶在湄、曹陈龙、王兰香、刘章兴、李魁喜、鲁桂春、史玉珍、吴桐等参加教学工作。除训练基本功外,还将水 袖、扇子、身段、步法等编成舞蹈动作进行教学,把“四功五法”的训练与排演剧目紧密结合,以《浮缸》、《挡马》、《约钗·闹钗》、《秋江》、《见娘》、《断桥》等为开蒙戏。第一批京、和、越三个剧种的学员培训三个月后转到各剧团继续培训。留下瓯、昆两剧种的学员和从瓯、昆剧团抽调来的青年演员办第二期训 练班。不久,也充实到瓯、昆剧团。训练班为一大批青年演员奠定了戏曲表演的基础。越剧班的李珍珍等成为温州市越剧团的优秀演员。

南京市戏曲学校  1958年7月成立,同年9月1日开学。设京剧、越剧、扬剧三个班。校址在南京市香铺营29号。南京市文化局局长董昌达兼校长,李碧莹及京剧老艺人苗胜春 任副校长。京剧班学员45名,主要教师有:孙瑶芳(小生)、张九奎(老生)、王多寿(丑)、赵鸣慧(花旦)等,新艳秋亦曾任教。越剧班学员30名,教师有 梅月楼(花旦)、黄笑笑(丑)等,竺水招、商芳臣亦去校兼课。扬剧班学员28名,教师包桂卿等。该班除在本校学习外,还在江苏省戏曲学校扬剧短训班学习部 分课程。

1959年元旦,三个班学员演出了《武家坡》、《黄鹤楼》(京剧)、《鸿雁传书》(扬剧)、《盘夫》(越剧)等剧目。

1960年,该校迁至峨嵋路。不久,因师资、经费问题,扬剧班调归江苏省戏曲学校;越剧班中女学员调南京市越剧团,男学员调南京市所属各县剧团。个别人转京剧班。京剧班继续办学,改名为南京市京剧学馆。1970年撤销,改建为南京市京剧团。

越剧班学员袁小云等成为优秀演员。

宁波市文艺学校  原称宁波市戏曲学校。1960年初创办,原校址在宁波市月湖边中营巷内。设越剧、京剧、甬剧等班,学员190余人,教师40余人,负责人吴滨、袁孝熊。经 费由宁波市各剧团集资。京剧班学制五年,甬剧班学制四年。越剧班学制二年,教师有毛佩卿、鲍玲贞、何帼英等;教学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风雪摆渡》等。1963年毕业,学员虞秀玲、俞燕珍等成为宁波市越剧团主要青年演员。

后曾开办幼儿京剧培训班、舞蹈班等。1989年,市领导决定为市越剧团培养一批接班人,从5000多考生中筛选37名学员(28名演员,9名演奏员),学 制3年。调入市越剧团优秀中年演员虞秀玲(副校长)、沈申儿、陈姗明任主教老师,原京剧团韩鹏飞、李莉红执教基本功。又长聘省艺校田成效任唱腔老师,外聘 昆、京、越名演员汪世瑜、张善麟、王颐玲为客座老师,越剧前辈尹桂芳、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风等到校指导。因此教学质量较高。1992年毕业后整体接班,称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涌现出白银飞、张小君、陈莉萍、杨巍文、郑春芬、丁铭焱、张志红等一批新秀,演出誉满大江南北与香港。1991年,邹星培会长代表旅 港宁波同乡会捐赠150万港币。宁波市政府追补50万人民币,国家文化部拨款5万元,兴建艺校新校舍,校址在宁波甬港南路235号。1997年为鄞县越剧 团定向开办越剧班,学生30人,2000年毕业到剧团接班。校长陆宇宇。

上海南汇县戏曲学校  戏曲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10月。半工半读制。分三批招生共50名。由南汇县文化科管理。学校设越剧班、沪剧班、歌舞班、黄梅戏班。后歌舞班人员加 入南汇县文工团。沪剧班学员毕业后分配至南汇县沪剧团。越剧班学员结业最晚,到1962年12月南汇县越剧团成立,全部转入该团。他们在校期间曾以戏校名 义演出越剧传统剧目《貂蝉拜月》、《楼台会》、《盘夫索夫》、《金山战鼓》、《碧玉簪》、《花木兰》及现代戏《红色风暴》等40余个。在出人出戏上有一定 成绩,如徐持平曾获得“文学艺术奖中年演员奖”,是南汇县越剧团的主要演员。该校是上海郊县唯一的公办正规戏曲学校,历时4年,为南汇县戏曲界输送了不少 人才。

江苏省戏曲学校  1959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建为江苏戏曲学院。院址在南京市申家巷46号。江苏省文化局局长周邨兼院长、党委书记,王平任副院长、党委副 书记,主持日常工作。苏光任副书记,徐观伯、张桂轩、彦军任副院长。学院设置戏曲、曲艺两系和进修班及戏曲研究室。戏曲系开设昆剧、锡剧、扬剧、目连戏、徽剧、木偶专业,招收学生100多名。曲艺系开设苏州评弹专业。进修班培训淮剧、锡剧、越剧在职演员、导演和音乐人员120名。教职员工308人。

1960年5月,学院与省属锡剧、扬剧、苏昆剧、淮剧等剧团合并为江苏省地方戏剧院。原学院为教学训练部,各剧团为演出部。木偶、目连戏、徽剧等专业先 后停办。同年7月,剧院参加高等艺术院校联合招生,共招收新生800多名。9月又与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歌舞话剧院教学训练部合并,恢复江苏戏曲学院建 制。改设京剧系、地方戏曲系、歌舞话剧系和编导班。共有专业12个,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均根据高等教育部有关规定并参照省内外艺术院校有关内容制定 和实施。

1962年9月,因国家经济困难,学院恢复戏曲学校建制。1984年至1987年,该校为南京市越剧团代培近30名女学员,学制3 年。越剧科主任徐光宇,副主任筱水招,教戏组组长郑家琴。除教学专业课程外,还有文化、劳动课等。1999年9月,为南京市越剧团招生22名,为南通市越 剧团招生8名,全是女演员,学制5年,学员时为小学生。主任徐光宇,组长郑家琴,团方负责人水小燕,教务干事唐悦。学校原址现称长白街34号。已为国家级 艺术中专学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6 16: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