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880|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杭州市艺术学校  始建于1960年2月,时称杭州市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孙晓泉。校址在今杭州幼儿师范。设越剧、京剧、音乐(声乐、器乐)、编导、美术等科。有学生300余 人。首批越剧学员30余人,后留13人转给杭州市越剧团继续培训,称杭越小科班。1961年下马,改称杭州市艺术训练班,主要负责人赵中岳。至1966年 共办6期,学员168人,大部分是杭州地区越剧团的表演、音乐、创作人员。学员周云娟、朱心敏、陈秋月、陈书君及男演员宋顺发等后成为优秀演员。1971 年恢复建制,称杭州“五七”文艺学校。1977年改称杭州市艺术学校。1999年固定校舍在沈半路25号。先后由徐志昌、宋家明任校长。1985年9月,为余杭越剧团开办表演、音乐培训班,为期一年,结业演出《脉案风波》。1994年9月,为杭州越剧院一团、三团(富阳)定向开办越剧表演班,学员30人,学制4年。有中专文凭。教学剧目有《情勾》、《杀庙》、《拾玉镯》、《井台会》、《算命》、《双下山》、《方卿见姑》、《二堂放子》、《葬花》等折子戏与 小戏。在校老师有陈秋月(副校长)、骆旭、许晓芸、毛建华、吴俊蓁,外请唱腔老师田成效、周瑛、何雅、吴德芳、赵碧云,表演老师魏克玉等。1998年5月 毕业演出《宝莲灯》,得到范瑞捐、傅全香、张桂凤、周宝奎等表演艺术家辅导。该班涌现了一批新秀,如沈祝敏、冯轶辉、茹海晶、唐吉娜、王丽媛、王焕玉、俞 晶、王莉琴等,在杭州新剧目调演中获奖。其中小丑沈祝敏在2000年浙江省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十佳之一。

上海越剧院学馆  开办于1960年秋,馆址在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原大新游乐场旧址(即第一百货商店大楼七、八层楼),1962年,迁入石门一路333号。在本市(包括郊县) 招收了小学、初中学生318人,学制为6年,编为5个演员班(其中2个男女合演班,3个女子越剧班)、2个音乐班。袁雪芬兼任馆主任,宗政文任馆副主任兼 教导科长,钟泯任教导科副科长。设有教导科、组织科、行政科、班级办公室等部门,有教职员工100多人。课程开设政治、文化、专业三大类。文化课设有语 文、历史、地理及理化常识等课,演员专业课开设乐理、视唱、毯子功、身段基训、唱腔、念白、排戏等课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完全按照文化部制订的中等艺术 专科学校的要求制定。专职及兼职的表演教师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魏小云、竹芳森、周剑鹤、陈焕、张桂凤、陆锦花、张云霞等;音乐教师有周宝财、金 茂根、马良忠、胡章灿、张大森等。1965年,在大演现代戏的影响下,学馆又在本市招收了23名初中毕业的男生作为男演员来培养。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学馆改名为上海越剧学校。1968年,工、军宣队进驻学馆,全体师生员工下放农村进行“斗、批、改”,后去工厂“战高温”劳动。1973年春,学馆撤销,师生员工均另安置。现上海越剧院的演员沈于兰、张月芳、张秋萍、刘军,乐师陈新章、沈可人、陈安福,鼓师洪小浩、詹敏等,均毕业于该学馆。

1973年秋,上海越剧团(即原上海越剧院)开办了演员训练班(后改名为学馆),在市区和郊县招收了44名小学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16名)。1974年4月正式开学,学制为6年。由工宣队领导,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基本上仿照上海市“五七”京剧训练班,教学以移植样板戏为主。1977年,工宣队 撤走后由钟泯任学馆主任。教学上以继承越剧传统艺术为重点,对学员进行补课,教学了《九斤姑娘》、《前见姑》、《回十八》等传统剧目,排演了《小刀会》、《追鱼》、《西厢记》等大戏作为毕业公演剧目。袁雪芬、傅全香、徐玉兰、范瑞娟、陆锦花、吴小楼、徐天红、张桂凤、徐慧琴、周宝奎等老演员先后在学馆任 教,培养了赵志刚、许杰、陈颖、胡敏华、张承好等一批青年演员。

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  开设于1960年9月30日,地址在上海乌鲁木齐北路静安区文化馆内。有演员学员30余人,乐队学员8人,平均年龄为14岁,最小11岁,最大17岁。分 大班、小班进行教学,教学负责人为孔敏。在文化教育方面,开设了语文、数学、历史等课程,要求学员达到初中以上水平。唱腔、念白及表演专业教师有魏兰芳、文青皓,合作越剧团主要演员戚雅仙、毕春芳、陈金莲、潘笑笑等亦到班授课。武功教学由京剧教师王世杰等担任。音乐教师贺孝忠,除对乐队学员进行专业教学 外,还承担演员班的乐理课、视唱课。教学剧目有文戏《盘夫》、《楼台会》、《断桥》及武戏《盗仙草》等。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戏校因贯彻国家调整方针 而于7月间停办。该班学员一部分支援到武汉、兰州、浙江海宁等地的越剧团,一部分进合作越剧团随团实习。其中优秀者周雅琴、朱祝芬成了“戚派”第二代传 人,杨文蔚成了“毕派”继承人。乐队班学员吴跃年、曹永兴后为静安越剧团的主胡。

南市区戏曲学校越剧班  创办于1960年11月。该班是上海南市区文化局为培养本区所属的出新越剧团的新生力量,由剧团自行招收学员,是南市戏校已开设京剧、沪剧、滑稽、歌舞、杂技等班以后增办的一个班。校长张成之,副校长蒋织青,班主任徐锦英。班址在宁海西路200号,1年后迁至福佑路小世界楼上南市戏校内。该班共招演员学员 7名:徐礼明(小生)、王燕华(小丑)、史奇美(老生)、马香梅(小生)、殷妙英(花旦)、陈元珍(老生)、卢丹萍,分两次入班。在班学习期间以基训为 主,辅以唱腔课,并排练《北地王》、《梁祝》等片段,还传授了《西园记》与《重要的一课》。学制原定5年,未及3年因剧团紧缺演员,故提前结业回团参加演 出。该班在1963年撤销。

虹口区专业剧团学馆  开办于1960年9月2日,由当时上海虹口区的东风、飞鸣越剧团和大众滑稽剧团三方集资,并报请虹口区文化科批准后建立。在筹划先期,乃由东风、飞鸣两团 谋合组建,所以曾用名为东风、飞鸣越剧团学馆。后大众滑稽剧团加入,最后定名为虹口区专业剧团学馆,馆址在多伦路10号,后移至武昌路513号。学制5年 (基本专业训练3年,舞台实习2年),学员49人。开办两个班:演员班有尹钦阳、尹美娣、张蓓丽等37人(其中男演员4人),演奏班有叶家祯、周锦熊、章 藕生等12人。副馆长邢月芳。基本教师有:邢月芳、叶琴芳、吕胜奎、张雅芳、蔡渭清等12人。设置艺术课(唱腔、身训、武功、声乐、器乐)、文化课(语 文、唐诗宋词、戏剧理论等)、政治课(红专教育等)3门课程。采取基本训练和排戏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排练过《盘夫》、《别窑》、《哭祖庙》、《盗 草》、《二堂放子》、《拷红》、《哭箱诉舅》等20余个折子戏。学员于1962年7月25日结业后分配到区内3个剧团实习。

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班  1960年6月3日,以上海市戏曲学校和上海市戏曲联合招生组名义,在《文汇报》、《新民晚报》刊登招生广告,共招收学员24名,学员来自初中毕业生和高 中生。苏石风总负责,周剑青任班主任。1960年8月,正式在上海越剧院培训,学制4年。基础课师资都是社会上著名教授、画家。如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颜文 梁教授教粉画、透视、色彩,上海国画院画家张大壮、来楚生教花卉,俞志才教山水,周练霞教人物,郑慕康教专业课人物,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盛铎教素描,上海 戏剧学院教授周锡保教基础图案。著名画家沈迈士、申石伽、顾炳鑫、韩和平都曾到班授课。专业师资,有上海舞台美术家前辈赵凤祥、翁根仁教授绘景。院内苏石 风、黄子曦、周剑青、顾大良、陈利华、陆云峰、吴报章、明道宣等都按不同的专业授课辅导。1963年9月,举行了舞台美术学员实习作品展览会,获得同行和 院内外一致好评。1964年8月毕业,学员一半以上留剧院美术组工作(其余分到外单位工作),其中有孙志贤、杨楚之、朱柳庄、张步顺、包翠玉、田纬钤、浦 立、张娟娟、谢评等,后成为该剧院舞台美术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的参加《东方红》大型歌舞剧、样板戏和外国艺术团体、外省市出国团体的设计、幻景、绘景工 作,有的曾获奖。他们的作品,有的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国际舞台美术展和全国、上海美术展;他们有的被聘到上海戏剧学院授课;还有的被邀请到日本松山芭蕾舞团 授业执教。他们中大多数人被评为高级舞美设计师。

嵊县越剧之家  越剧演员培训和史料展览机构,建于1962年。1955年由马潮水、张云标、金荣水、袁雪芬、尹桂芳、姚水娟、屠杏花、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尹树春、高剑琳、毛佩卿、张茵等63位越剧演员组成筹建委员会。袁雪芬为主任,姚水娟、竺水招、马潮水、冯农为副主任。得到全国各地 200多个越剧团的响应,义演集资8万余元,于1962年在嵊县正式建立,由嵊县人民政府领导。越剧之家坐落在嵊县鹿胎山麓,设有陈列室、练功房、教室、接待室等,担负着本剧种的史料搜集整理、艺术交流、培养训练青年学员、接待联络广大越剧工作者等任务。1964年,辟设越剧史展览室,以收集到的文字、图 片、实物,展示越剧各个时期的历史沿革。“文化大革命”中全部资料被毁,并停止活动。1978年恢复活动,重新搜集、录制和展出了小歌班男班和女子越剧时 期的名伶照片、道具、乐器、服饰、唱片、堂彩、唱腔录音以及各种流派的主要唱段等。自1964年至1982年,先后举办了12期(每期半年至一年半)艺训 班,为11个省市的43个越剧团培养了400多名男女演员及演奏人员。

1990年越剧博物馆竣工开放,全部史料移交博物馆,以开办艺训班为主要任务,不断为专业、业余越剧团培训、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

“文化大革命”后专职负责人先后有:丁一、丁仲秋、钱永林、谢顺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6 12: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