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896|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会馆社团

越剧职业工会  越剧业群众组织,民国35年(1946年)7月,成立于上海龙门路某居民住宅,后迁至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傅全香住处。理事长尹桂芳,常务理事傅全香、竺水招、许岳兴、张志范,理事与候补理事有姚水娟、竺素娥、李艳芳、钱秀灵等20余人。该工会由上海市社会局批准,隶属于朱学范领导的上海总工会。筹备初 期,仅有音乐伴奏、老戏师傅、“厢房”(服装、道具、布景、勤杂)人员等后台职工,后扩大至演员和少量编导。原定宗旨为抑制“越剧业同人联谊会”(俗称“ 老板工会”)张春帆等老板任意决定演职员去留的霸道行为,维护会员就业权利,向戏院老板交涉提高薪水、谋求会员福利等,因而填表加入者多至上千人,当时在 沪演出的36个越剧戏班的演职员几乎全部参加。但成立后并未实行原定宗旨,相反被吴瀛洲、翁纪根、吕良丞、孙子龙等嵊县籍流氓混入其内,以“干事”身份,借“收会费”之名,到各戏班敲诈勒索,寻衅滋事,引起会员与整个越剧界普遍不满。而该组织的经济情况也每况愈下,几位主要负责人常掏腰包以应付各种费用。8月25日,尹桂芳在报上公开发表启事辞去理事长。不久,理事们相继声明退出,该组织乃自行解体。

上海市越剧工会  全称为上海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工会越剧分会。会址在原新大沽路406弄3号,前身为上海市影剧业工会越剧分会,于1950年1月31日成立筹委会,并选出袁 雪芬、范瑞娟、吕仲、吴琛等27人为筹委,同年6月30日上午分会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范瑞娟当选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下设组织、劳 保、秘书、生产、文教、女工、财务、纠察等科室。拥有会员3 000多名。入会者除在本市注册登记的越剧团体演职员,还包括以演越剧为主的剧场职工。分会的职能有安排同仁就业、调解前后台劳资纠纷、开展业余文化教 育、抓剧目创作和劳保福利等事项。1958年,越剧分会随着上海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工会的撤销而终止。

常州市越剧之友联谊会  创建于1985年,此联谊会是由江苏江南塑料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茹伯兴(会长)和江苏常州市青年越剧培训班主教老师沈越(秘书长)及江苏武进横林五金工具厂等20家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独立社会团体,在全国及海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广泛影响。

创建以来,多次邀请袁雪芬、尹桂芳、徐玉兰、吴小楼、张桂凤、戚雅仙、王文娟、金采风等全国越剧艺术家、中、青年越剧明星,侨居海外的越剧明星,上海、浙江、江苏、福建、西安、兰州等地越剧专业院、校、剧团领导和演职员抵常州开展联谊、辅导活动。特别是根据尹桂芳1976年5月在上海提出的“从摇篮里开 始培养青少年越剧观众”的卓见,在常州地区发展成为旨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越剧培训基地,免费培训青少幼越剧爱好者和为专业院、校、剧团免费选录、输送青 少年专业人才,为实现“摇篮目标”作出了较大贡献。经过20多年努力奋斗,该会共培训4000余名青、少、幼学员,并接纳江、浙、沪专业院、团到常演出专 场26次;深入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举办各种培训班42期,为市级专业团体办班20期,为联谊单位进行常年性慰问演出100余场次;向专业院、团免费选 录输送8名青少年专业人才,同时输送专业剧团代训生128名。

除在本地区组织发动3000余名老、中、青、少、幼学员成功举办《佳莺杯》、《万象杯》越剧大赛外,先后组队参加华东地区20城市大赛、江苏省中小学生戏剧调演、’94中国小百花越剧节、江苏省“红杉树杯”戏曲大赛、’96全国越 剧爱好者大赛和’96上海浦江杯大赛、’97浙江省杭州电视台越剧专场演唱赛、’97江苏省“十佳”戏曲名票大赛等,并屡登获奖榜首。

目前,在常州市委等的关怀下,征用了8亩土地筹建常州市越剧培训中心基地,并将设立以越剧名家、明星命名的各类越剧艺术馆(厅)和餐饮、住所等。

北京越剧艺术研究会  成立于1987年,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核准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由郭汉城任会长,尹桂芳任名誉会长,袁雪芬任总顾问,丁苗芬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 长。办事机构有:办公室、艺术研究室、宣传编辑部、组织联络部、艺术演出部;分支机构:青年业余越剧团、越海艺术团。(2001年6月,改由丁苗芬任会 长,郭汉城任名誉会长。)

该会的宗旨是:开展各项越剧艺术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越剧事业和社会进步,培养观众,发现人才,南花北移。北 京越剧艺术研究会是由越剧专家及越剧爱好者组成的艺术性、娱乐性相结合的越剧艺术研究组织,它以专家为主体,同时吸收全国各地的广大越剧爱好者,目前已有 会员400多人。

研究会立足首都、面向全国,多年来积极为晋京演出的越剧专业团体组织观摩、研讨、联谊等活动,并发表评论文章;开办《北国 越剧报》(现改名为《南北越剧报》与宁波小百花越迷协会、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宁波大学越剧社联合主办,主任丁苗芬、刘建宽,主编王蓓莉,编审刘思 维。),进行艺术交流;参加了“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等重大游园文艺演出,为北京戏剧舞台上缺少越剧这个剧种填补了空白;组织与天津、宁波的 戏友进行交流演出;成功地举办了1996年首届全国业余越剧卡拉OK演唱大赛,会员获得大赛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参加“中国民间越剧节折子戏”大赛,会员获得金奖一名、铜奖二名;1999年组团赴沪演出,盛况空前。出于对北京业余越剧活动的支持,老艺术家傅全香、徐玉兰、金采风欣然收下王小红、黄瑨、侯学军、李扬为入门弟子。该会常年不懈坚持开展越剧活动,使北京的越剧业余群众活动蓬勃发展,通过练唱、排戏、演出,越友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 步。

上海市越剧爱好者协会  成立于1987年9月20日。1987年初,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了加强对业余越剧活动的组织辅导,探索改革开放时期辅导工作的新经验,巩固和壮大越剧爱好 者队伍,经越剧辅导干部胡孔明等对基层越剧活动的调查研究,决定成立越剧爱好者协会。协会以发扬团结、改革、联谊精神,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辅导活动,使之发挥业余与专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准,于9月20日晚上在静安区体育馆举行有2000人参加的越剧艺术家与爱好者的联谊会上宣布 协会成立。协会名誉会长为袁雪芬,会长纪广山(市群艺馆馆长),副会长颜南海、邱士龙,秘书长何其美,副秘书长胡孔明,林良敏、徐萍、沈丽钰等为理事。聘 请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王文娟等23人为顾问。会员500余人,来自本市大学和中学、市工人文化宫及部分区、县文化馆和工人俱乐部等越剧组 织、团体和个人。协会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为振兴越剧、培养越剧新观众、促进越剧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协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各种艺术沙龙,组织 会员参加各种观摩、剧评与艺术欣赏交流,举办了各种越剧流派艺术的交流演唱研讨会。为提高会员表演水平,还多次举办培训班,排演折子戏,数次选派骨干参加 越剧界的重大学术研讨活动,为发展越剧事业献计献策。1990年,协会领导班子作了调整,由颜南海任常务副会长、代理会长,胡孔明任秘书长。会员已发展到 1000余人。协会还编印了一份反映协会活动情况、交流各种信息的《越剧爱好者简讯》(铅印)。1991年,上海越剧院三团之友联谊会并入该协会。

上海越剧联谊会  成立于1987年12月13日,是挂靠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的群众性越剧联谊组织。吕瑞英任名誉会长,尹桂芳、尹小芳为顾问,沈锡英任会长,吕志刚、陈玲华、史久颖任副会长,秘书长吕志刚兼。尹桂芳、俞振飞、黄佐临任艺术顾问,姚征人、张准、王雷任顾问,有会员100余人。1987年12月13日,在文艺会堂 举行成立大会,同时还举行越剧部分历史资料展览,展出越剧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和实物资料。1988年5月9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同济(大学)分会成立。会员 发展成300多人,他们来自本市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联谊会致力于开展各种越剧联谊活动和越剧流派艺术理论研究,成立“吕派沙龙”,并不定 期地举行吕派演唱会,展出有关史料、录像,编印纪念刊等。举办了“尹派知音联欢会”,编辑《尹桂芳和其弟子》(油印本)50册,分赠有关单位。还举办了“ 小花业余越剧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越剧幼苗。联谊会还与上海医药设计院戏曲社联合编印油印内刊《越谊通讯》。

傅全香艺术研究会  于1987年12月在杭州成立。是经浙江省文联批准、由浙江省剧协组织和指导的群众性学术团体。该会的宗旨是全面、深入地研究傅全香创立的傅派表演艺术 (包括声腔艺术)和美学观、道德观,发扬在艺术上严于继承、勇于革新,在道德上严于律己、以德育人的精神,以促进越剧表演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并不断取得新 的繁荣。

该会的任务是收集、整理有关傅全香表演艺术的资料,举办傅派艺术研讨会、研究班、进修班及展览会。

会长李光耀。名誉 顾问傅全香、杨维新。顾问廖蜀麟。名誉会长何慢、汤小兔。副会长王秀涛、马艳君、裘昉、方国泰、胡佩娣。秘书长陈国良。常务理事章志菁、章秋英。理事:薛 莺、张金月、葛玉卿、张蓉桦、王颐玲、胡佩娣、张腊娇、周弥弥、陈岚、洪芬飞、朱晓平、何英、陈颖、吴明娟、陈飞、颜佳、吕静、陈艺、陈珠、丁一、刘忠 虎、张庆德、董敏、江玲、王小红、陈剑英、武璀、王岚。

该会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12月在杭州参与召开 了第一届“傅派艺术研讨会”;1988年组织拍摄越剧电视剧《李娃传》;1989年编辑出版《坎坷前面是美景——傅全香的艺术生涯》;编录了《傅全香唱腔 精选》音带;1990年编辑出版《傅全香唱腔选集》一书,并拍摄了越剧电视剧《杜十娘》,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荣誉奖;1992年拍摄越剧电视剧《人比 黄花瘦》(李清照),获“飞天奖”荣誉奖;1993年拍摄传记片《她在丛中笑》(傅全香的台前台后)。同年8月,在上海举行第二届“傅派艺术研讨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17 07: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