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578|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解放前

钱景松李世泉班  越剧萌芽时期的第一副男小歌班。1906年清明节,由嵊县剡溪南岸东王村的落地唱书艺人钱景松、李世泉等7人组成,在村中香火堂前搭台演出《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双金花》等片断。演员用水粉、胭脂、锅底灰化妆,谓“清水打扮”。角色临时分配,钱景松、高炳火饰旦,李世泉扮丑,袁福生饰生,李茂正、俞柏松为“百搭”(杂)。此后,该班将落地唱书形式改为一人一角的舞台表演,既无身段技巧,也无丝弦琴竹,全以质朴通俗、生活气息浓郁的说白和唱词搬演,居然深受当地农民喜爱。因所唱的“呤哦调”与山歌小调相似,故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这是越剧最早的称谓。小歌班演出剧目均为对子戏或三小 戏,后模仿余姚鹦歌戏(姚剧前身)的表演,内容多为家庭伦理道德和男女情爱,因屡遭官府禁演,只得辗转于邻村演出,观众又称之为“沿山班”。嗣后,从传书 唱本、民间故事中移植改编《箍桶记》、《乌金记》、《獾猎记》、《蜜蜂记》、《黄糠记》等戏,请倪生标当派场师傅,借鉴余姚滩簧、绍兴大班的表演程式,并 向绍兴大班租借戏服和道具,使演出形式渐趋提高。小歌班初系半职业性戏班,经济收入除演出开支外,余则平分。光绪三十三年(1907),该班进入县城药王 庙戏馆演出后遂成为职业性戏班,介绍人转为后台老板,由老板支付月薪,流动演出于东阳、义乌、富阳、於潜、余杭等地城镇茶楼、乡村庙台。此班影响巨大,落 地唱书艺人纷纷仿效,搬上舞台演出,小歌班竟达200余副。清宣统二年(1910)此班首次进入杭州,在拱宸桥茶楼等处演出。当时无特定班名,后人以钱、李两人姓名称呼其班。

梅朵阿顺班  早期越剧男小歌班。1906年小歌班诞生后建立。当时无班名,后因旦角演员卫梅朵和丑角演员马阿顺艺技出众,观众便以两位名角之名称其为“梅朵阿顺班”。全班六七人,由唱书转为舞台演出,以一旦一丑的对子小戏为主,无丝弦伴奏,前后场由演员兼任,临时凑合。1907年,继“钱景松李世泉班”进嵊县药王庙开 戏馆后,也进城内城隍庙开馆演出,许多观众为之入迷,声誉大大提高。接着又扬名于新昌、上虞、余姚、诸暨、绍兴等地。1910年进杭州拱宸桥茶楼和荣华戏 院演出。1916年进杭州美纪公司游艺场(大世界前身)演出。常演剧目有《十件头》、《卖草囤》、《倪凤煽茶》等小戏和《双金花》、《双珠凤》、《龙凤 锁》、《珍珠塔》、《妻党同恶报》等大戏。演出无定本,全是“路头戏”,表演生动活泼,富有谐趣。为适应城市观众欣赏要求,又增演新戏《十美图》、《仁义 缘》、《沉香扇》、《三仙炉》、《玉连环》、《二度梅》、《双狮图》等。

1917年6月,由嵊县人俞纪春包班,并由嵊县人陈千千带领进上 海,同年6月9日演于镜花戏园,开炮戏为《赠金钗》。其时阵容扩大,为招徕观众,并邀绍兴大班名伶林芳锦、胡凤林等同台献艺,开创了小歌班与绍兴大班联合 演出之先例。6月11日上演喜剧《笑笑笑》,这是小歌班有名的“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深受观众欢迎。之后又上演了《蛟龙扇》、《九美图》、《玉 连环》、《金龙鞭》等经过删节、加工提高的戏,被媒体和观众称为“改良戏”。该班是第二副进入上海的小歌班,他们吸取第一副入沪的小歌班袁生木等人演出中 的失败教训,取消一人兼多角和用嘴巴叫喊声替代唢呐吹奏声的做法,使演出消除不伦不类的弊病,以演员艺技而获观众认可,因而在两个戏院内演出长达6个月。卫梅朵是当时革新派的代表,他在沪演出期间,带头要废除后台老板,引起与戏院老板间的矛盾,由此他被加罪逼离上海。戏班兄弟与卫情同手足,见卫离去,也随 他而走,戏班遂于1917年11月被迫解散。

“梅朵阿顺班”在沪演出,颇具影响,为小歌班在沪打开局面奠定了基础。

袁生木戏班  男班小歌班。原无此戏班。1917年农历三月,为首次进上海演出,由袁生木、钱景松、俞存喜、谢大炮、俞逸相、支苏运、金荣水、金娃娃、袁文三、俞月花、金桂桂、袁六奎、俞岳法、俞柏松、俞柏泉、金荣奎等20多人组班,得到在沪的绍兴大班同籍领班人俞纪春的帮助,在行头主杨少卿和小金黄带领下从嵊县到沪,于5月13日在新化园(十六铺新舞台原址)演出,首演剧目是全本《蛟龙扇》。这是小歌班首次在沪亮相,日夜轮换演出了《失金钗》、《鸾凤箫》、《白玉 带》、《双金花》、《飞云剑》、《百花台》、《玉连环》、《四香缘》、《珍珠镯》、《獾猎记》、《白玉葵花》、《借珠花》、《借米记》、《香蝴蝶》、《合 同纸》、《白鹤图》、《双珠凤》、《珍珠塔》、《七美图》和4本《龙凤锁》等20多部大型古装戏和连台本戏。无丝弦锣鼓伴奏,用人声代替唢呐,终因演出粗 陋,营业不佳,惨淡经营不到一个月而告终。后人追溯这次首进上海的演出,称其为袁生木戏班。

庆升社  绍兴文戏男班。1925年1月至1936年,由金雪芳领衔演出于上海小世界游乐场,1933年10月13日开始,打出“庆升堂”(后改名“庆升社”)班名。曾加盟的演员有:童正初、谢碧云、支维永、琴素娥、紫金香、王永春、王佩卿、夏莲 卿、裘凤山、俞传海、尹财林、尹秀贞等。演出剧目以传统老戏为主,如《马家抢亲》、《双金花》、《梅花戒》、《会林寺》等。该班从1925年9月17日 起,独家首用“越剧”这一名称,并从1926年5月26日起到1936年底戏班结束的10年中,一直在《申报》、《新闻报》等报纸戏剧广告中使用“越剧” 这一名称,从未中断。

鸿福堂  绍兴文戏男班。1926年5月至1928年10月12日,演出于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由王永春领衔。主要演员有:雪玉梅(白玉梅)、王佩卿,其他挂牌演员张 雪芳、陶素莲、尹财林、姚方松、沈九霞、俞存喜、俞福言等。演出剧目均为古装大戏和连台本戏,如《三仙炉》、《仁义缘》、《分玉镜》和5本《双珠凤》、6 本《天雨花》等。1929年1月,王永春离开大世界,曾于1930年与李桂芳、紫金香、吴素琴、金玉意、黄金香、曹美玉、张宝奎、黄绍奎等组合,以“鸿福 班”为名,在浙江第一茶楼和先施乐园演出。

鸿禧堂  绍兴文戏男班。1928年10月13日,首演于上海聚福大戏院。11月26日进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直至1933年5月15日,由白玉梅领衔。主要演员有:支维永、王佩卿、丁筱芳、张雪芳、李桂芳,其他演员有:琴素娥、金世江、俞存喜、骆福林、金根老、陈文相等。演出剧目主要是古装大戏和连台本戏,如《三官 堂》、《对珠环》、《红楼镜》和5本《九美图》、5本《文武香球》等。(注:琴素娥:原名岑刚,此属艺名,发展史一律称琴素娥。)

鸿庆堂  绍兴文戏男班。1933年5月16日至1936年,演于上海大世界游乐场,由花碧莲领衔。主要演员有:月月红、丁筱芳、马云龙、张芝帆、沈志红、任传林、钱山金等。演出剧目以传统老戏为主,如《一女换太子》、《红鬃烈马》、《合同记》、《百花台》、《四香缘》等。

 · 戏班 剧团  · 解放前  · 解放后——上海
 · 解放后——浙江省属  · 解放后——杭州市  · 解放后——浙江各地县
 · 解放后——全国各省、市、地县  · 教育机构  · 会馆社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30 01: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