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581|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东山越艺社  1947年1月,在上海明星大戏院成立。2月1日,首演剧目《真假夫人》。该团以范瑞娟、傅全香为首,剧务部和班底都是原雪声剧团的,以后陆续有所调整。演员有老生张桂凤,小生毕春芳、丁赛君、高剑琳、胡少鹏,花旦应菊芬、吴梅珍、吕瑞英、金采风,小丑魏小云,花脸茅胜奎等。编导南薇、韩义、吕仲、陈鹏,技导郑传鉴,音乐设计刘如曾,舞美设计幸熙、苏石风,舞台监督萧章,琴师周宝财,鼓师胡寿华。该团保持了“雪声”的编导、排练、演出制度,继续推进越剧改 革,重视扩大表现题材和提高艺术质量。自1947年1月至1948年夏,共演出17个新剧目,有时装戏《大地》、《父母之心》、《合家欢》;古装戏《真假 夫人》、《倾国倾城》、《春梦留痕》、《摄政王之恋》、《西厢记》、《燕子飞》、《何时归》、《锦绣天堂》、《单恋》、《无双传》、《宝玉与晴雯》、《宝 玉与妙玉》、《天涯梦》、《绿珠》等。其中《天涯梦》表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因唱词中有歌颂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内容,国民党政府社会局勒令删除,并威胁 禁演。1948年9月至12月,傅全香离开去芳华剧团,袁雪芬重新登台,剧团恢复“雪声”名称。1949年1月,袁雪芬另组“雪声”,傅全香再度与范瑞娟 合作恢复“东山”。演出了《水泊梁山》及时装戏《归来》。上海解放后,演出《万户更新》、《控诉张春帆》、《小巷春晓》、《团团转》、《李闯王》、《李秀 成》、《情探》、《四大美人》、《孔雀东南飞》、《祝福》(即《祥林嫂》)、《荡寇志》、《宝莲灯》等剧目。1950年8月,该团应中央文化部艺术事业管 理局邀请,赴北京演出,带去的剧目是《梁祝哀史》和《祝福》,这是越剧首次晋京演出。剧团还进了中南海,在怀仁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演出。周恩来曾邀剧 团主要演员、编导到家中作客。1951年8月1日,“东山”大部分成员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剧团遂告结束。

少壮剧团  1947年8月16日,在上海皇后大戏院成立。首演剧目《礼拜六》。该团以陆锦花为首,与她搭档的头肩旦为王文娟,老旦周瑶姬,老生陈金莲,二肩小生金雅 楼,小丑屠笑飞。她们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剧团以“少壮”为名,含有锐意进取、后来居上之意。陆锦花是袁雪芬1942年进行越剧改革时的第一批合作者 之一。为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建团时即向老板提出设立剧务部建立编导制度。剧务部由仲美为主任,基本编导有钱英郁、红英。特约的有邵慕水、吕仲、陈鹏、周 起、孟舜、陈静、司徒阳、郑传鉴,另外还采用了宗华、陈羽、包绿珠等一些新人的新作。该团致力于越剧改革,相继编演的新剧目有《天伦之乐》、《义》、《女 伶受辱记》、《珍珠塔》、《做人难》、《人之初》、《阿六小传》、《金蝉记》、《教师万岁》、《新闺春梦》、《夫妇之道》、《天涯芳草》、《儿女风云》、《十里春风》、《国仇家恨》、《帝王之家》等。在同时期的越剧团中,该团演出的时装戏数量首屈一指,有近10部。陆锦花被观众称为“时装小生”。1948 年下半年,王文娟到芳华剧团后,与陆锦花搭档的旦角相继有张茵、许金彩、张云霞等。解放后,该团摆脱老板控制,改为合作制性质的姐妹班,陆锦花任团长。1954年初,陆锦花离去,由张云霞继任团长。主要演员有:张云霞(花旦)、李忠萍(花旦)、魏梅照(老生)、庞天华(小生)、张小巧(小丑)。剧务部主 要成员先后有编剧红澜、杨理、张光楣、范迪声、徐丽金、乐怡,导演贝凡、穆尼(兼),技导方传芸(兼),作曲连波、唐惠良,舞美设计张坚安、仲美,宣传黎 云等。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剧团被批准为国营,经济上自负盈亏。1958年,剧团由市下放到区,先在新成区,后属卢湾区。该团在整理传统剧目 上成绩突出,代表作为《辕门斩女》、《李翠英》。其他得到好评的优秀剧目有《貂蝉》、《三看御妹》、《碧玉簪》、《樊梨花》、《双狮图》、《孟丽君》及 《春草》等。还编演过《千夫所指》、《她上了圈套》、《战斗的青春》、《黛诺》、《红姑娘》、《春风送暖》等现代剧。文化大革命中剧团解体。

云华剧团  1947年9月在上海国泰大戏院成立。9月23日,首演剧目《未婚妻》。该团系由芳华剧团改组而成,以竺水招为首(她又名竺云华)。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赵雅麟等。剧务部基本上是“芳华”的人员,有徐进、韩义、金风等。1948年2月,迁往龙门大戏院演出。5月,竺水招由旦 角改演小生,与戚雅仙搭档,演出了《凤泊鸾漂》、《渔娘》、《夜上海》等剧目。9月,迁往恩派亚大戏院,演出《未婚妻》、《十字街头》、《白了少年头》、《屏开雀选》、《林冲与鲁智深》等剧目。1949年初,竺水招、戚雅仙、吴小楼、赵雅麟、吕云甫、谢素云、陈佩君受“十姐妹”联合义演启发,为摆脱老板控 制,成立七友公司,分配采用拆账办法,这是越剧界最早建立的姐妹班。1949年底,竺水招去香港,剧团解散,部分成员于翌年4月加入新成立的华东越剧实验 剧团。1951年,竺水招自香港返沪后,与商芳臣、筱水招、蒋鸿鳌等重组云华越剧团,积极参加戏曲改革,参加上海越剧界为捐献飞机大炮而举行的《杏花村》 联合义演。演出了现代戏《为了明天》、《千军万马》,历史剧《南冠草》、《文天祥》等。1954年,剧团去江苏演出时在南京落户,并改为民营公助的实验剧 团。1956年3月,改为国营南京市越剧团。

玉兰剧团 1947年9月25日,在上海龙门大戏院成立,首演剧目为《香笺泪》(徐进编,金风导)。该团以徐玉兰为首,与她搭档的旦角是戚雅仙。1948年春,迁至 国泰大戏院,搭档旦角为姚素贞。同年下半年转入明星大戏院演出后,搭档为王文娟。该团主要演员还有:徐慧琴、贾灵凤、周宝奎、钱妙花等。编剧先后有:徐 进、庄志、邵慕水、吴天、洪澜、张开诚、孙旭、王虎诚等;导演先后有:金风、钱英郁(编导)、吕君樵、吴琛、石景山、许秉铎、胡导等。剧务部主任解放前后 分别由徐进、吴琛、石景山担任。该团坚持编演有积极意义的剧目,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里共演出48出新戏。其中《国破山河在》(1947年12月),借三 国时代刘谌劝谏刘禅不要降魏最后到祖庙哭诉并自刎殉国的故事,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此剧上演时,田汉、洪深、熊佛西、安娥、蓝马等知名人士前往观看,称赞 作品有政治意义,能演这个戏不容易。《风萧萧》表现战国时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借古讽今,有反暴政的寓意。《风尘双侠》取材自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中李岩和红 娘子的故事,编剧钱英郁有意配合上海解放。演出的剧目还有《同病相怜》、《风流王孙》、《钦差大臣》、《林冲》、《红楼梦》、《顺治帝》、《隔墙花》、《侠奴娇妻》、《贵族之家》、《飞虎岗》、《芳草王孙》、《夜夜春宵》、《是我错》、《吴山点点愁》等。上海解放后,在1年多的时间里演出了17个新剧 目,其中有《吕布与貂蝉》、《东王杨秀清》、《袁世凯》、《待郎归》、《秦淮月》、《十一郎》等。1950年9月16日起迁至卡尔登戏院,演出了《鸳鸯 剑》、《粉墨生涯》、《信陵公子》、《玉面狼》、《巾帼英雄》、《西厢》和现代戏《白毛女》、《明天更美丽》、《千军万马》等。其中《信陵公子》连演 138天,共256场,观众达233 962人。1952年7月20日,演毕最后一场《西厢记》后全团参军,编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953年赴朝鲜前线演出8个多月。1954年 根据周恩来指示返沪,编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成为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30 02: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