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戏剧 越剧 查看内容

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2017-1-9 08: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9579| 评论: 0

摘要: 戏班 剧团   早期越剧小歌班的演出,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往往以领衔演员姓名称呼班名。自 1917年5月以袁生木(莫)、袁文山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新化园演出后,在报纸广告中也无剧种和戏班的名称,还以领衔演员姓名 ...


天星剧团  1941年8月间在沪成立,由小生马樟花组团领衔,搭档花旦为支兰芳、老生徐天红、姚月明为并头肩。其他主要挂牌演员有:金兰春、钟云香、毛蝴蝶等。8月 29日至10月16日演出于上海九星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新编五幕古装喜剧《恩爱村》,共演35场,其余日、夜场剧目均为传统老戏。10月17日起,因马樟 花患病而停止演出,12月3日剧团解散。

丹桂剧团  1942年4月17日成立于上海浙东大戏院,前身为高升舞台。首演剧目为闻钟编导的新戏《劳燕分飞》。由筱丹桂领衔,主要演员有:花旦白牡丹、玉牡丹,小 生张湘卿,老生筱灵凤、任伯棠、钱鑫培,小丑贾灵凤、俞菊英,老旦周宝奎,大面裘大官、裘奎官等。1943年2月至1944年1月,演出于恩派亚大戏院。1944年1月至7月,演出于老闸大戏院。1944年8月24日至10月23日,在国际大戏院演出,搭档小生改为李艳芳。1944年10月24日至 1945年7月27日,演出于天宫大戏院。1945年2月13日起,搭档小生改为张桂莲。1945年8月29日,移至大来剧场演出,搭档小生改为徐玉兰。不久,剧团又回到天宫大戏院演出,直至1946年8月8日。1946年9月1日至1947年8月1日,转到国泰大戏院演出。1947年春节,老生徐天红的 加盟,形成筱丹桂、徐玉兰、徐天红三星领演的鼎盛局面。该团在1945年以前就约请闻钟、陶贤、胡知非、刘涛等文人编演新戏,平均每月推出一部新剧目,但 仍以演传统戏为主。抗战胜利后以演新戏为主。另有于吟、金彬(冷山、金兆元)、应时(吴琛)、石垒(石景山)等新文艺工作者加入剧务部。该团于1947年 8月1日演毕结束,共计上演了新戏80多部,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陶贤编剧、于吟导演的《雪里小梅香》,陶贤编、石垒导演的《是我错》,刘涛编、应时导演的 《秦淮月》和应时编、金彬导演的《寒夜曲》等。

全香剧团  1943年2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演员有花旦傅全香、小生范瑞娟、老生钱妙花、小丑魏小云,以原四季春戏班为班底。2月5日至10月上旬演出于上海天潼戏 院,开锣戏日场《三看御妹》、夜场《沉香扇》。所演剧目除《黄金与美人》等少量新戏外,以演传统老戏为主。是年10月16日至1944年7月,转到同乐剧 场演出,编演了20多部新戏,如胡知非编导的《孝女心》、《青楼侠》、《幽谷香魂》,刘涛编导的《巧洞房》、《万年红》、《花朝春》,姚明编导的《燕迎 春》、《海棠红》、《云裳天使》等。8月,范瑞娟离去,即邀徐玉兰搭档,于1944年8月25日至1945年1月,在美华戏院演出。1945年2月至6月 中旬转入大来剧场演出。6月下旬又到九星大戏院演出。共上演了由胡知非、刘涛、冯玉奇、姚明等人编导的新戏20余部。在6月21日至7月3日演毕《浮生六 记》后,徐玉兰离去。1945年9月12日至1946年5月17日演出于红宝剧场。先后搭档的小生为张湘卿和李艳芳,其他演员有:钱秀灵、许金彩、叶小 宛、姚宝红、谢素云、吴剑芳等。编演了《小妹妹》等新戏10多部,参与编导的人员有:于吟、陶贤、刘涛、闻钟、冯玉奇、金青等。1946年8月14日至 1947年1月演出于龙门大戏院,搭档小生改为张桂莲,编演了7部新戏,创作人员有:张伟、刘谦、吴地、仲美等。1947年1月上旬,演毕《情潮》后剧团 解体。

浙东行署社会教育工作队  越剧演出团体。1943年7月,新四军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浙东行政公署文教处筹建。由部队中熟悉地方戏曲的干部、战士、知识分子和从嵊县动员来的部分会唱越 剧的演员和乐队人员、民间剧团“高升舞台”成员共30余人组成。骨干有竹方森、竺方渭、金桂芳、钱天红、邢菊香、商晨芳、陈荣兰、江涛、马骥、何为、魏幼 鸿、李偀民、俞观潮等。伊兵(周丹虹)任指导员,高岗(韩秉山)任队长。宗旨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抗日战争服务,采取男女合演的形式,所演多为新 编革命现代戏,如《血钟记》、《赤胆忠心》、《龙溪风云》等。为适应新的剧目内容,增强表现力,除运用越剧传统曲调外,还适当吸收绍兴大班、民歌、小调,深受战士和群众欢迎。1945年6月,行署建立鲁迅文艺工作团,社会教育工作队及高升舞台演员均加入该团。同年9月,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大部分演员随 部队经海路抵山东,少数艺人自谋生路去上海、浙江的小剧团搭班。

雪声剧团 1944年9月,在上海九星大戏院演出时定名,主要成员都是袁雪芬进行越剧改革以来的合作者。该团的活动分为三个时期:一为1944年9月至1947年1 月,演出于九星、明星大戏院。由袁雪芬、范瑞娟领衔,主要演员还有老生徐天红、吴小楼、张桂凤,小生陆锦花、丁赛君,旦角应菊芬、戚雅仙、张云霞等。剧务 部中有编导南薇、韩义、吕仲、成容、陈鹏,舞美设计幸熙,音乐设计刘如曾,技导郑传鉴,舞台监督萧章,宣传陈文珍(陈疏莲),琴师周宝财。该团在越剧界率 先建立正规的编导制,由剧务部掌握剧目选择权和整个演出活动,剧场老板除按合同拆账外不得干涉艺术事务。剧团宣言:“戏剧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换言之,戏 剧是社会的镜子。”坚持二周至四周推出一出新戏,演老戏也要经过整理。这时期,在20个月中演出27个剧目,影响较大的有《新梁祝哀史》、《绝代艳后》、《忠魂鹃血》、《梅花魂》、《梁红玉》、《洛神》、《凄凉辽宫月》等。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是1946年演出的《祥林嫂》,开创把鲁迅名著搬上戏曲舞台的先 例,受到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的重视。同年9月周恩来到上海,曾去剧场看了该团演出的《凄凉辽宫月》,接着对中共地下组织如何领导越剧和其他地方戏作了重要 指示。该团富有创新精神,重视艺术质量,倾向进步。曾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反对艺员登记”、追悼闻一多和李公朴、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等活动。1947 年1月,因袁雪芬生病离开舞台,该团暂告解散,主要成员加上傅全香改组为“东山越艺社”继续演出。二为1948年9月至12月,演于大上海电影院。主要艺 术人员基本上与前一时期相同,演出剧目4个:《珊瑚引》、《月下老人》、《金枝玉叶》和《梁祝哀史》。其中《珊瑚引》系田汉专为该团创作,借古讽今、抨击 四大家族的腐朽统治。此剧在乐队方面也进行了重大革新,引起轰动。演出此剧同时,由启明公司拍摄,以雪声剧团名义组成创作演出班子的影片《祥林嫂》亦在上 海4家影院公映。三为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演于九星大戏院。袁雪芬另组班子,演员有魏凤娟、张茵、陈金莲、高剑琳、筱水招、茅胜奎、金艳芳、胡少鹏等,编导有韩义、钟泯、成容、冼群、李之华等,剧务部开始由中共地下党员刘厚生主持。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的4个月中演出4个剧目:《万里 长城》、《李师师》、《凤求凰》、《白娘子》,都有反暴政、反封建的现实针对性。1949年4月,迁兰心大戏院演出。年底拍摄16毫米彩色影片《相思 树》。1950年4月,大部分人员参加国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雪声剧团遂告结束。

红星剧团  1945年9月在沪组成,演出于上海龙门大戏院。老板为刘香贤,小生尹桂芳挂头牌,花旦竺水招、老生徐天红并立二牌。演员有小丑丁兆丰,老旦吕云甫,二肩 花旦金艳芳、戚雅仙,小生魏凤娟、赵雅麟等。剧务部成员有徐进、蓝明、白涛等。首演剧目为9月4日上演的《长相思》。之后,演出了《血洒孤城》、《两代儿 女》等新戏。1946年1月21日,演毕封箱,剧团亦告段落。

天红剧团  1946年1月下旬在沪组成,老板为金纪麟、沈益涛、刘香贤。由徐天红领衔演出,头肩花旦姚素贞,二肩花旦金艳芳、王文娟,三肩花旦张云霞,头肩小生毕春 芳,大面茅胜奎,小丑夏笑笑、冯小浓。剧务部成员有编导吕仲、冯玉奇、徐进、郑传鉴,舞美设计张坚安,舞台监督白涛等。2月1日起演于上海老闸大戏院,首 演剧目为《父女之爱》。自2月1日至7月5日,共上演了《遗产恨》、《飘零泪》、《义薄云天》、《流亡曲》等12部新戏,营业极盛。歇夏后剧团移至天宫大 戏院演出,阵容有所变动,除徐天红领衔外,头肩小生为焦月娥,头肩花旦为玉牡丹。自8月22日至11月份,演出了《笑声泪痕》、《断弦琴》等7部新戏,在 演出《马寡妇开店》后剧团散伙。

芳华剧团  1946年1月,在上海九星大戏院成立,首演剧目为《沙漠王子》(徐进编,钟泯导)。该团以尹桂芳为首,活动可分4个阶段,每个时期的成员各不相同。第一 个阶段为1946年1月至1947年7月。剧务部有徐进、韩义、蓝明(蓝流)、红英(弘英)、白涛、金风、钟泯、舟启。主要演员有尹桂芳、竺水招、吴小 楼、焦月娥、余彩琴、戚雅仙、赵雅麟、筱桂芳、丁兆丰、吕云甫等。该团是最早进行越剧改革的剧团之一,重视综合艺术各个环节的质量,拥有广大观众。在这1 年半的时间内,共演出20余个剧目,有《大地回春》、《葛嫩娘》、《断鸿零雁》、《花落谁家》、《今宵别离后》、《梦中人》、《回头想》、《不了情》、《秋海棠》、《光绪与珍妃》、《记得时》、《碎月影》、《窃玉偷香》、《何处觅芳魂》、《泪滴灯花开》、《两地谁梦谁》、《浪荡子》、《一曲难忘》等。其 中《沙漠王子》、《秋海棠》、《浪荡子》,都连满1个多月(日夜两场)。1947年9月,因尹桂芳去香港,该团改为以竺水招为首的云华剧团。第二阶段从 1948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尹桂芳与王文娟搭档,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剧目有《浪淘沙》、《双枪陆文龙》等。主要演员还有张桂凤、茅胜奎等。第三 阶段从1948年9月至11月,由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演于上海新光大戏院。剧目有《乱世春秋》、《鲁男子》、《桃花扇》、《碧血丹心》。主要演员还有徐 天红、高剑琳等,编导有陈鹏、陈羽等。因傅全香吐血离开舞台,剧团解散。第四阶段从1950年10月至1958年底,尹桂芳自香港返沪,重建“芳华”,任 团长,徐天红任副团长。主要演员先后有:张茵、张云霞、茅胜奎、许金彩、高菊英、谢小仙、尹小芳、戴忠桂、李金凤等。剧务部有:陈曼、冯允庄、司徒阳、谢 晋、黄祖谟、应云卫、张彻等编导。在上海的民间职业剧团中,该团实力最为雄厚。在7年多的时间里,共编演43个剧目。其中1954年编演的《屈原》,集中 了上海民间职业剧团中的一批著名演员如戚雅仙、商芳臣、徐天红、许瑞春等,参加华东五省一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演出奖和音乐演出奖,尹桂芳和戚雅仙获 表演一等奖。所演的古装剧《何文秀》、《宝玉与黛玉》、《西厢记》、《秦楼月》和现代戏《红花村》都很有特色。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批准为国 营,经济上自负盈亏。1959年1月,该团支援福建离开上海,编为福州市芳华越剧团,后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一篇:越剧发展历史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30 01:43

返回顶部